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是一种影响儿童健康的慢性疾病,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乳牙迟早会脱落,就算有问题也不会影响到恒牙。事实上,由于乳牙龋齿而对继生恒牙造成严重影响的病例屡见不鲜。所以,为了孩子的灿烂笑容,家长应让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同时在适当的时机为牙齿进行必要的保护,从而预防龋齿的发生。
6个月长牙预防“奶瓶龋”
平均来说,宝宝大约6个月开始长牙,最早开始长的是下排的2颗小门牙,然后是上排的4颗牙齿,接着是下排的2颗侧门牙,2岁半到3岁左右全部乳牙出齐,也就是上下各10颗,总共20颗乳牙。而在此期间,一些家长习惯让孩子含着奶瓶进入睡眠,还有一些妈妈在孩子半夜醒来时喂食母乳进行安抚。这样让宝宝含着奶液入睡的不良习惯,很容易使宝宝患上“奶瓶龋”。“奶瓶龋”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宝宝上前牙齿会一点点烂掉,而下面的牙齿却很好。
乳牙患龋病情发展迅速
当宝宝入睡时,唾液的分泌相对减少,此时若有奶液存留于口腔内,细菌会利用奶液在牙面上繁殖,同时分泌酸性代谢产物,这种酸性物质能溶解牙齿表面的矿化物,造成牙齿脱矿,最后形成龋齿。由于乳牙的钙化程度低,因此患龋后病情进展迅速、破坏面积广,并且治疗效果差。
口腔医生提醒家长,虽然乳牙早晚要换掉,不能终生使用,但是换牙不是短期内完成的,大多数孩子换掉最后一颗乳牙要在11岁至12岁。如果乳牙患了龋齿不去治疗,不仅孩子的咀嚼功能会受到影响,还可能造成牙根反复发炎,进而影响恒牙的发育与萌出,牙根的炎症还会诱发面部的感染,引起面部肿胀。
而且如果乳牙过早脱落,局部的齿槽骨发育可能不足,再加上两侧相邻的牙齿向空缺处移位,当恒牙萌出时就会受阻或因正常牙位空隙不足导致恒牙位置异常。若是乳牙患病后造成残缺不全、变色、变黑等,将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和美观,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对于需要半夜喂奶的哺乳期宝宝,家长可以采用稀释奶液的方法,并且奶中少加或不加糖,喝奶后应进行口腔清洁,来避免宝宝经常含着奶液入睡,平时家长也应逐渐用碗或杯子替代奶瓶让宝宝喝水或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