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17日是“中国老年性痴呆宣传日”,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宣传日”。随着人口老龄化,患老年痴呆症的人口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对“老年痴呆症”这个词不再陌生,可是,你真的了解老年痴呆症吗?患病前有哪些征兆?该如何预防?
贤惠的老母亲变“糊涂了”
坐在医生面前,70多岁的徐奶奶一直不停地埋怨子女的“不孝顺”,不是想着偷她存下的钱,就是把她从外面捡来的东西扔掉。对于母亲,儿女们更是有话说,在他们的记忆中母亲贤惠能干,操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可是两年前母亲有了变化,做事总是丢三落四,一顿饭竟然放了三四次盐,饭不是不熟就是被烧焦。开始谁都没在意,以为母亲年龄大了,有点老糊涂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的状态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些神经质,家人这才着急起来,带着母亲到医院就医。在医院,经过记忆力测试和其他检查确诊,徐奶奶患上了老年痴呆。
王宁介绍,痴呆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有:患者转瞬即忘,顾前忘后,词不达意,时间和地点记忆不清,判断力下降,抽象思维能力丧失,随手乱放东西,脾气和行为变化无常,丧失主动性。常见的老年痴呆有: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主要是指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供血障碍所致的痴呆,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以男性为多,半数以上病人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病情每发作一次痴呆症状加重一次;混合性痴呆,同时存在有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症状。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阿尔茨海默病正相反,农村多于城市。而我们经常说的老年性痴呆大多指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目前我国的老年痴呆患者已超过千万,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患者位居世界第一。
早期治疗,延缓疾病进程
老年痴呆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一般会持续1至3年,其症状为记忆出现障碍,失去判断是非能力;之后是中期症状,持续2至10年,其症状为痴呆加重,辨不清时间、地点,容易走失;再之后是晚期症状,持续8至12年甚至20年,小脑逐渐萎缩,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该病比较难识别,记忆力减退,特别是对近期事物的遗忘是老年痴呆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但是当老人出现这种征兆时,很多子女认为是父母老糊涂了,并没有放在心上。”王宁介绍,因此,疾病初期就诊的患者较少,不少老年人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家人的生活,才被送到医院。老年痴呆病程是不可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治疗毫无意义,如果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能很好地延缓病情加重的趋势。
如何辨别早期老年性痴呆呢?王宁介绍,利用量表筛查是最简单的方法,这个量表有八项内容,可以对老人的记忆力、思考能力等进行量化打分:判断力有困难,例如容易上当受骗,落入圈套或骗局,买了不合适的礼物;对业余爱好、活动的兴趣下降,喜欢宅在家里;反复重复相同的事情(例如:提同样的问题,说或做同一件事,或说相同的话);学使用工具、电器或小器具(例如电视、洗衣机、煤气灶、遥控器等)方面存在困难;忘记正确的月份和年份;处理复杂的财务问题存在困难(例如存取钱,缴纳水电费等);
记住约定的时间有困难;每天都有思考或记忆方面的问题。如果以上内容出现两个,就要高度怀疑老人可能有早期痴呆,及时到医院治疗。
照护者应学会调节情绪
老年痴呆进一步发展,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不认识家人,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因此照顾老年痴呆患者,有时像照顾两三岁的小孩,要帮助并提醒他们完成很多事,这就要求照护者有足够的耐心。一旦老人无法达到照护者的期望,照护者容易出现急躁、不耐烦、悲观等情绪,患者能够感觉到照护者情绪的变化,可能因此紧张,影响患者情况。所以,照护者要学会调整情绪,试着体会患者的感受。面对已经痴呆的老人,照护者,特别是子女,要给他们最大的耐心和关心,家人的陪伴是缓解病情最好的方式。
有的老年痴呆患者甚至可能辱骂陪伴者,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从某种意义上说,得了老年痴呆症,最痛苦的,其实是照料他们的家人。因此家人也需要一定的承受能力及心理疏导渠道。
沉重的经济负担也让家人难以承受,王宁介绍,有人粗略算过一笔账,假使以老年痴呆一般的存活期在服用药物的情况下来计算,一个老年痴呆患者10年的花费不少于40万,这里还不算起居、饮食等日常的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