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有口吃毛病怎么办?
摘要:口吃就是平常所说的结巴,是正常言语说话障碍,并非生理缺陷或发音器官的疾病。患有口吃的孩子,表现为发音困难,说话时重复,面红耳赤,而且颈背肌肉及情绪紧张,说话失去流畅性,在某个字上停顿,重音和拖音,也可表现为说话中的突然停止或把一个字拖得很长。
口吃就是平常所说的结巴,是正常言语说话障碍,并非生理缺陷或发音器官的疾病。患有口吃的孩子,表现为发音困难,说话时重复,面红耳赤,而且颈背肌肉及情绪紧张,说话失去流畅性,在某个字上停顿,重音和拖音,也可表现为说话中的突然停止或把一个字拖得很长。尤其是在激动时,着急得说不出话来。口吃分为短暂性口吃、良性口吃和永久性口吃。一般幼儿在学说话中出现的口吃,只要父母耐心纠正,几个月就可以改过来,这称为短暂性口吃;3至6岁儿童发生的口吃,半年到六年就可以消失,这称为良性口吃;7岁以后的孩子,说话时第一个字重复,有时轻,有时重,字音拖得很长又不清楚,往往还借助面部和肢体动作来帮助说话,称为永久性口吃。
1.发生口吃主要有哪些原因呢?
(1)措辞原因:在两三岁到五六岁之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的表达和表现欲望逐渐增强。但此时由于语言机能尚未
发育成熟,儿童的思维能力、词汇的掌握和组织句子的能力都在发展阶段,儿童急于表达时,造成头脑中储存大量语言信息,但表达能力却跟不上,思考与说话的速度无法配合,从而出现较多的口吃现象。
(2)模仿感染:口吃的感染性很强,由于儿童的语言机能还不完善,很容易受到有口吃人的影响,如经常与有口吃的人接触,模仿有口吃的人的讲话,都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口吃。
(3)突然
精神刺激:如父母争吵、家庭不和、环境突变、突然强烈的惊恐刺激等,都会使孩子感到很紧张。如果父母未能及时有效的缓解孩子的紧张心理,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口吃。
(4)父母急躁:在孩子学习说话的阶段,发音不准或咬字不清时,父母急于做过多矫正,以致于孩子一句话还没说完时,就经常打断说话,进行纠正。结果给孩子的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一说话就会紧张,担心说错话。越怕说错话心理压力越大,精神越紧张,也就越容易说错话。当孩子的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的速度时,就可能出现口吃。
(5)强行纠正“左撇子”:父母或老师强迫孩子纠正左撇子习惯时,也会使部分孩子产生口吃。我们知道,人们习惯于把控制说话能力的半球称为优势半球。习惯于用右手的人,优势半球在左侧;习惯于用左手的人(左撇子),优势半球在右侧。如果父母强迫左利的孩子改用右手拿筷子吃饭,使大脑在形成语言优势半球的过程中出现功能混乱,导致口吃发生。
(6)疾病影响:疾病对口吃也不无影响,特别是幼儿时期,若长期患病,可能使幼儿在病中或病后口吃起来。另外,因外伤而引起口吃的病例,如坠落、
脑震荡、火伤、撞车等,也可能使幼儿在病中或病后口吃起来。
2.如何预防小孩成为永久性口吃,有以下几点建议:
(1)千万不要重复或模仿孩子的口吃现象,这样会在他的大脑皮层上强化口吃的兴奋点,使口吃不易纠正。
(2)和孩子说话时要心平气和,耐心地聆听孩子的话语,等他把话说完后,你再提问或发表意见。
(3)平时经常鼓励孩子,当他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鼓励表扬,这样可使口吃现象尽快纠正过来。
(4)父母可在孩子高兴的时候,和他一起说儿歌,或说绕口令。俗话说“唱戏无结巴”,再严重的口吃在唱歌时都能和常人一样流利。如果孩子卡在第一字上,也可让孩子唱出头一个字。在家里可以配合音乐、舞蹈,培养孩子掌握不急、不慌、有节奏的动作,对矫正口吃很有效果。
(5)尽可能引导孩子放慢说话的速度,语速不要过快。
(6)教会孩子在说话时尽量放松。
3.怎样纠正孩子口吃?
(1)一定不要嘲笑患儿,更不能用模仿来取乐。
(2)帮助孩子建立治愈口吃的信心。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与语言环境,以减轻他对口吃的注意力。
(3)耐心地多与孩子交谈,与孩子说话时语速放慢些。如果孩子一时没有接上来,不要急于提醒,而要让他自然地往下说,使孩子沉浸在自然交谈的气氛中。切忌在孩子说话时不断打断、不断纠正、不断指责。当孩子不再有口吃时,再慢慢提高说话速度。
(4)对孩子的发音进行基本训练。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发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朗读,特别是每句话的第一个字,要轻轻地慢慢地说。肌肉要放松,呼吸要均匀。
(5)在发音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孩子朗读句子,先练短句,再练读长句。训练形成从容不迫、有节奏、快慢适宜的语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