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槟榔致癌,已是一个老话题,近期一种药品“四磨汤”被曝有毒,再次把槟榔致癌推到了“风口浪尖”。
湖南人有嚼槟榔的习惯,槟榔成了不少人不可或缺的“零食”。嚼槟榔究竟会不会致癌?
槟榔是一级致癌物,还是传统中医药材
省名中医、省中医院教授肖国仕介绍,槟榔用于中医临床,首载于东汉末年。他指出,药用槟榔和食用槟榔并不一样。
药用槟榔是已经成熟剥去果皮的种子,于8—11月果实完全成熟之前即予采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晒干,即可入药,其味苦、辛、涩,性温,无毒,可主治除湿气、通关节、利九窍、除烦、破腹内结块等。药用广泛,疗效也很突出,是一味临床常用的中药。
药用槟榔还可作药膳,例如槟榔露酒具有疏肝解郁功效,主治气郁型黄褐斑;槟榔白术猪肚粥补益中气、消积和胃、健脾散滞,用于中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也可用于脾胃虚弱、气滞食积所致的腹胀纳呆,排便不爽,肢体困倦等。
“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这是苏东坡晚年被贬海南,目睹醉槟榔之状所作的诗句。在我省长沙、湘潭等地区,槟榔作为“植物口香糖”深受欢迎。肖国仕介绍,嚼用槟榔多由未成熟的槟榔果制成,嚼块以槟榔果为主要成分,并以叶、花藤和石灰作为配料。
嚼槟榔致口腔疾病是医学界共识
2003年,槟榔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一级致癌物。据报道,全球每年新发的口腔癌,多达30万~40万例,其中58%出现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而这些地区居民大都有咀嚼槟榔的习俗。
这小小的果实,为何会致癌呢?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医师陈敏慜介绍,嚼槟榔导致最常见的疾病是口腔黏膜纤维化,它的早期临床表现就是进食时灼热感,张口困难,包括进食困难且缓慢,唾液增加,影响正常味觉、口干及会有鼻音。口腔黏膜纤维化还是一种癌前病变,嚼槟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几率比不嚼的要高出20倍。
不少人质疑,大部分嚼槟榔的人不是也没得口腔癌吗?陈敏慜解释,就像吸烟和肺癌的关系,吸烟可能导致肺癌,但不是所有吸烟的人都会得肺癌。嚼槟榔与口腔癌也存在个体差异,但嚼槟榔对牙齿的影响却是100%的。
槟榔纤维相当粗硬,长期嚼槟榔可使牙齿磨耗严重,甚至出现牙齿折断,使牙齿出现对“冷、热、酸、甜”特别敏感或者疼痛不适。槟榔纤维还常常会刺伤牙龈或堵塞牙缝,造成牙间乳头的压迫而发炎;嚼槟榔过程中咬合力量过大对牙周膜易造成伤害,使得牙根周围发炎、浮肿、疼痛。另外,嚼槟榔的人口腔卫生条件大多较差,由于槟榔成分中的石灰质和槟榔残渣的堆积,使牙龈受损、红肿化脓、牙根外露等而产生牙周病变,终至牙齿一颗颗脱落或不得不拔除。
口腔癌发病率逐年增高,呈年轻化趋势
作为世界上口腔癌六大高危国家和地区之一,我国口腔癌占全身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1.5%—5.6%。据统计,过去10年间,与唇、口、舌、喉相关的癌症,患病率上升了26%。口腔癌过去常被看成“中老年病”,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但这两年数据显示,口腔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特别是30岁以下的口腔癌患者明显增多。
在我省各大医院的口腔科病房,都可以看到因为嚼槟榔导致口腔癌的患者。口腔癌患者手术破坏性极大,手术后大多数患者都面目全非。因为槟榔对整个口腔黏膜、舌头、牙龈都有刺激,可能切除一个部位的癌变后其他部位又有可能再发现癌变,长期的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及家庭都带来巨大负担。
专家提醒,口腔黏膜白斑、口腔黏膜红斑、扁平苔癣、口腔黏膜纤维性病变等口腔疾病,都是与口腔癌有关的癌前疾病,要尤为注意。
(实习编辑:徐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