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口炎的检查方法
细菌性口炎,又称急性球菌性或急性膜性口炎。主要致病菌有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多见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抵抗力降低、口腔不洁情况下发病。
细菌性口炎可发生于口腔粘膜各处,以舌、唇内、颊粘膜多见。初起为粘膜充血水肿,继之出现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散在、聚集、融会均可见到,上有厚厚的灰白色假膜,易于擦去,留下溢血的创面,但不久又被假膜复盖。患儿体温较高,往往在39℃以上,哭闹、烦躁、拒食、须下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呈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口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疱疹性口炎:发性疱疹性口炎好发于6岁以下的儿童,在口腔黏膜上出现成簇的小水疱,不久破溃,形成溃疡。复发性疱疹性口炎总在原发部位或其邻近部位出现水疱,周围有轻度的红斑。
念珠菌性口炎:发病年龄,多为婴幼儿和老年人,根据念珠菌病不同类型的临床特征进行诊断。急性假膜型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不久融合成凝乳状斑片,可被揭去,露出鲜红色糜烂面;急性萎缩型可有假膜,并伴有口角炎,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患者常首先有味觉异常;慢性肥厚型病变类似颗粒状白斑,也可呈斑片状,属癌前病变;
托牙性口炎:与连续性装戴假牙有关,损害部位常在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之腭、龈黏膜,黏膜呈亮红色水肿,或黄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
膜性口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球菌感染引起,儿童和老年人易罹患,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患区充血水肿明显,大量凝_血因子Ⅰ从血管内渗出。凝结成灰白色或灰黄色假膜,表面光滑致密,略高出于黏膜而。假膜易被拭去,遗留糜烂面而有渗血。区域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全身反应。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可确定主要的病原菌。
坏疽性口炎:起病急,病势凶猛。黏膜不规则的坏死深溃疡,上覆假膜并有自发性出血。典型的腐败性口臭。坏死区涂片可见大量梭状杆菌和螺旋体。
接触性口炎:口腔黏膜水肿、渗出或糜烂,疼痛明显。既往可有过敏史。血常规检查可见有白细胞数升高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免疫球蛋白IgG、IgE可升高。
放射线性口炎:常常是放射线病慢性型特征的标志,此时溃疡(最初是阿弗他型)出现在移行皱襞的前庭区域,常在下部,以后侵犯龈及上唇。在舌表面出现深沟。舌部水肿。不久,经过5—7天,所有这些现象似乎消失,然而很快却复发,并在全身病象消失以后长期持续着。
(实习编辑:徐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