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特色为低摩擦轻力矫治,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自锁托槽矫治技术的正畸医师之一,先后在临床上大量应用SPEED、Damon、Tomy、Smart-Clip、Quick、VLP等各种自锁托槽矫治器,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自锁托槽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正畸摩擦力的综合模拟实验及低摩擦矫治系统的探索等。经常应邀在国内各地学习班、各级学术会议上介绍自锁托槽矫治技术专题,受到广大正畸医师的欢迎。
自锁托槽(Self-LigatingBracket)指不需要借助结扎丝或弹力结扎圈来连接弓丝与托槽,而是通过托槽自身特殊结构完成结扎的托槽。在第59期《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中,丁鹏医师已介绍了自锁托槽矫治弓丝的选择及基本矫治步骤,本期丁鹏医师将介绍自锁托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任何矫治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展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自锁托槽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必须清楚了解这种矫治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与传统结扎托槽相比,自锁托槽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托槽宽度小
很多自锁托槽设计为单翼,或者结扎翼不明显的窄托槽,这在临床上会带来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托槽粘接困难、前牙的垂直向控制不是很容易、应用自锁托槽时上前牙的转矩控制有时不足、尖牙轴倾度的控制欠佳、对牙齿扭转的控制有一定困难等,其具体解决对策如下。
托槽粘接困难
粘接自锁托槽时准确定位往往较困难,而成功的治疗对托槽粘接位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因此增加了自锁托槽的使用难度。托槽准确粘接的两个要点包括垂直高度和长轴,前者相对容易掌握,受到托槽宽度的影响,长轴的定位难度较大。因此建议采用光固化的粘接方式或者间接粘接。
前牙的垂直向控制不是很容易
在使用自锁托槽技术时,前牙的垂直向控制往往不是很容易,这主要体现在深覆病例打开咬合较困难,整平阶段的时间偏长。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自锁托槽体积小,对牙齿有效作用的范围减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托槽间距大,弓丝的弹性增加。一般来说,临床上打开咬合最主要的方式还是通过摇椅形唇弓,针对前牙垂直向控制,临床上常采用的对策如表1所示。
病例作者点评
该病例患者减数四个双尖牙,利用摇椅形唇弓打开咬合,早期没有粘接第二磨牙矫治器,拔牙间隙接近关闭时咬合仍未完全打开,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出现台阶,说明在摇椅弓作用下第一磨牙远中被压低。这提示我们在临床中要尽早粘接第二磨牙矫治器(尤其是减数第二前磨牙病例),有助于打开咬合。
上前牙的转矩控制有时不足
应用自锁托槽进行拔牙矫治时,有时会发生上前牙的转矩控制不足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临床上常采用的对策如下。
尖牙轴倾度的控制欠佳
应用自锁托槽矫治尤其是拔牙矫治时尖牙容易直立甚至远中倾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临床上常采用的对策如下。
对牙齿扭转的控制有一定困难
应用自锁托槽矫正扭转的牙齿时,有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也是很多医师抱怨自锁托槽不能完全排齐牙列的一个原因。针对这种情况,临床中常采用如下对策。
精细调整较困难
精细调整阶段弓丝加曲后有时不容易入槽,很难关闭弹簧夹或滑盖,因此在临床中就很少采用在弓丝上加补偿曲的方式,而一般改为重新定位粘接托槽或借助皮圈进行颌间牵引等手段。
自锁结构的变形及损坏
自锁托槽本身在设计上结构精细,自锁结构(滑盖或弹簧夹)在某些情况下(如受咬合力或不正确的开关等)可能发生变形甚至损坏,影响使用,需要改为钢丝结扎,或者更换新的托槽。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临床粘接托槽或者治疗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托槽周围的清洁,一定要把粘接剂清理干净,遇到菌斑、软垢甚至牙石堆积影响托槽打开时,千万不要用蛮力打开,而是要首先清洁托槽周围(必要时可借助超声洁治),再缓慢打开托槽,否则很容易导致托槽脱落或者在暴力下变形损坏。
弓丝容易滑动
自锁托槽矫治系统的摩擦力低,弓丝在槽沟内相对容易滑动,有时会从末端窜出或滑脱等,因此须末端回弯或辅以阻挡管等附件防止滑脱。
(实习编辑:徐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