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一位6年强迫患者走出强迫症的经历

在这里,也希望广大强迫症患者,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咨询师,离开望不到头的黑暗,离开那遥遥无期的痛苦,开始阳光普照的生活,开始回到原本的你,回到原本平静美好的你。

真实经历:焦虑症躯体化障碍

因为年休假只有15天,再痛苦也只有继续坚持上班,房贷,儿子的学费,水电气费,等等好多的费用就靠我和老婆一共才四千多元的工资维持,如果我再没有了经济来源,家庭压力不是更大吗?

最新发布
    2018-01-08

    为何有些人宁愿活得痛苦,也不敢疗愈自己的伤疤?

    很多人如可妮一样,在刚开始感到焦虑不安时,会向伴侣寻求帮助,希望对方帮自己“处理”,而一旦对方没有帮到,便会感到极大的失望——当然,这都是人之常情——但实质上,我们自己才是唯一有能力化解内心焦虑痛苦的那个人。

    标签: 失落 抨击 痛苦 
    2018-01-08

    离婚后如何挽回婚姻?如何让双方放下心结?

    婚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随着家庭成员的变化而有其自身的规律。夫妻是一个联盟,这个联盟若想固若金汤,彼此都需要成长,如此才有心智与能力适应各自的角色。

    标签: 失望 心理咨询 压力 
    2018-01-08

    当他想要远离时,该如何挽回?

    恋爱中的女人需要认清自己的情感需求。自己为什么会被这样的男人强烈吸引,不惜一切的去追求对方呢?其实这并非“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而是一种潜意识的吸引,在潜意识中如果我们会对这一类“冷漠、疏远”的男人特别有感觉,其实有可能跟我们早期的成长经历有关。

    2018-01-07

    一名抑郁症患者的内心独白

    四年前,我开始有身体不适感,后脑就如同终日压着一块大石,昏昏沉沉瞌睡不止。相伴而来的是理解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开始明显走向下滑,这对刚换了一份新工作的我来说着实艰难。

    2018-01-07

    性惩罚

    以“性”要挟,作为“惩罚”对方的手段,这是很多女性常用的伎俩。

    标签:  惩罚 强迫症 
    2018-01-07

    人,病人,精神病人-

    我曾不止一次亲眼目睹医生当着整个病房工作人员的面,问一位明显没有智利障碍的大学生病人100连续减7的问题。这里面包含的轻视是不言而喻的。

    2018-01-04

    精准识别 有奖排查精神病患者别误伤公众权益

    语:7月14日,卫计局官微发布“乱管闲事”“整天躺在床上”等11条“问题清单”,用于“帮助鉴别”疑似精神病患者,鼓励市民举报。爆料奖励50元,确诊后再奖300元。此举引发网友质疑。

    标签: 质疑 精神病 误伤 
    2017-11-26

    咬人的苏牙的口欲期

    “口欲期”的概念: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岁以内的婴儿获得各种欲望满足的主要途径是口部(即吸吮、吃喝、吃手)。医学观察认为,口欲期在孩子出生以前就开始了。通过B超检查,便可发现胎儿在子宫内也会吸吮自己的手指;初生的婴儿便会吮吸母亲的乳房、奶嘴;他们将周围见到的任何感兴趣的东西都往嘴里塞,作为一种自娱和自体享受的活动。

    2017-11-23

    一个与日本精神病患者的访谈震惊了朋友圈

    小编带大家看一段采访。采访对象是被精神科医生诊断出患有精神病的一名男性N。为了自身以及他人的安全被送入监狱;在25岁的时候被诊断出患有精神病(现在30岁);有暴力倾向;没有杀过人。但是有几次差点就杀了;正处于治疗中。看看精神病患者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2017-11-23

    【抑郁症】=“自作自受”?——普二丁事件的一点见解

    抑郁症是一种病,是一场心灵的感冒,身体的一丁点小毛病都会引起人的关注,而心灵的感冒人们似乎既不积极关注也不重视,往往都是得过且过。在现实生活中,抑郁症患者面对的大多是人群的不理解和冷嘲热讽。抑郁症患者时不时还会被扣上“软弱”“瞎矫情”的帽子,甚至有人觉得抑郁症的人完全是在自作自受!那种身心疲倦,面对巨大的压抑无处可逃的痛苦却简单地被忽略掉了。你将自己的感受加在了那些抑郁症患者的身上,就始终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因为你们压根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如果你想帮助他们,就需要先了解抑郁症,走出对抑郁症人群的误解。以下四个常见的问题,希望能帮助你初步了解抑郁症。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