作为一名口腔医生,我们经常在临床上听到病人提出以下疑惑:
小A说:“医生,我的牙齿很完整,看起来晶莹剔透,完美无瑕,可是为什么吃点冷的、热的东西就疼痛难忍?”
小B说:“医生,之前我的牙齿有点敏感,没太在意。昨天就啃个鸡爪整个牙就裂开了,现在还要拔掉!平时吃鸡爪都好好的,怎么突然一下就裂了呢?”
牙齿是身体最坚硬的结构,因为它最外层有一件坚硬的盔甲---牙釉质,也称为珐琅质,洛氏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即使如此,也抵不过日积月累外界的侵害。有的人甚至还赋予牙齿一些“新功能”,比如:开瓶器,利刀等,还有的竞技项目竟然用牙齿拖汽车。这样,就算再硬的牙齿也吃不消。殊不知,其实危险已步步紧逼---表面看起来完好的牙齿,已经产生了裂纹。
那么,我们所说的“牙隐裂”究竟是什么呢?其实,牙隐裂是指发生在牙冠表面的细小、不易发现的、非生理性的细小裂纹。可由过大的咀嚼力等外因引起。
在咀嚼中突然遇到沙子、骨渣等硬物,或意外咬到筷子、汤匙,或咬瓶盖、啃螃蟹等硬物时,会使某个或某些牙齿承受的咬合力骤然加大,极易造成牙隐裂甚至牙折裂。特别是经过“抽神经”--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因为失去了牙髓供给的营养,牙体组织会逐渐变脆,较正常牙齿更容易发生折裂。假牙虽然可以包绕保护剩余的牙体,减小牙体折裂的风险,但是过大的咬合力或者本身就有潜在隐裂纹的牙齿还是非常容易造成牙折裂,导致长期咬合痛、瘘管不愈,最终只能选择拔除患牙。
隐裂牙用肉眼很难被发现。隐裂牙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不同,早期因为局限在表层釉质,没有症状。但是随着裂纹的加深,向牙本质延伸,离牙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神经”越近,牙齿就会出现敏感甚至牙髓炎、根尖周炎,或者直接导致牙体折裂。
牙隐裂具有隐匿性,诊断难。即便确诊并做了治疗,疗效也很难保证。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牙齿。除了牙齿本身结构的原因,生活上我们还是能通过戒除一些不良习惯,从源头上消除牙隐裂的隐患。
1.不要用牙齿啃咬过硬的物品:如金属瓶盖、硬骨块。也不要让牙齿承受过大的咬合,比如拉重物。
2.吃骨头或者可能有沙子的食物时,应该细嚼慢咽,避免突然吃到沙子或骨头,使牙齿出现裂纹。
3.平时刷牙时刷毛要与牙齿正面保持45度角,这样可以分散力度;刷牙时不能太大力,力度过大也会损害牙齿表面,要使用酸碱度适中的牙膏和柔软的牙刷。
4.注意防止运动伤。年青人打球、骑车、跑步等,有时外伤,就把牙齿撞裂了,由于裂隙细微,一时不能发现,过后牙出现症状时,才见有隐裂。
5.已经做完根管治疗的牙齿,医生通常会建议做全冠保护。若因个人原因未能及时修复,应在此期间尽量避免咬硬物,并尽快去做假牙套保护起来,可减少牙齿折裂风险。
6.应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医生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做相应处理,比如过锐、过陡的牙尖,可做适度调磨消除等。
总而言之,因咀嚼不当而致折裂拔除的牙齿是最可惜的。就算最终可通过种植、修复等方式修复,还是不如原装的牙齿好用,且费时费金钱。所以我在此呼吁大家,从今天开始,从看到这篇文章起,行动起来,戒除不良的用齿习惯,保护自己的牙齿,让它们也能和我们携手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