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如何根据机制选择抗抑郁药?
所有抗抑郁药均存在安慰剂效应,临床实验中其比重约为30-40%。除此之外,其作用机制(MOA)决定了具体每种抗抑郁药可能对哪些特定患者群体疗效更佳。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和预防
精神病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患者在患病后要尽早的治疗,不要忽视任何细节。在我国,至今流传着不少治疗精神病的民间偏方。
其实不管一个人有多优秀,都会存在有恐惧的心理。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也是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成长过程。但如果您觉得您的恐惧心理已经能够完全左右你的思想行为了,那么您就需要注意要好好找找原因了。
所有抗抑郁药均存在安慰剂效应,临床实验中其比重约为30-40%。除此之外,其作用机制(MOA)决定了具体每种抗抑郁药可能对哪些特定患者群体疗效更佳。
精神科入院方面,相比于SGA单药治疗组,锂盐组(0.79[0.70–0.90])与丙戊酸盐(0.82[0.75–0.91])单药治疗组的风险同样显著更低。
尽管躁狂和轻躁狂是双相障碍区别于抑郁的重要特征,但相比于前两者,双相抑郁的发作更频繁,对功能的损害更严重,且目前确凿有效的双相抑郁治疗手段相当有限。
众所周知,强迫症(OCD)是一种治疗较为棘手的精神障碍:抑郁和焦虑的治疗应答定义均为症状严重度下降≥50%,而OCD为下降≥35%;尽管如此,但仍有60%的患者连这一相对宽松的标准都达不到。
牛磺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抑制性氨基酸,可激活GABA及甘氨酸敏感性氯离子通道,抑制NMDA受体,对钙离子内流、神经元兴奋、渗透压调节及膜稳定等生理进程具有多重影响。
尽管有时抗精神病药带来临床改善可能需要长达16周的时间,但迫于内外部压力,医生往往更期待4周之内出效果。此时,抗精神病药可能由于治疗时长不够而被判定为无效,导致过早联合其他抗精神病药。
精神药物的临床使用,使很多精神障碍的病人脱离了苦海。大量随机化的、长期的精神分裂症研究支持以下论点:抗精神病药治疗对于防止疾病复发是有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