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心理障碍 > 儿童心理障碍-分离性焦虑是什么

儿童心理障碍-分离性焦虑是什么

2020-02-23 来源:积极幸福吧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一般情况下,孩子突然意识到自己和父母分开、找不到他们了,会感到十分惊恐和害怕,怕父母不会回来了,所以在和父母重聚之后孩子会感到长舒一口气放松下来。

患者,两岁男孩,活泼可爱,从出生后就受到妈妈的特别宠爱,一直由妈妈亲自抚养,一个月前,因为妈妈要上班了,所以只得把他送入托儿所,从入托儿所的第1天起,患儿就哭闹不停,紧紧拉着妈妈的衣服不放,不让妈妈走,在托儿所里不肯吃饭,不肯午睡,甚至不肯喝水,整天哭着吵着要妈妈,老师怎么哄劝都没有效果,下午他常常站在托儿所的门口等候妈妈,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回到家里,总是跟着妈妈不放,怕她走开。晚上睡着后还会经常惊叫“妈妈,妈妈”

一般情况下,孩子突然意识到自己和父母分开、找不到他们了,会感到十分惊恐和害怕,怕父母不会回来了,所以在和父母重聚之后孩子会感到长舒一口气放松下来。不过这种事件之后,孩子可能对和父母再度分离感到焦虑,比如在商场、街上等场合,儿童可能会紧紧拉着父母,生怕分开,不过很多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种分离的焦虑程度就会自然降低。

不过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他们时刻都担心和家人分离,如同上面那个个案例中的患儿,除了这些焦虑表现外,他们还可能经常做分离的噩梦,而且还可能表现出与焦虑相关的躯体症状,比如头痛、胃痛和恶心等。早期发病一般在6岁以前。

那么,如何知道孩子是否有分离性焦虑障碍呢?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诊断和评估(DSM-5):

A.在离开家或者离开那些个体所依恋的对象时,个体表现出与其发展年龄不相应的、过度的焦虑,表现出至少以下3项以上:

1.刚离开或者预期要离开家,或者重要的依恋对象要离开时,反复出现过度的焦虑。

2.持续和过度的担心失去重要依恋对象,或者担心重要依恋对象会被伤害。

3.持续和过度的担心发生不幸的事件并因之导致和重要的依恋对象分离(例如走私或者被绑架);

4.出于对分离的恐惧,持续地不愿意或者拒绝去学校或者其他地方。

5.持续和过度的害怕/不愿意处于以下情境:独自一人,或者没有和重要依恋对象一起在家,或者在其他场景但没有重要依恋对象的陪伴。

6.持续地不愿意或者拒绝在没有重要依恋对象在旁的情况下睡觉,或者不在家睡觉。

7.重复做主题为分离的噩梦。

8.在和重要依恋对象分离或者预期分离的时候,反复出现躯体症状(譬如头痛胃痛,恶心或者呕吐);

B.这种困扰的持续至少4周。

C.这种困扰出现在18岁之前。

D.这种困扰造成了临床上的显著痛苦,或者造成了社会、学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的损害。

E.这种困扰并不唯独出现在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精神分裂症或者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之中,对于青少年和成年人,以上困扰并不能更好的被伴随广场恐惧的惊恐障碍所解释。

早期发病:发病时间在6岁以前。

其实,焦虑障碍是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恐惧、不确定性的影响。而患有焦虑障碍的儿童与体验正常焦虑的儿童相比,他们的行为更极端化,他们似乎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过度敏感,害羞,不现实的恐惧,无能感,存在睡眠困扰等。

他们通常应对恐惧的方式是:过度依赖他人以获得支持和帮助。不过也有时候,是父母舍不得与孩子分开,这也是造成孩子无法更好做到适时分离的一个原因。

如果孩子有分离性焦虑障碍,如何进行干预呢?

随着儿童的成长,在学校中,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社会交往,他们会从交朋友或者完成学习的任务中获得成功,从而转移注意力,对社交学业更感兴趣,从而降低焦虑。

如果老师和家长能够注意到过度焦虑或者是害羞、表现退缩的孩子的需要,且可以不时的满足他们的需要,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可以以此来帮助他们减轻焦虑。

目前来看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虽然有许多医生会进行药物治疗。

行为治疗通常会对焦虑的孩子有所帮助,比如决断训练,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控制感,而系统脱敏能够帮助儿童减少焦虑行为。但行为疗法的应用必须针对特定孩子的特定情境下进行。

还有对儿童进行认知行为的小组治疗(就是把很多小朋友和家长聚集在一起),并且让家长掌握一些行为管理的方法来应对孩子的焦虑,可以显著的降低孩子的焦虑水平。

此外,改变家庭的互动模式,比如亲子之间的互动模式,然后不以儿童为治疗中心的家庭治疗,儿童分析心理治疗,游戏治疗,沙盘治疗方面的心理治疗和干预,都可以对孩子的分离性焦虑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不会操作的情况下,最好求助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