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妊娠性龈炎
即妊娠期的牙龈炎,是由于准妈妈体内的黄体酮和雌激素增高,使其牙龈组织增生。有60%~70%的准妈妈会发生这种牙龈炎,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妊娠性牙龈炎的表现特点为准妈妈的牙龈缘和牙间龈乳头通红,组织水肿,表面光滑,无弹性,容易出血;患上此症的准妈妈牙龈缘的龈沟加深形成盲袋;同时,可有少量的龈组织附着丧失(离开牙槽骨),发展成牙周炎;有的准妈妈在牙龈感染的基础上易发生牙龈瘤。在治疗的时候需要局部安抚、消炎等对症治疗。
2、妊娠瘤
又称妊娠性龈瘤,此病的产生与准妈妈的内分泌改变有关。常发生在口腔卫生不良,和妊娠性龈炎伴有感染的区域,在准妈妈中的发生率为9.6%。妊娠瘤的特点是瘤体无痛,但是生长迅速。不过在分娩后患者的瘤体会有所缩小,但通常需要手术切除才能彻底治愈。
3、牙周痛
由于准妈妈在妊娠期的激素改变,抵抗力下降,加上口腔卫生差,容易发生牙周病。准妈妈牙周病的主要表现为牙齿伸长、浮动,咬合无力,牙周发痒或胀痛;准妈妈通常还会伴有牙周感染和胀肿形成。
准妈妈这种牙周感染,会通过激活炎症介质系统,如致炎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6等,刺激前列腺素E2的生成,这些物质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动物实验表明,牙周病等局部感染,会影响胎盘系统,导致分娩出低体重早产儿(PLBW)。据2002年,国际《口腔保健报道》(中文版)第3期报道,牙周病已经被认为是PLBW的独立危险因素。美国2001年的一项对1313名孕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怀孕6个月时已经存在牙周病者,会使其早产的危险增加到4.5~7倍。所以,孕妇应积极防治牙周病。
4、龋病
导致准妈妈龋病主要在于准妈妈在妊娠反应期多喜欢吃酸食,反复呕吐出含有胃酸的食糜,同时又不及时漱口或刷牙,使其口腔变成酸性环境,而准妈妈的牙齿在酸性环境中易脱磷、脱钙而生龋;另外,准妈妈为了增加营养,往往过多地摄入碳水化合物和高糖的点心,所以,孕妇患龋病(龋齿)的危险要比一般妇女高得多。龋齿常有冷、热酸痛或食物刺激痛,会影响孕妇的食欲和营养。故必须积极防治龋病。
5、牙齿松动
这与准妈妈牙龈炎、牙周病没有及时治疗,使牙龈、牙周膜附着在牙槽骨的组织减少有关;同时与其牙槽骨的矿物质改变(钙盐减少)也有关系。通常患者在分娩后,随着牙周病的好转,牙松动的症状也可缓解。
6、口干
在一项临床观察研究发现,接受调查的准妈妈中有44%的人有持续的口干症状。这可能与妊娠相关的激素水平改变有关。
准妈妈要经常少量多次的饮水和多吃无糖食品或咀嚼无糖型口香糖,以刺激唾液分泌,可减轻口干症状。
准妈妈预防口腔特发病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1、治好牙病再怀孕:育龄妇女,准备怀孕时,应先到口腔科作检查,发现龋齿、残冠、残根、牙结石、牙龈(牙周)炎、阻生智齿冠周炎等牙病,均应积极处理,并进行常规(龈上、龈下)洁牙(洗牙)。
2、注意口腔卫生:为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准妈妈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在呕吐后或吃酸食、甜食,均应及时刷牙或漱口,这样可以清除食物残汁和阻止牙菌斑的形成,以预防或减少龈炎、牙周病和龋齿等口腔常见病和特发病的出现。
3、定期做口腔检查:婴儿牙胚的发育不全与母体妊娠期的相关情况(如毒血症、分娩臀位和分娩延长或难产等)有关;而R因子的不相容会使婴儿牙齿着色。由于母体的牙周病与低体重早产儿之间可能存在联系,而准妈妈自身又难以得到足够的口腔保健措施,因此,怀孕期间,准妈妈还应定期(3个月)检查口腔,发现问题及时治疗,以保证口腔健康,为防治或减少特发病的发生奠定基础。
(实习编辑:曾雪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