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强迫抑郁 > 抑郁≠负能量 可以放过自己吗?

抑郁≠负能量 可以放过自己吗?

2019-12-11 来源:心怡时间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之前我觉得,如果抑郁有颜色的话,它多半是沉重的灰黑色。如果它不是负能量,那它又是什么?许多时候我们觉得抑郁,是不是其实就是求而不得,逼迫自己却又做不到,太过苛责,不够接纳,不够“放过”?

10月26日,一个阴雨绵绵的周末,我去了三圣乡外的蓝顶美术馆,聆听了周艳心怡老师的专题讲座《抑郁≠负能量,我可以放过自己吗?》。

这个演讲主题里,有一个符号和一个关键词很吸引我:“≠”和“放过”。

之前我觉得,如果抑郁有颜色的话,它多半是沉重的灰黑色。如果它不是负能量,那它又是什么?许多时候我们觉得抑郁,是不是其实就是求而不得,逼迫自己却又做不到,太过苛责,不够接纳,不够“放过”?

抑郁是一种状态,不只是一种情绪,而是多种情绪的压抑

抑郁症是一种神经症,是一种慢性累积,急性发作的病。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会出现过抑郁的时候,但是抑郁和抑郁症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份非标准化的27分抑郁状况自查表,虽不如SDS精确,却也为我们关注自己的抑郁症状提供了一些参考。20-27分:重度;15-19分:中重度;10-14分,中度;5-9分,轻度;0-4分:无。

在过去两周内,如果一天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选0;如果2-3天有这种情况,选1;有一半的日子出现过这种情况,选2;几乎每天(总是)这种情况,选3。抑郁的情绪可以在两周内改善或者缓解,而如果连续两周都是维持在20分-27分的状况,真的就需要去医院看看了。

在抑郁的背后,是我们如鲠在喉无法言说的痛。那千万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抑郁”。抑郁背后,我们压抑了太多:

焦虑、沮丧、无望、矛盾、急躁、怀疑、悲愤、痛苦、郁闷、厌倦、扫兴、心烦、漠然、激动、窝火、压抑、反感、可惜、别扭、冤枉、委屈、寂寞、害怕、释然、难堪、尴尬、丢脸、羞愧、辛苦、轻视、被监视、被控制、忐忑不安……

患了抑郁症的大脑和正常的大脑是不一样的。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内的化学递质的传递发生了改变,他们失去了感知快乐的能力,也没有办法感知和回应积极情绪,严重者大脑结构都有可能发生改变。可以观察到负责记忆生成的海马体在抑郁症患者大脑中呈现萎缩的状态,在面对同样的刺激时,普通的大脑和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在核磁共振成像上显示的活跃度是不同的。

所以,许多时候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能”。不是他们不想快乐,不想积极,不想振作,是他们做不到。

“确诊抑郁症的那一刻,我高兴得哭了”。

相比起不知道自己发生着什么,没办法言说自己的痛苦,没有人能理解一个成天嘻嘻哈哈表面积极乐观的人怎么跨越不过一些简单的小事,怎么就那么懒惰,怎么就那么想不开,能够在医学上找到一个明确的“病”的定位,让身边的人真的看看“我真的病了,你们不要再要求我这样那样了。”确诊为抑郁症的确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它代表着痛苦终于被承认,拯救终于开始,不用再为此呐喊,为此证明,得以解脱,所以喜极而泣。

周老师说,如果只是轻度的抑郁,谈场恋爱立马就好。我赶紧把这句话记在本子上。哈哈哈。单身狗的灵丹妙药吗?爱就是答案。

快乐有三种,多巴胺(声色犬马),血清素(耐cao抗打),内啡肽(越来越强)。

一般的抑郁情绪,我们吃点好吃的,买点好看的衣服,干点喜欢的事情,睡一个饱饱的觉,多巴胺和血清素的作用就会让我们快乐起来了。所以我时常觉得,能吃能睡是好事情。如果有什么烦恼的事情今天不能解决,就睡一觉吧。因为明天也可能解决不了。(毒鸡汤)

我庆幸自己是一个吃货,没有什么事情是吃一顿好吃的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加一杯奶茶。如果还没有解决,就再吃一顿……但是,这会有一个新的问题就是——中年油腻……

我压力大的时候,朋友安慰我说:“你要照顾好自己,保重啊!”我说:“嗯!在’保重‘这件事上,我一直做得很好,有增无减……”

所以更好的方式其实是运动,有氧运动尤佳。例如跑步时我们体内会产生内啡肽这种物质。所谓“跑步一时爽,一直跑步一直爽啊”。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马拉松跑者全国各地赶场一样地跑马拉松啊,因为跑步上瘾啊。

(“为什么你没有上瘾?为什么你好久没来健身了?为什么道理你都懂,却不行动起来!“我的健身会籍顾问看到这里一定到翻白眼diss我吧!)

内啡肽(endorphin)亦称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是由脑下垂体和脊椎动物的丘脑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肽)。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效果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镇痛剂。利用药物可增加脑内啡的分泌效果。

情绪是真的,症状是美丽的,都是其真正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句话一看就非常的人本主义。问题不是真正的问题,如何看待和解决问题才是。

我们比较容易理解感冒的人是有多不舒服,因为我们都曾感冒过。我们可以感同身受,我们可以换位思考。

但是我们很难理解抑郁患者到底经历和发生着什么,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遭遇。我们不要轻易去贴标签,不要轻易去评判。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不要轻易说:

矫情、懦弱、太脆弱、太敏感、想太多、就是想不开、没吃过苦、抗压力太差、我们那年怎么没这些问题、现在是报道宣传强化的太多了吗……

因为:

不是越关注自己的情绪越容易抑郁。

更准确的说法是:因为抑郁症患者会忍不住过度自省,关注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评价,然后陷入更多的自责和无望。

所以:

周老师说:“都不想被情绪左右,可左右都有情绪,情绪就是这么真实,不会因为你说算了就算了,说忍了就化了。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座座冰山,那可能是固化的信念,也可能是潜意识里未曾满足的期待”。

我说:”理解万岁“。

抑郁不丢人,那是我们的权利。(傅姐)

这次讲座最打动我的部分,是周老师特邀的几位助讲嘉宾。她们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向我们诉说着她们同抑郁艰难抗争,又如何与抑郁握手言和。她们都是在抑郁的这趟浑水中走了一遭,却又依然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积极的向往,对阳光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的一群人。她们用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

适度的抑郁是优美的。

”放过自己“的另一层含义是”不要装“。

注定的抑郁是绕不过去的,那就好好商量,给它一把椅子。

找到属于自己的终结阶段性抑郁情绪的解药。

抑郁不可怕,自残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抑郁出现的时候,你就立即想消灭它,来不及听到隐藏的心声,看不见背后的积极。

彭小华老师带来了”生理医学治疗模式“是不是抑郁症患者的恰当选择的哲思。她笃定地认为,抑郁是一种”人文病“,简单的吃药并不解决根本的问题。就像发烧是一种症状,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抑郁也是一种症状,也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医生会了解患者发烧的原因再对症下药。抑郁症不能光靠药物解决。因为,抑郁症的诱因很多。

抑郁症的诱因

人际冲突、丧亲、疾病(如癌症或慢性疼痛)、孤独、社会排斥、离婚、金钱困难、学业/事业障碍之类有压力的生活事件、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生目标与意义感的缺失……

而这些问题,都不属于以生理疾病为对象的生理医学研究、处治的范围,而属于人文心理学思考的对象。从这个角度上,抑郁症的治疗依靠的是以下几个关键点。

抑郁症的治疗

去病理化、去神秘化、去病耻感,回到并针对人文诱因本身

依靠自己

善于倾听和有见识的朋友

咨询师和咨询师的选择

不是战胜抑郁,是和它共存。

助讲嘉宾中,有一个某重点中学高三的女孩子。她的演讲让所有人动容。她从小到大就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学霸。这个成绩优异、谈吐得当、彬彬有礼、积极乐观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呢?怎么就拿小刀划自己了呢?

她说,我们每个人安慰别人的时候都是一套一套的,安慰自己的时候只想找根绳子往上面套一套。

她说,压抑了多少年的问题,怎么可能指望通过一节班会课/一个小时的谈话/父母突然间的纵容而好起来?

她说,为什么人们会对自残感到恐惧?你不能感同身受我的痛苦,我划出血你觉得恐惧。那么有的人通过抽烟、有人通过喝酒来释放自己的痛苦,你有没有觉得他们恐惧?

她说,中学生需要话语权。

我想,她能在这个公众的场合,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去质疑传统唯分数论而忽略情感关怀的教育,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她的分享给做教育的、当家长的我们的启示就是,当我们要求孩子们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追逐和拼搏统一概念的成功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我们其实亲手葬送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幸福?

我们有没有真的聆听过他们的需要、体会过他们的痛苦、关注过他们渴求、认同过他们的观点、接纳过他们的情绪、支持过他们的决定?

在我的心理辅导预警转介工作中,时常遇到求助动机非常强烈的孩子和对孩子问题坚决否认的父母。父母的震惊、怀疑、否认……都是常态。而我的工作就是,要以专业的知识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向父母说通:

请家长来

不是为了归责,不是为了怪罪,不是批评父母做得不够好。

初为人父母,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抑郁症的诱因很多,父母不必过度自责。

接纳孩子真实的情绪,理解他们的痛苦,倾听他们的表达。

咱们的孩子现在暂时遇到了一个困境,这个困境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很难走出来的。

我们做老师的做父母的,需要在这个时候,携手帮助孩子共度难关。

写在最后、可操作的干货(直接转自周老师):

朋友或者家人抑郁了,怎么办?(4步)

1.充分信任他们的感受,不要用过激的言语刺激和指责(怎么又不好了,这点事儿又不行了)

2.提供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保管危险物品。

3.一直、一直、一直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达,肯定他们的真实感受。(那是真的很难过……)

4.及时观察照顾,必要时带他们就医。

被确诊了抑郁症,怎么办?(4步)

1.承认,告知家人好友。

2.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

3.坚持治疗、体验、调试

4.建立抑郁免疫系统(思维方式、三大快乐激素)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