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体内生长的昼夜生物节律改变特征。研究指出,体内生长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增殖活性和肿瘤体积具有昼夜节律变化特点,肿瘤体积和细胞AI在昼夜不同时间点差异变化较大。该文发表在2013年第07期《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上。
32只裸鼠置于12h光照、12h黑暗交替的环境中,将人颊鳞状细胞癌BcaCD885细胞接种于裸鼠颊部,建立颊鳞状细胞癌模型,3周后在24h内,按灯亮后4、10、16、22h4个时间点分别处死8只裸鼠时间以开灯后的小时数为参考(hoursafterlightonset,HALO),即4HALO、10HALO、16HALO、22HALO。取出肿瘤测量体积,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index,PI)和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用余弦分析法检验肿瘤体积、肿瘤细胞PI和AI是否具有昼夜节律性,用方差分析各指标在4个时间点差异的显著性。
肿瘤体积和肿瘤细胞PI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特征,肿瘤体积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体积的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3.23HALO、15.23HALO,肿瘤细胞PI的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6.60HALO、18.16HALO。肿瘤细胞的AI无昼夜节律性,但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习编辑:徐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