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一直放不下过去 会吸引更多的

一直放不下过去 会吸引更多的

2019-07-08 来源:南京脑康中医院 精神心理指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我们人类的脑部结构以及演化而来的习性,都是对负面的事物比较印象深刻,即使记住这些负面的东西,对我们现在一点好处都没有,但是还真就是放不下。

你有想要抹去的记忆吗?

看了一部电影《记忆大师》,是一个虚构的故事,里面有一所医院,可以帮人移除不想要的记忆,多美的一件事啊。不过,他们移除记忆的方式,不是完全把那件事或那个人抹去,而是让你能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过去的事和人,进而切断了感情的联系。

电影《记忆大师》

这个方法多好啊!我们可不可以不借助高科技,就能达到这种境地呢?其实,根据我的经验,是可以的。

我们人类的脑部结构以及演化而来的习性,都是对负面的事物比较印象深刻,即使记住这些负面的东西,对我们现在一点好处都没有,但是还真就是放不下。

是的,我有这样的经历,我也能理解这是很多人的经历。解套的方法,从简易到最难的,我一一为大家道来。

简单并不是说方法简单,而是你的“病”比较不重,用一些认知疗法就可以消除那些痛苦记忆带来的凌虐。

最难的,就是最不容易治愈的,需要我们认真的努力,才能够真正的摆脱过去,迎向未来。

“受害者”心理,会让你吸引来更多的伤害

最简单的方法,有点像心理疗法的“脱敏法”。

在一个灵性课堂里面,老师就让我们把记忆中最惨的故事写下来,然后分享给一位同学听。双方互诉自己最悲惨的故事之后,就换另外一个人,再继续分享。到了第三个人的时候,大部分的同学基本上就“脱敏”了。

同样的故事,一说再说,好像就没有那么凄惨了,到了后来,你真的可以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去复述那些让你伤痛欲绝的往事,也能够拉开距离、不带情感的去看了。但是,课堂中有些人随后的分享,真的还是让我们觉得很难受,因为她的遭遇实在太悲惨了。

然而,如果我们做一个研究调查,就会发现,即使童年的往事再凄惨、痛苦,有些人还是可以活得很好,长大以后,以积极正面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遭遇,并且更有一颗慈悲的心去面对其他人。

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有些人必须终生受苦呢?

个性,当然是首当其冲的原因。

有些人就是生来有担当,他不让自己活在过去的受害中,愿意积极地面对自己当前的生活,把自己的当下活好。

有些人,则是不自觉地把过去悲惨的遭遇,当成自己此刻不快乐、不成功的借口。

受苦,比承担责任来的容易!

有些人则是用过去的悲惨故事,来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这样的人,非常好辨认。你只要认识他没多长时间,他就会开始诉说自己悲惨的往事,仿佛那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一般,所有细节历历在目。

是的,因为悲惨,显得他与其他人不一样。我有这样的遭遇,你有吗?我被这样对待过,你有吗?这使他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相等于有深度、有内涵、有遭遇、有过去的人。

还有一些人则是喜欢沉浸在受害者的感受中,情不自禁,其实是对受害的情绪上瘾了,但是自己完全没有觉得这样不好。他欲罢不能地追求受害者的感受,甚至在自己当今的生活中,也会到处寻找、进而“制造”出受害者的情境,好让自己从小以来就认同的身份感——“受害者”一再得到强化。

为自己当下的幸福负责,需要勇气与力量

记得有一次上课的案例,一个男人在课堂上痛诉小时候母亲凌虐他,不给他吃饭,让他饿肚子。后来老师让他回家与母亲求证,结果妈妈的回答竟然是:“你肠胃出了问题,医生让我不要给你吃东西,免得更严重。”一个爱的举动被他诠释为加害的行为,这个男人的内心这些年来,得有多扭曲啊。

所以,为自己当下的幸福快乐负起责任,是比做一个受害者困难许多的,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力量。

我认为,心灵成长和宗教信仰,都可以帮助我们去拥有这份勇气和力量,关键是不要走偏了。心灵成长和宗教信仰也有可能成为我们虚假力量的来源,使我们借助外力来让自己感觉、或是看起来更有力量,而不是真正去面对和接纳自己内心的恶魔与黑暗。

有时候,你明白了所有的道理,也愿意自我承担所有责任,可还是无法忘怀一段感情或一个人。

这种情况,我会建议你先去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有更多的理解,知道一切的发生是从何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还是无法让你解套放下,那只能说就是业力的牵引了。

也许,是你注定在这段期间要承受这样的苦,而且,可能你看起来什么道理都明白了,可是你没有真正地把它活出来,所以,时机还不够成熟让你能够放下。这时候,带着强烈的意图和决心去面对这个挑战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可能听我说过,我把自己很多童年的问题都看得很清楚了,和父母现在的关系也很好,但是就是在感情上,我也是投入太深无法轻易放下的。

最终帮助我让奇迹出现的,是我真的看到了自己该学的功课,而真心愿意去好好学习,以及虔诚地发愿祈祷。我不骗人,有求必应真的不是假的,就看你苦吃够了没,发心是否强烈,是否学到功课了(这个最重要)。

这真的是我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不是终点,只是小憩。分享过后,还得上路。

我的生命里有一个人,一个特别的人,一个对我非常重要的人。他不是我的父母,不是我的老师,不是我的伴侣,不是我的恋人,也不是我的朋友。我每周见他,已经持续好几年了。

我和他的关系很亲近,我会和他谈论我通常不和别人谈论的事情,从过去的创伤,最耻于见人的隐秘,到让我心烦的生活琐事。我之所以很少和其他人谈论这些事情,是因为他们或者太忙碌,没时间听我叨叨;或者很容易大惊小怪,对我评头论足,让我畏缩;或者他们太关心我,很难忍受我的困扰,急于要安慰我,以至于无法给我充分的空间去梳理这些经验。

我和他的关系又很有距离。除了每周见面的这一两个小时,我从来不联系他。我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和他没有交集,虽然偶尔遇见他我也会点头致意。我甚至很少想到他,除了在一些困难的时刻,我会想起我们之间的一些对话和互动,想想如果是他,会怎么说。然后,那些难以忍受的经验就变得可以忍受了。

有这样一个既亲近又有距离的关系真好。无论何时我感到困扰和压力,我知道总是有一个人会听我说,有一个地方可以安安静静地呆着。我知道,我总是可以从他那里得到支持。我知道因为这个“距离”,他得以在每周见面的时间里全心全意地为我而存在。他尽力放下自己的观点,帮我一起理解发生了什么,对我意味着什么。因为这个“距离”,我也可以放心地表达各种感受和想法,不用担心会有现实的后果。

我们的关系并不一直都是这么温暖和令人安慰的。我曾经认为他只是把我当做一个有病的人;我曾感觉他对我很冷漠,只是为了完成工作而急于打发我;我曾经极度害怕自己对他强烈的依赖和渴望;我曾担心他无法理解我只是把他的想法强加在我身上;我也曾满怀恐惧地相信他对我造成了可怕的无可挽回的伤害。所有这些感受都在我们的咨询时间里呈现并得以讨论,他慢慢地帮助我理解,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这些又激起了我怎样的反应,这些犹如我生活经验在咨询室里的重复。

令我欣慰的是,在帮助我理解自己的同时,他并不认为我们之间发生的这一切互动都是我的责任。他努力地理解他的言行带给我的感受和冲击,他承认自己也会陷入困难,也会犯错误,他愿意理解我并适应我的需要而作出调整。他和我一起为我们的互动承担责任,这是一段我们一起挣扎着走过的路。

时间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去,我不知道信任是怎样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这个过程伴随着很多痛苦、眼泪、暴怒、甚至绝望,当然也有很多欣喜和温暖。伴随着这个过程,我发现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慢慢改变了,人们变得更温暖、友好、容易亲近、值得信任。我发现自己也变了,我变得更加能够决定自己想要什么,更加敢于表达和表现自己。这样一个过程让我深深地理解了,性格即命运,一个人的世界就是自己向外投射的结果。这不是一个我们需要说服自己去接受的理论,这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去一点点地看到和理解世界对我的影响,我对世界的影响。我很幸运,有一个人,坚决稳定而又温和包容地陪伴我去经历这个过程,帮助我去理解这个过程。

我们的关系慢慢变得稳定而深厚,我不再害怕他对我巨大的影响。有趣的是,经历了一段对他强烈的渴望和依赖之后,我变得更加独立了,我变得更能享受这个丰富的世界,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机会和经历。我更少想到他,更少需要他。这是因为他已经深深地在我内心扎根,成为我的一部分,成为我随时都可以调用和求助的“安全基地”。有一天我们的关系会结束,也许我不再见他。我会感觉悲伤,就像所有的关系都终将有结束的一天一样。但是我知道,我不会失去他,不会失去我们共处的这些时光,因为和他在一起的经历是帮助我成为我自己的过程。

如今我也成为一名越来越成熟的心理咨询师,致力于陪伴有需要的人一起走过这段探索和寻找自我的旅程。这是一段冒险的时光,需要坚忍的投入并忍受种种痛苦挫折和不确定。在那个时候,我并不能预知,这段旅程会给我带来那么深刻的变化,会让我前所未有地成为自己。我很庆幸,自己在纠结了很久之后,在那一天,怀着忐忑的心情出现在了他面前,说,我想开始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那么你呢?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