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一种具有影响的被害妄想症的心理学模型,是由认为其他人该对负面事件负责的倾向所引起的(一种外化的归因偏差),防止个体意识到潜在的低自尊。
该模型的早期版本认为这类妄想症患者是有自尊的,但后期版本认为这类患者的自尊不稳定,而且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之间存在偏差,后者较弱。现研究人员对该模型的关键预测进行一全面的Meta分析测试,并对证据的治疗进行评估。
研究人员从PubMed上检索1994年1月1日-2018年7月31日间发表的文献,筛选与被害妄想症相关的防御模型预测的系统性综述。研究人员同时在PsycINFO、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上检索2012年1月1日-2016年9月10日间发表的同类文献。
如果至少50%的精神病患者同时有被害妄想症,研究自尊或精神分裂症个体的外化归因偏差的病例对照、纵向或实验研究的横向数据可用于组间差异的Meta分析。未控和纵向研究分别可被纳入对相关性和自尊稳定性的Meta分析。
研究人员从3053份记录中筛选到64个符合要求的研究。与两个版本的推测一致,妄想症的严重程度与外化归因偏差的程度呈正相关(21个研究、1128位个体;r=0.18,95%CI0.08-0.27;中等质量证据)。
被害妄想症患者归因偏差的外化程度强于非临床个体(27个研究,包含1442位个体;g=0.48,95%CI0.23-0.73)、抑郁症患者(10个研究、421位个体;g=1.06,0.48-1.63)和无被害妄想症的精神病患者(11个研究、480位个体;g=0.40.0.12-0.68)。
与早期版本的预测相反,妄想症严重程度与外显自尊负相关(23个研究、1866位个体;r=0.26,95%CI-0.34~-0.17,高质量证据)。被害妄想症患者的外显自尊也低于非临床个体(22个研究、1256位个体,g=-0.88,95%CI-1.10~-0.66,高质量证据),但与无被害妄想症的精神病患者的外显自尊一样低(11个研究、644位个体,g=-0.26,-0.54~0.02;中等质量证据)。
与后期版本一致,自尊稳定性与妄想症严重程度正相关(4个研究、508位个体,r=0.23,95%CI0.11–0.34,高质量证据),被害妄想症患者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之间的偏差要大于抑郁症患者(7个研究、398位个体,g=0.61,95%CI0.37-0.85,中等质量证据);其外显自尊要强于抑郁症患者(13个研究、647位个体;g=0.89,95%CI0.51-1.28,中等质量证据),但其内隐自尊一样低(7个研究、398位个体,g=-0.19,-0.45~0.07,低质量证据)。
与后期预测相反,被害妄想症患者的自尊偏差并不大于非临床个体(10个研究、592位个体,g=-0.17,95%CI-0.45~0.12,极低质量证据)。有无被害妄想症的精神病患者的内隐自尊(4个研究、167位个体,g=-0.24,95%CI-0.77~0.30,低质量证据)或自尊偏差(4个研究、165位个体,g=0.17,-0.19~0.53,中等质量证据)均没有差别。
将妄想症视为防御型精神病的早期版本所提出的推测,即被害妄想症患者留有自尊和被害妄想症患者的外显、内隐自尊偏差要大于非临床个体以及无被害妄想症的精神病患者,在该模型的后来版本中均不支持。与之相反,后来的版本正确的推测被害妄想症患者的自尊偏差要大于抑郁症患者,而且外显的归因偏差明显强于所有对照组,上述倾向和自尊不稳定性均与妄想症严重程度相关。
对淡漠、退缩、木僵、抑郁、幻觉和妄想症状的效果较好,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偏执型、紧张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孤僻、退缩、淡漠症状。对抑郁症状有一定疗效。其他用途有止呕。
健客价: ¥30对淡漠、退缩、木僵、抑郁、幻觉和妄想症状的效果较好,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偏执型、紧张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孤僻、退缩、淡漠症状。对抑郁症状有一定疗效。其他用途有止呕。
健客价: ¥29对淡漠、退缩、木僵、抑郁、幻觉和妄想症状的效果较好,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偏执型、紧张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孤僻、退缩、淡漠症状。对抑郁症状有一定疗效。其他用途有止呕。
健客价: ¥43对淡漠、退缩、木僵、抑郁、幻觉和妄想症状的效果较好,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偏执型、紧张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孤僻、退缩、淡漠症状。对抑郁症状有一定疗效。其他用途有止呕。
健客价: ¥30对淡漠、退缩、木僵、抑郁和妄想症状的效果较好,用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偏执型、紧张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孤僻、退缩、淡漠症状;对抑郁症状有一定疗效;其他用途有止呕。
健客价: ¥29对淡漠、退缩、木僵、抑郁、幻觉和妄想症状的效果较好,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偏执型,紧张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孤僻、退缩、淡漠症状。对抑郁症状有一定疗效。其他用途有止呕。
健客价: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