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口腔频道 > 口腔疾病 > 唇裂 > 婴幼儿唇裂患儿全麻术后发热原因探讨

婴幼儿唇裂患儿全麻术后发热原因探讨

2015-09-16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婴幼儿唇裂患儿全麻术后出现恶生高热(MalignanthyperthemicMH)已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但未见关于全麻术后一般发热的报道,临床医师多认为系手术吸收热所致。

   目的:探讨婴幼儿唇裂患儿全麻术后发热原因。

 
  方法:分析72例婴幼儿唇裂患儿全麻术后体温变化情况,并与51例局麻患者术后体温进行比较。
 
  结果:局麻组患者术后体温无一例升高;而全麻组婴幼儿术后当天有13例出现不同程度体温升高,但并非恶性高热症,经降温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
 
  结论:某些全身麻醉药可导致体温中枢调节紊乱,引起体温升高。应尽量缩短全麻时间和手术时间。
 
  推荐阅读:揭秘隐形唇裂
  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全麻组为近年来收住我科的婴幼儿唇裂患儿71例,年龄3/12~3岁,男47人,女24人,其中单侧唇裂53例,双侧唇裂18例;对照组为局麻手术儿童唇裂患儿51例,年龄8~12岁,男30例,女21例,其中单侧唇裂46例,双侧唇裂5例。以上所有患儿术前检查健康情况良好,三天内体温、TPR及心电图、胸透无异常,无上呼吸道感染。
 
  2.麻醉情况
 
  全麻组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阿托品,麻醉诱导药物有杜冷丁、非那更、咪唑安定、氯胺酮、芬太尼,维持药物有异丙酚、安氟醚、氯胺酮;局麻组在强化下用2%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结果
 
  1.麻醉及手术时间
 
  全麻组麻醉和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115分钟和95分钟;局麻组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平均为120分钟和97分钟,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术后发热情况
 
  全麻组有13例患儿术后发热,发热最早为术后1小时,最晚9小时;最低体温38.0℃,最高达40.2℃,患儿多有哭闹、躁动、面部潮红、呼吸浅快、脉博及心率加快,有2例体温超过39.0℃,出现抽搐。局麻组术后无一例发热。
 
  3.发热处理
 
  以物理降温为主,酒精擦浴及冰袋冷敷,哭闹时间较长者给鲁米那肌注镇静,降温药物为柴胡及安痛定等。抽搐者加大鲁米那用量,患儿体温最早于4小时后恢复正常,最晚的1例24小时恢复正常,平均恢复时间14.1小时,发热期间注意补液和维持电解后平稀。
 
  讨论
 
  婴幼儿唇裂患儿全麻术后出现恶生高热(MalignanthyperthemicMH)已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但未见关于全麻术后一般发热的报道,临床医师多认为系手术吸收热所致。本文发热病例中有2例术后体温达39.0℃以上,且有抽搐,但经物理降温及抗惊厥治疗,体温均恢复正常,因而可以排除MH的可能。MH为某些麻醉药引起的突发性代谢元进危象,死亡率较高,患者多有染色体异常(RYR缺陷),且有家族史;MH体温升高较快,15分钟上升0.5℃以上,低热期即出现抽搐,生化酶学异常:CPK升高,但CK—MB正常〔1〕。MH对一般降温处理无效,因而应注意MH与一般术后发热的鉴别,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本文全麻组患儿术后有13例发热;而局麻组术后却无一例发热,因而我们认为唇裂手术时间短,术创小,术前消毒严格,故难以产生手术引起的吸收热。而可能由全麻药物起的中枢性发热反应值得探讨。目前认为一般麻醉药物及肌松剂都可能诱发MH,以氯烷、氯胺酮、琥珀酰胆碱、安氟醚、乙醚等多见〔2〕。本文13例发热患儿中有12例使用了氯胺酮麻醉,氯胺酮为分离麻醉剂,已明确其主要作用部位为丘脑及皮质层,体温中枢正位于丘脑下部,笔者认为氯胺酮在发生作用的同时,可使体温调节中枢暂时紊乱,导致体温升高,当药物代谢完毕及进行降温处理,体温即恢复正常。
 
  全麻术后发热的处理仍以降温为主,辅以肌注解热剂,必要时予以不同剂量的鲁米那镇静及抗惊厥,同时注意补充液体及维持电解质平衡,尽管术后发热难以消除,但如通过缩短麻醉时间,选择安全的麻醉药,减少药物的摄入量,以及提高手术技能使手术时间缩短,减轻创伤等,可减少或减轻发热的发生,关于全麻术后发热的机制,尚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