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音乐其实是情绪的容器和催化剂

音乐其实是情绪的容器和催化剂

2019-07-22 来源:南京脑康中医院 精神心理指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存有就是我们神性的自己,存有就是神;存有就是我们佛性的自己,存有就是佛;存有就是基本的自己,永生无形,而且有永无止境的能量。所有的存有在能量上彼此连接。

维克多.雨果先生曾说,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在心理咨询领域,音乐治疗是艺术治疗的代表流派。它直抵人的深层潜意识,跨越语言限制,让来访者在舒适的氛围里成长。又被称为“享受疗法”。

那么,音乐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这些作用又是如何发挥的呢?

音乐对情绪的作用

无论是否接受过音乐治疗,每当音乐响起,我们总是可以很直接的被诱发出一定的情绪体验。

音乐是情绪的催化剂

在欧洲有一首被查禁13年之久的死亡之曲——《黑色星期五》。这首歌播放时段,自杀率显著上升,自杀人数非常之多。相关部门随即下令禁播后,自杀率得到缓解,自杀人数明显下降。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人听到这首歌都会选择死亡,那是什么原因让部分人听到后陷入其中,终结生命呢?

音乐的催化作用就是把我们原有的情绪状态或其他某些功能扩大化。自杀者往往在此之前就已经处在崩溃绝望的边缘,歌曲在旋律、节奏、和声、歌词等多重方面将这样的消极情绪扩大,就如同无形的手将已经站在悬崖边上的他们推了下去,最终坠入死亡深渊。

音乐是情绪的容器

“容器”一词来源于精神分析流派。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容器,它是对个体早年抱持性环境的内化。如果我们在成长早期拥有一个良好的抱持性环境,内在容器就会相对稳定,更具包容性。如果没有抱持性环境,又或者这个环境不稳定,内在容器的承受力就会非常脆弱。

当情绪强度在容器的可接纳度中时,我们大多体验到淡淡的忧伤,而不会感受到强烈的痛苦和回避这种痛苦。那些表露小忧郁的音乐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一部分原因就是这样低强度的情绪可以在我们的容器之内被体验、并消化。但当情绪强度超过了容器的可接纳度时,我们往往会选择回避,将负性情绪和不良体验压抑在潜意识之中。

音乐此时就充当了更大的容器,能够帮助我们去承载那些不曾敢装下的情感体验。随着音乐容器渐渐融入内在,我们原先较小的容器就会逐渐向这个大的容器靠拢。容器越变越大,我们的力量也随之越来越强。

举一个常见案例。咨询中我们常会遇见有创伤经历的来访者,他们将不愿意再次经历的创伤体验深深埋藏在潜意识中。在音乐催化作用下,来访者内在力量逐渐增强,潜意识里的痛苦渐渐被挖掘。音乐此时就会发挥它的容器作用,帮助来访者承担和接纳痛苦。稳定的律动、低沉浑厚的音符,在这样音乐背景的支持下,使来访者感受悲剧之美,将内在需要象征化,从而重新获得面对创伤的力量。

音乐的人际功能

音乐中诱发的情感共鸣常使得凝聚力在相应团体中悄然产生微妙的发酵作用。经典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里,一群让人头大的“问题儿童”在合唱中感受着音乐的美与和谐,在旋律里自觉学习和遵守音乐活动秩序,也逐渐建立起了社会秩序的概念。

这就是音乐对人际关系模式的奇妙魔力。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对父母带着令他们头疼的孩子来到咨询室求助,父母感到与孩子之间有着巨大的隔阂。孩子不愿意分享与沟通,这让亲子关系一度亮起红灯。音乐治疗师在初步接触中也发现,每当将双手放置在孩子需要演奏的乐器上时,他就会迅速将治疗师的手推开,抗拒与他人分享乐器,希望独自演奏。

治疗初始阶段,治疗师选用另一件乐器跟随伴奏。孩子渐渐感到来自治疗师音乐配合的乐趣,享受其中。一主一伴的旋律相互交织,两种音乐的力量慢慢均衡。随着治疗的深入,孩子逐渐开始能够用音乐与治疗师进行对答,并敞开心扉要求和治疗师演奏同一件乐器。

如果在人际互动过程时难以获得愉悦体验,我们通常会选择回避这种互动,也较难建立恰当的人际模式。在音乐治疗中,以音乐为媒介共享交流,能够帮助来访者重新感受人际互动的乐趣,逐步打破自我中心的不良人际模式,燃起信心。这种在音乐互动中习得的良性人际互动也会逐渐到被拓展应用到生活当中。

音乐的修复功能

在成长中,我们难以避免会面临困扰、挫折,经历一些创伤事件,让自我受到伤害。音乐似乎早在人类诞生之日就已经存在,它不是某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人类本能的体现。一位著名的音乐治疗师提出,每个人都有音乐自我,它与生俱来。我们可以启发每个人潜在的音乐本能,用音乐自我滋养自我受损的部分。

曾有前辈讲述自己用音乐自我疗愈的故事。暗无天日的日子里,他每天大早跑到图书馆听各种唱片,从国粹经典到当代流行,常常一听起来就忘了时间,忘了午饭,出门已是日落时分。遭受巨大创伤孤立无援的时间里,是音乐陪伴左右,修复自我,慰藉心灵,帮助自己趟过灰暗的荒原,重拾生活的信念。

歌曲讨论是让来访者选择印象深刻的一首歌或一段音乐带到咨询室,与咨询师进行讨论的过程。每一位来访者都具有独特性。在讨论过程中,无需对来访者做出分析,咨询师跟随音乐走进来访者内心,理解和感受来访者的情感状态。这个阶段的工作有利于帮助建立更为有效的咨访关系。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体看做一个小宇宙,而人以外的世界就是一个大宇宙,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影响、彼此感应。

如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又给疗愈音乐赋予了另外的一种独特魅力,音疗功能通过音乐的物理作用营造的“大宇宙”,直接对人体器官产生和谐共鸣,使身心摆脱疲惫焦虑,感受愉悦、希望和快乐。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那句脍炙人口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中的心有灵犀,就是由此引申而来,借指人们心中若有灵犀角样的白线纹理,心灵便能默契相通,感情共鸣。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往往对和自己性格相似,习惯相似,看法相似的人以认同感或者好感。而从生物学角度来讲,这就是由于深厚感情促使生物钟和生物状态,达到了极为和谐的状态而产生心有灵犀的默契感应。

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最美好、最崇高的情感,莫过于这种心有灵犀的意蕴相通,因为心灵的相互理解、息息相通,才可以使两个原本独立的灵魂,在刹那间碰撞出和谐的共鸣。

《心有灵犀》,就恰如这样一位心有灵犀的灵魂伴侣,即使初听,也会有一种“与君初相识,却似故人来。”的感觉。它可以一眼能看到你心底;可以细致入微的捕捉到你内心情绪;可以心领神会的用旋律为你澄澈出一片纯净的天空。

此曲,在钢琴明丽舒缓的前引、衬托、渲染下,悠扬飘逸的长笛,灵动透亮的古筝,飘渺清雅的排箫,清脆亮丽的木琴,柔美悠远的中胡演奏层次分明,极富有立体感、流动感。

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仿佛中医师手里的银针,随着音乐旋律高、低、轻、重、缓、急的韵律变化,你的身心灵仿佛正在被一位名医针灸过一般,细微的电流流过全身,感觉轻松、舒畅无比。

夜已深,梦未寐,唯有此音与我共。缱绻在音乐明澈纯净的意境,没有时空的阻隔,没有利欲的纠葛,只有心意的通融,在心灵与音乐对话中,得到心灵的默契、灵魂的安宁。

下面我们为大家分享一个歌曲讨论在个体咨询中的案例片段。

咨询师|刘延江老师

来访者|小Ming(化名)

咨询师:能告诉我你带来的歌叫什么名字吗?

小Ming:这首歌的名字叫《喜悦》,是许巍唱的。

咨询师:最开始听到这首歌是什么时候呢?

小Ming:这个要追溯到三年以前了。那时候心情不是很好,无意中发现了这首歌,听着感觉很好就下载下来,然后一直听到现在。

咨询师:嗯,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听到的这首歌?

小Ming:应该是一个下午。下着雨,有点提不起精神,就想随便听些歌曲打发时间,也顺便调整状态,没想到就找到了这首歌。

咨询师:嗯,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歌吧。

小Ming:好的。

(咨询师播放音乐)

咨询师:在听这首歌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小Ming:投入在歌词描述的意境当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当时听的时候也是歌词里提到的九月,我也是九月出生,所以会想到很多。

咨询师:看来这首歌勾起了你很多往昔的回忆。那你在听歌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小Ming:听歌之前有点烦躁,听了之后会觉得心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咨询师:那在我和你一起听完这首歌后,你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小Ming:我觉得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平和。

咨询师:平和,那你再觉察一下,除了平和之外还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

小Ming:如果细究起来的话,应该还有一点点感伤。除了歌词带给我联想之外,它的曲调很慢也很轻柔,而且歌里有一种思乡的情感。

咨询师:这样的感受会让你回忆起什么样的场景呢?

小Ming:九月有很多雨,下雨的时候难免会想到很多过去的事。比如说临近毕业的时候跟同学们在一起依依不舍的画面,还有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外地工作的日子,非常思念家乡。

咨询师:就是这首歌让你想起离别,还有一个人独自来到另一个城市打拼。这样的感受和刚才你提到的“烦躁”有什么联系吗?

小Ming:怎么说呢,这个问题我也不是特别的清楚,只是觉得在听歌之前是一种状态,每次听歌的时候被唤起一些回忆,这些回忆又把我引入到另一种状态里去。而这个状态呢,相对之前的浮躁来讲,是我更喜欢的一种感觉。

咨询师:嗯,你更喜欢的一种感觉,这个感觉里还有一些感伤。刚才你提到说听歌时,你会跟着歌词的感觉走。哪些歌词是你印象深刻的呢?

小Ming:比如说歌词里提到“九月”。九月就会想到毕业或者开学,还有我每年一度的生日,没有家人在身边,有的时候朋友也不能聚到一起,有这样一种怀念和失落。还有“在家门开启时,我会紧紧拥抱你”,这个词让我想象和喜欢的人拥抱在一起,寝室里的好朋友或者家人。这样一种集亲情、爱情、友情于一起的一种感情会让我感触很深。

咨询师:嗯,非常好。刚才你说的很多,说到了无论是和家人还是同学,这首歌引发了你很多情感的体验。能不能告诉我,在你被引发的情感中哪一部分的感受是和歌词相同的呢?

小Ming:应该算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吧,和歌名也有关系,喜悦。低落的时候,再来一些相对不一样的事情,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喜悦的感觉。歌词里描述的画面会让我想到很多过去经历,但是想起歌名的时候又会释然很多。

咨询师:嗯,我也关注到在歌曲的最后,有一句“打开家门,在那拥抱你”。

小Ming:对,“在家门再次开启时,我会紧紧拥抱你”。

咨询师:这句歌词让我感觉非常温暖。能回顾一下在你的人生过程中那些温暖的画面吗?

小Ming:这样的画面在学校里可能会更多一些,因为毕竟上学的经历是比较长的。有一次我妈妈刚刚来想要陪我过生日,还准备了蛋糕,但是有些急事又提前离开了,没能陪我过成。寝室的小伙伴组织了在晚上九点多准时熄灯的时候点生日蜡烛。那天天气很冷,但是心里暖暖的。这样的画面可能会一直保存到以后。

咨询师:那次的经历让你想要把这个温暖一直留在心里。还有呢?除了同学之外。

小Ming:可能再有就是在工作之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家。父母在没有打过招呼的周末突然来看我。下班回去把门打开,看见爸妈两人正坐在客厅,饭也已经做好了。那一刻我也觉得特别温暖。

咨询师:我可以想象那种场景是非常温暖的。我想,每次你在听这首歌的时候,内在储存的那些温暖的回忆就会再现,这也是你喜欢这首歌的原因吧。刚才你告诉我,你会在烦躁焦虑的情况下去听这首歌。回顾一下你目前的生活,有哪些是会引发你这样的情绪的呢?

小Ming:可能是在每一次下班之后看到很多小区里的万家灯火的时候吧,这个时候会非常想念家人。再想到自己独自回到家里,空无一人,独自做饭、吃饭,会很落寞。家人陪在身边很温暖,但是这样的温暖在现实很难被满足。

咨询师:我想问一问,你从家里出来生活工作有多长时间了?

小Ming:大概差不多三年。

咨询师:已经有三年了。三年的时光当中没有遇到像以前这样温暖的陪伴关系吗?

小Ming:曾经有过,我的室友。她回来的比较早,每天我回来的时候,她几乎都在厨房里忙着做饭,虽然说饭菜不一定合自己的胃口,但是这样的举动让我感觉很温馨。

咨询师:那现在你是一个人住了。看来你一个人在外面打拼,心里还是很想要这样的人际关系的支持的,对吗?

小Ming:对,我想应该有很多独自在外的年轻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

咨询师:所以听到这首《喜悦》,这样的情感会被唤起。是音乐陪伴了你。

小Ming:对,我觉得音乐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生活中,它可能有的时候不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有的时候又是非常万能的。

咨询师:那你平时有经常听这种给你感触很深的音乐的习惯吗?

小Ming:说不上是习惯,只能说偶然间遇到了就会听一听。

咨询师:好。很高兴你能和我分享这首你带来的歌曲。我的第一感觉是歌名喜悦,听起来以后又觉得不是那么欢喜欢快,听完以后领悟到,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喜悦。

小Ming:对,来自内心的那种,内在的喜悦。

咨询师:嗯,所以我们是把以前人际关系中温暖的那部分放在了心里。那么到最后,我想再问你,当我和你一起去聆听音乐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小Ming:如果单纯是自己听的话,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如果能有人分享,可能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喜悦。

咨询师:我和你一起去聆听音乐时,你感觉在聆听的之前和之后有什么不同吗?

小Ming:我觉得音乐可能是一种频率。当您和我一起来聆听的时候,您就走进了我的内心,走进了我的频率,有一种很亲近的感觉。

咨询师:嗯,我也希望自己跟随着音乐理解了你。

小Ming:谢谢。

现在你了解为什么我们在物质实相了吗?为什么要有时空了吗?通过思想具体的建构,意念建构以具体的方式显现给“我”看我自己的产品,以便让我了解我是什么?换言之,我们由考察自己的创造物中学习,借由把概念变物质实相,我们学习到了意念的力量跟影响,而经由创造性经历,我们学会负责。

我们借由在考察自己的创造物中学习,经由把概念变成物质实相,学到了意念的力量跟影响,而运用创造新的经历,我们在学习负责。这就是实习神明的意思,这就是半人半神。

我们创造出物质实相,建构出我们的肉身,同时,我们在学习修正人性的部分,我们在学习;神性的部分,我们在创造。我们是半人半神,借由学习,学习创造。

存有即基本的自己是永生的、无形的,它与其他的存有在能量的层面上彼此互通,而存有几乎有一个无止境的能量供给其支配。个人只是那个全我当中,我们设法用肉体表达的那个部分。

存有就是我们神性的自己,存有就是神;存有就是我们佛性的自己,存有就是佛;存有就是基本的自己,永生无形,而且有永无止境的能量。所有的存有在能量上彼此连接。

所有人来自一切万有,唯一的造物者,或者说是万佛之佛,可是在这一切万有下面我们有没有自己的存有?有,那就是我们的众神,我们就是众神来到人间的肉体。

我们基本的自己就是神佛,我们的本质就是神佛,永生的、无形的,无尽的能量,无量光、无量寿,就是我们的本体。我们就是这个本体来到地球,用肉身表达的部分,当人类发展到某一个境界,我们一定要回归到众神的怀抱,重新与自己的存有连接。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