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用处理别人的问题来回避自己的问题

用处理别人的问题来回避自己的问题

2019-05-21 来源:支点心理咨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什么叫人格自发性的自己?人不会永远活在惯性和习惯中,人想要去创造。最近我给台北的学生讲:人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空间要留给创造性。

什么是控制?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控制欲过强的人,一般称这种人为控制狂,他们往往有如下表现:

不停的给你提要求,认为你应该按照他的要求来;

喜欢评判你,你这么做是对的,那么做是错的,你这么做是不合群,那么做是没特色;

希望你能为他们的感受或情绪负责,经常会说“你这样做一点都不爱我!”“我不幸福不快乐都是因为你没做什么什么事。”“你没有怎么怎么着,我怎么能够开心呢?”

自己没有错,错的都是你。在对错问题上特别擅长使用外归因,表现为自己的对错好像无须讨论,但你的对错特别重要,如果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一切都是你的问题,而不是自己有问题。

简而言之,一个控制欲过强的人会希望外界的一切都按照他的需要他的意志来运转,如果没有符合他的需要他的意志,他就会强制你改变,认为你必须符合他的意志和要求。

跟控制欲很强的人相处,会有很强的压迫感、压抑感和窒息感。

你会觉得你的存在好像总是在面临某种威胁,你不可以舒展的做自己,你的好坏对错完全掌握在另一个人手里。

在很多情况下,你会觉得你身上有很多问题,为了相处融洽或者有资格存在,你务必要解决这些问题。

是的,什么时候起,你成了一个问题颇多的人,而奇怪的是,对方似乎比你还焦虑的希望解决你的问题。

如果你对你的问题熟视无睹,对方就会很愤怒,认为你妨碍了他,影响了他,没有满足他。

只有当你对你的问题佷焦虑佷恐惧,对方似乎变的正常,当你变的很依赖对方,听他的话,变的乖顺无比时,对方会对你很满意。只是久了,你或许会变的抑郁

面对一个控制狂,如何与其相处确实是个头疼的问题:不听他的,表现出自己的意见,他会用各种手段威胁你、让你充满恐惧,甚至用感情绑架你,让你深陷内疚,总之你感到很不安。

但是假如你乖乖听他的,你又会很压抑,觉得自己完全被剥夺了意志,并且你不被得到尊重,你的真实的喜怒哀乐和感受没人在意,甚至你变的胆怯、懦弱、胆小怕事。

不要害怕,你与控制欲过强的人相处中体验到感受是非常真实的,之所以体验到这种感受,正是因为,这些控制欲过强的人把他们内心回避的情感体验扔到了你身上,比如恐惧、弱小、无力、胆怯和懦弱。

他们因为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这部分,所以总是试图往外扔到别人身上去处理这些问题。结果就造成了:用处理别人的问题来回避自己的问题,这样一种适应环境的方式。这就是控制。

电视剧《虎妈猫爸》剧照

控制:用外在的冲突

来回避自己内心的冲突

控制欲过强的人内心是充满冲突的,这种冲突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对自身不接纳的冲突;

一种是回避外界挑战对自身要求提升的冲突。

我们来详细分析:

1)对自身不接纳的冲突

一个人对自身的不接纳往往来源于早年成长环境中父母对自己的不接纳,或者遭遇的某种创伤。

比如父母从小总是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总是不行,甚至经常表达失望、嫌弃的感情,那么小孩就会对自身“弱小”“虚弱”“无能”的部分感到十分恐惧,并且可能因为从小体验到大量的被指责“弱小”“虚弱”“无能“,而在潜意识里压抑了太多痛苦和屈辱的情绪。

这些痛苦的情绪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当事人不敢把它放出来去直面它,早年的他采用了回避的方式不去面对这种情绪,也就没有发展出可以应对这些情绪的能力。

甚至当事人会严重否认自己人格中的这一面,不愿去触碰自己弱小、脆弱、无助的部分,竭力的证明自己是个强大、有力、正确和高高在上的人,来防御自己潜意识里的创伤。

有的人不接纳的是自己的脆弱、弱小、不如别人的一面,有的人可能接纳不了分离,有的人接纳不了犯错。

在所有的不接纳下面埋藏着的是都是巨大的”恐惧”:恐惧自己被抛弃,恐惧自己不被爱,恐惧自己不好。

控制欲过强的人经常采用“否认”的防御机制去回避自己的这些问题,但是,他们又经常体验到巨大的恐惧,俗称没有安全感。

所以就会像抓稻草一样抓住周围的环境,希望外界环境或别人来让他们摆脱这种不安感——证明他们强大、有力、有魅力、绝对正确等来稳定自己的内心。

由此构成控制。

所以,很多人也发现了,一个控制狂的背后往往是安全感的丧失。

比如一个整天跟踪丈夫的中年妇女,对丈夫的控制背后是对自己魅力自信的丧失。

一个要求下属对你必须毕恭毕敬的领导,对下属控制的背后是对自己能力的不够自信甚至恐慌。

2)对外界挑战对自身要求提升的回避

控制一旦形成习惯,回避也自然会形成,这就导致,控制欲过强的人会使用很多的外归因来认知自己遭遇的事件。

他们会固守住自己“我没问题,我就是对的”“自我感觉”等良好的表象,很难去反思自己,从而也可能会让自己的心智水平停滞不前。

比如一个妈妈从来不愿意直面随着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大,会越来越有主见,也就会在感情上可能与自己分离,而自己必须要在心理上成长,去接受这一必然丧失的情况。

她就会无视孩子会有自己的感受、会有自己的主见这一事实,而强行用孩子不听话是不爱她的理论去解读儿子出现的问题。

结果就对孩子造成强大的控制和压抑,这是妈妈把自己需要面对的心理成长抛给了儿子,人为的给儿子织造了一个错误的问题,让儿子去面对解决的典型表现。

关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上,这样的问题特别多。很多父母都默认为自己已经是父母,完全不需要成长,想当然的就认为在孩子和自己不一致时,一定是孩子有问题,而从不反思自己,这种简单粗暴的态度正是导致很多家庭父母的高控制根源。

同样的关系还容易出现在领导和下属之间,丈夫和妻子之间。

总之,任何一个在关系中都认为自己100%没问题的人,都容易把关系的责任甩给另一方,都极易形成控制。

受限于控制模式会阻碍个体成长

虽然控制狂表面上看似乎威风凛凛,但一个人如果受控于控制模式,实际会严重阻碍自身的成长,这种阻碍主要表现为以下:

1)控制会影响一个人灵活性的发展

控制欲过强的人容易显得固执甚至偏执,他们往往强迫、强制、强势,很难改变自己的观点,总是用一种强力的方式来试图让事情朝向他想要的方向发展,但是这样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他自身的灵活性是很低的。

一个人要发展出灵活的人格特质,意味着他自身对于外界的变化和不合己意的事情是有很多应对策略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不愿意看到不愿意承认外界、别人和自己想的不一样的合理性,强制要求外界和别人按自己想的来,他自然很难发展出一些适应外界的应对策略。

这背后其实是对无法处理“恐惧’的固着,一个总是内心被恐惧占满的人,思维很难灵活起来。无力面对失去、丧失的人自身很难轻松,心智自然被这些困住。

就像一个人害怕失恋,所以不敢恋爱,一进入亲密关系,他就会过度控制对方,害怕对方离开。

那么这个人在亲密关系的相处中,遇到问题时很难有灵活的处理技巧,更多的时候,他会表现出死死限制住对方,让整个的恋爱变的无趣甚至结束。

2)控制欲过强的人容易体验到更多的失控

就像没有安全感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安全感的威胁一样,越是控制欲过强的人,越容易体验到很多失控的情绪。

因为失控本来就是人生的平常,也就是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意志来,但是因为控制欲过强的人会认为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想法来,是对自己价值的否定。

所以他们会做超级多的事情来极力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但结果容易出现跟自然规律做对的现象,表现为强烈的我执,自然会承受更多的期待落空的失控感。

正是,越是控制什么,越是被什么控制。

越是想事情如我所意,越是害怕跟那些不能如我所意的事情,越是投入巨大的关注在这上面,结果,总是体验到很强的失控。

另外对于别人巨大的控制,本身就容易激发别人的反抗,导致失控。

3)控制欲过强容易引发焦虑

控制欲过强往往会跟焦虑情绪捆绑在一起,未被直面和处理的恐惧本身就会引发焦虑,在控制行为的背后正是大量的需要被处理的焦虑。

如果向内的恐惧不被解决,焦虑就会让人永无宁日。

所以跟一个控制欲过强的人在一起,你也会体验到很强的焦虑,一方面是他们把自身的焦虑往外投射,放到了你身上;

另一方面,控制欲强的人本身的情绪就容易不稳定,自然会激发新的焦虑。

焦虑是因为对自身需要面对的冲突的回避。遗憾的是控制狂总是把眼镜盯着外界和别人,试图通过消灭别人的问题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可是这意味着焦虑永远难以被解除,除非他们能把眼光收回去,去面对自身的恐惧。

如何解决自己的控制欲过强

如果你本身是一个控制欲过强的人,务必要看到自己过强的控制背后隐藏的恐惧,以及恐惧背后防御着的情绪和情感。

如果你总是拒绝承认自己的某些面向:比如脆弱、无助、卑微、弱小等,你就很难摆脱因为这些东西带来的如影随形的恐惧。

唯有找到自己不接纳和回避的情绪、情感,去直面它、接纳它,你才可能摆脱它,克服它,而试图通过找别人的问题来回避感受自己问题的方式,无疑是我们对自己的内心所撒的一个大谎。

所以当你对别人总是有很多不满、愤怒、指责甚至苛责的时候,不妨去把目光从别人身上收回来,去问问自己:他那么做触动了你什么,让你产生了什么感觉?为什么你如此害怕这种感觉?你害怕的是什么?

唯有直面,你才能放弃掉像抓稻草一样抓别人来让自己安宁的方式。这样你才能看到真实的别人,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让别人为你的感受负责。

如何和控制欲过强的人相处

1)守住自己的界限,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果一个人总是评判你,总是盯着你的行为,并且对你提出各种要求,认为你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这又大大的影响了你的感觉,那么你需要坚定的守住自己的界限并且告诉他:你对于自己的事情和感受,你会为自己负责,也请他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并且当他这样评判你或者威胁你时,把你内心体验到的感受明确的向控制者去表达,比如他这样说或这样对你会让你感到很无力、很恐惧,感到被否定,会感到很受伤等等。

坚定的提出你的视角和想法。

2)大胆的去和控制者讨论他试图回避的感受

控制者总是试图回避自己要面对的恐惧情感,但是你可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反问他:为什么你要求我非达到什么什么样的要求?我达到意味着什么?不达到意味着什么?你在害怕什么?是不是害怕我会看不起你,抛弃你?

如果你不听他的话,不按照他的意志行事,是不是他会认为你不爱他?会离开他?

帮控制者去面对自己不愿面对的情感,态度务必要真诚和接纳。

因为要别人放下防御并不容易,你需要给他很强的安全感,一步步突破他的心防,这很需要耐心和勇气。

但是唯有让他直视自己的问题,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害怕松懈下来,害怕如果松懈下来,人就会一直松懈下去。可是这是真的吗?不是。

我以前讲过一个例子:有个孩子当完兵,每天在家当宅男,吃饭问妈妈要钱,不去上班,不去工作,钱少一点,就不去网咖,钱多的时候,就去网咖。他每天过着这样的生活,这样过了三年,这个孩子受不了啦,有一天对妈妈说:“妈妈,我休息够了,我要出去工作了。”

可是这个孩子之前在家三年,日夜颠倒,每天只是吃饭、睡觉、上网,不工作,什么都不做,每天在房间里,偶尔出一下门。过了三年这样的生活,如果你是父母,你一定会疯掉。

我一直相信我的老师赛斯讲的理论,就像这句话:松弛最后会导向动。人不会永远休息,你不用担心松懈下来,生命就会没有动力,其实不会。

我们一直很害怕放松,很害怕孩子学业跟不上怎么办,很害怕孩子休学了,别人都毕业了、别人都上研究所了怎么办,我们一直很害怕比别人落后。其实这是一个幻象,生命会自己找出路。我的老师赛斯希望我们去探讨每个人格内在的自发性的自己以及创造性的自己。

什么叫人格自发性的自己?人不会永远活在惯性和习惯中,人想要去创造。最近我给台北的学生讲:人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空间要留给创造性。你不能永远过着和过去一样日复一日的生活,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生命找出路,生命必须维持一种创造性。你总是要找新的花样来玩,总是要尝试过去没有尝试过的生活方式,总是要去认识过去没有认识过的那一类人。

生命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很重要,因为如果自发性和创造性出不来,人生会陷入痛苦;自发性与创造性出不来,人会生病。因为一直固执在自己痛苦又无法改变的生活方式当中。当你相信你必须改变,而又勇于改变,只要不是坏事。每个人的人生都要勇于改变,越害怕改变,越害怕任何变动,其实越压抑。勇于改变,不仅仅是青少年要学,各位成年人,请记得你的人生要勇于改变。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学生,放弃了医院心理师的工作。在医院心理师的工作月薪8万多新台币,还有很多其它福利,大概剩四五年的时间就退休了,退休之后会有月退休工资,但是他还是把工作辞掉了。从世俗的标准来看,会觉得他怎么那么笨,怎么那么傻,可是他辞掉工作觉得现在的生活好极了,他才知道什么是快乐。

我们人有时候真的容易因小失大,我建议各位勇于改变。当你在人生当中,越信任自己,越勇于改变,宇宙会给你更丰富的回馈。我讲的与你们过去的人生观不一样,如果你过去的人生观管用,你现在不会沦落到痛苦的人生里。我不是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只是说什么样的人生会更快乐。所以,期待各位做一个勇于改变的人。

一路以来,在我的人生当中,我是一个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很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我也很有弹性很随顺自然。我不会过度地和生命对抗,不会过度地坚持什么。比如吃东西,什么东西放在我面前,只要能吃,我大概都可以吃,我不太挑剔食物,我甚至觉得通过一个人对食物的挑剔,可以观察一个人对命运的挑剔。越抗拒某些食物的人,越是在抗拒生命的某些状态,因为有时候由食物可以联想到对生命的接纳度。对生命的接纳度要很高,而且对生命勇于改变的勇气也要高。

许多人拥抱着痛苦好多年,其实你只要放下就好了。你一直拥抱着痛苦,因为你不敢改变。改变你的生活方式、改变你的工作、改变你的习惯、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改变才有机会,不改变只能继续痛苦下去。任何外在的努力,开刀、化疗、放疗都起不了作用,因为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是你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勇于改变,你才会找到力量。

当你过着无奈又痛苦的现状,又觉得自己没有力量改变,你觉得自己不悲哀吗?难道不会因此生病吗?所以,问问自己,能不能勇于改变?第二个问题是,你改变之后最坏能怎样?如果这些问题问清楚了,而又勇于改变,去试一试怎么样,好不好?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