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孤独自闭 > 我们为什么喜欢用孤独症而非自闭症?

我们为什么喜欢用孤独症而非自闭症?

2019-10-16 来源:北医脑健康行为发展教研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中国大陆,“孤独症”这一诊断术语最早出现在著名精神病学家纪明教授等人翻译的英国经典教科书《临床精神病学(ClinicalPsychiatry)》中,书中使用的术语名称是“婴儿孤独症”。

陶国泰先生率先在我国使用“孤独症”作为诊断名称。

但是,由于使用不统一,有的医生甚至都不知道“自闭症”与“孤独症”是一回事,也有家长也存在“孤独症”比“自闭症”严重等误会。

“孤独症”翻译的渊源

在中国大陆,“孤独症”这一诊断术语最早出现在著名精神病学家纪明教授等人翻译的英国经典教科书《临床精神病学(ClinicalPsychiatry)》中,书中使用的术语名称是“婴儿孤独症”。

“孤独症”国内首次报道

1982年,南京脑科医院的陶国泰教授在《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上发表《婴儿孤独症的诊断和归属问题》的论文,首次报道了4例婴儿孤独症。

1987年,陶国泰在美国《孤独症和发展性障碍杂志》发表《中国婴儿孤独症》一文,引发国际关注。这些早期研究都奠定了陶国泰教授在我国孤独症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孤独症”被学界和公众认可

九十年代,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杨晓玲教授、贾美香教授发表论文《儿童孤独症30例临床分析》。此后,孤独症问题才逐渐进入到广泛的学术研究、教育干预和公众视野。

1991年10月,在杨晓玲教授的倡议下,一些孤独症患者家长和关心孤独症的各界人士发起成立了“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家长联谊会”,该“联谊会”即为1993年成立的“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的前身。

“自闭症”的渊源

“自闭症”一词的翻译源自日本。

据日藉的吕晓彤2006年发表的文章记载:“1943年Kanner发表自闭症诊断报告,日本的首例自闭症的诊断在1952年由鹫见妙子在日本精神神经学会总会上发表并开始被注目。”

中国的港澳台地区同样使用“自闭症”这一术语名称,究其原因,台湾由于受日本文化影响,学术领域参照外域日文的汉字假名而使用“自闭症”或“自闭儿”。

“Autism”的本原理解

通过对孤独症患儿的特征行为分析,可以窥见“孤独症”这个中文译名非常贴切地表达了此类儿童在精神病理上的特征:与人疏远、孤独、情感冷漠、喜欢独自而不受干扰地存在;与对某种物体、活动保持特殊依恋、兴趣形成鲜明对比。

相比较,“自闭症”一词,顾名思义有自我封闭之意,患儿把内心闭锁起来而导致与外界隔绝。更有人因此误解“自闭症”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心理治疗,需要与患儿多沟通交流,舒缓情绪,引领他们以开放的心态和行动去接纳自己以及生活环境,并最终“治愈”自闭症。

殊不知,孤独症是一种神经性发育障碍,与后天教养和心理障碍没有关联。

尊重本国的学术习惯

“婴儿孤独症”作为一种疾病的术语名称,在医学(精神病学)学科领域有其严格的术语概念的理解和规范使用,该名称早在1995年既已被《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医学(精神病学)的规范词汇。

后人在应用这一术语概念时,首先理应回归的是精神病医学的话语体系和本质理解,尊重本国早已存在的医学实践和已约定俗成的术语名称,断不可错误地引用、滥用和乱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