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熊的代价 如何面对孩子的恶

熊的代价 如何面对孩子的恶

2019-05-20 来源:支点心理咨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校园欺凌造成的影响可能伴随着人的一生,而对于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影响都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很重要,如何让孩子在成长当中塑造健康的人格,这也是家长的责任。

最近有这样一则新闻:“4月27日晚间18时许,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第三中学发生一起恶性伤人事件。多名该中学学生在放学途中遭到持匕首歹徒袭击。截至当日23时,事件共造成19名学生受伤,其中9人死亡。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伤员救治、案件侦办等工作正在进行中。

米脂县公安局通报,米脂县第三中学学生放学途中遭犯罪嫌疑人袭击。嫌疑人赵某某为男性,1990年生人。经初步审讯,犯罪嫌疑人交代其在米脂三中上学时受同学欺负,遂记恨学生,持匕首杀人。

榆林等地已连夜为受伤学生发起献血活动。”

校园欺凌,这是一个在古今中外都存在的现象。时至今日也没有完全能根除。而在这个新闻当中的情况比较极端。

于此同时另一篇新闻则是正面多了“校园欺凌延续10年,她不再沉默将带头者送入牢狱”。同样是面对校园欺凌,甚至持续到成年之后,浙江的王女士则是通过法律手段,让欺凌者付出了代价。即便这样的代价来的太迟,却是一个好的开始。

对于校园欺凌,很多人都不以为然,觉得“不就是小孩子之间玩闹吗?能有多大的事?”事实上造成的结果比想象当中要严重得多。

曾经看过一部反应美国校园枪击案的电影《大象》,故事的原型则是1999年4月20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杰佛逊郡科伦拜中学(ColumbineHighSchool)发生的校园枪击事件。

时至今日,美国校园枪击案依然没有停止,学生之间的欺凌依然存在。在我国也是如此。即便每年都会有曝光,依然很难杜绝。

那么校园欺凌为什么屡禁不止,那些欺凌者与被欺凌的人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典型欺凌者

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比较自我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得到部分同辈的认同;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

被动欺凌者

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藉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有些则是见欺凌过自己的被欺凌者的反击;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则嘲笑受害者无用。

被欺凌者

性格内向、害羞、怕事;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缺乏与同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

如果把以上特点放到成人的社会,无论是职场、工厂、还是家族,这些角色其实都普遍存在;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欺凌者的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并且很少有欺凌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校园欺凌造成的影响可能伴随着人的一生,而对于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影响都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很重要,如何让孩子在成长当中塑造健康的人格,这也是家长的责任。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他们并非天生就是如此。

对于孩子,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对于教育孩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的“恶”在于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在作恶,一切的行为仅仅是因为“好玩”,或者是在“保护”自己。孩子对自己的克制能力差,会有比较过分的行为,这时就需要家长与老师及时的制止,去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否适当。

任何人的成长都是需要代价的。古人也有“惯子如杀子”的训诫。成长当中每个人都是在经历一次次事件中学习经验,掌握能力。

而在今天“熊孩子”的问题已经是一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并且已经要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法律是社会道德的最底线,2017年公安部公布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将行政拘留执行年龄从16周岁降低至14周岁,引发了广泛的争论。这也侧面说明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已经有了低龄化的趋势。

每个人在家庭中都有自己应有的位置,都要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孩子永远在寻求父母的关注,也在学习着父母。

所有欺凌者的背后,都有着为其撑腰的家长;所有被欺凌者的背后,也都有着令他们无法信任的家长。

建设好自己的家庭,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社会是由无数个小家庭组成,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也需要为自己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以前媒体报道过很多美国校园枪击案。和美国受害者家庭一样,大家也似懂非懂的相信,之所以发生如此恶劣的事件,仅仅是因为美国没有全面禁枪。然而,这种归罪于枪的想法随着427米脂三中砍杀学生案的发生而瞬间消散。

目前嫌疑人赵某已经被批捕,系陕西省米脂县城郊镇赵家山村人,男,生于1990年,已经年满28周岁。警方通报说经初步审讯,嫌疑人交代,其在米脂三中上学时受同学欺负,遂记恨在心,持匕首杀人。另据凤凰资讯频道报道,嫌疑人微信名为"要么忍要么狠",微信的个性签名是:"道理我们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

4月27日,赵某在米脂三中砍伤19名学生,导致9名学生死亡。大家一定忍不住会问:是什么样的人,竟然能对一群无辜的中学生下得去手?要怎样才能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不巧的是,这起发生在米脂的砍杀中学生案件,和两个半月前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帕克兰校园枪击案有几个相似之处。和赵某一样,帕克兰枪击案的案犯尼古拉斯·科鲁兹也是返回自己的原学校杀人。科鲁兹也曾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过消极的人生态度。赵某坦诚自己是受到同学欺凌,怀恨在心。而科鲁兹则是遭遇家庭不幸。他从小被领养,4岁养父去世,在案发前几个月养母也去世了。他只能寄住在朋友家。他很可能对享受幸福生活的学弟学妹感到妒忌。妒忌和仇恨一样,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种对无辜群众进行杀害的事件英文是massmurder或者masskilling,中文尚且没有一个通用的专门词汇来表达,暂且叫"群体伤害"吧。根据研究群体伤害案的心理学家皮特·朗文的观点,每个罪犯,都有可追溯的心理起源。因此,要尽量预防此类事件,必须对产生心理问题的人提供足够的关怀和支持。

很多群体伤害案的罪犯都是受到报复心或妒忌心的驱使,选择学校或者办公场所作案,因为这正是对他们造成心理伤害的地方。案犯一般都具有以下部分特征:1,被欺凌的经历;2,糟糕的家庭教育;3,有防火或者伤害动物行为;4,虐待倾向;5,自我中心;6,缺乏同情心。

案犯选择杀害比自己弱小的孩子,一方面因为他们缺乏同情心,另一方面他们把伤害行为当做是自己权力的体现。案犯在生活中,经常带着愤怒、性格非常偏执、自尊感很低但是自尊心却很强。对枪、刀、武器、包含暴力的游戏和电影特别感兴趣。在作案前,一般都会有糟糕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成为导火索,例如失恋、失业。

因为427案仍在调查当中,还不知道太多细节。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嫌疑人赵某被欺凌的中学经历,微信名及微信个人签名所反映出来的态度,都验证了其符合群体伤害罪犯的心理特征。微信名"要么忍要么狠"说明赵某日常生活经常处于愤怒状态、性格非常偏执。微信个人签名"道理我们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也反映了赵某自尊感很低,觉得这一生过不好,很失败;同时自尊心却很强,坚持"道理我们都懂",言外之意拒绝任何人指手画脚,以一种优胜者的姿态出现在自己面前。

不得不说,社会文化和大众媒体,也为群体伤害案提供了土壤。铺天盖地的电影、游戏,几乎都在强调一个观念——成功就是获得权力、地位、以及对她人的支配权。而暴力则是获取成功的一条康庄大道。在群体伤害案中,罪犯几乎都是男性,而且在现实中几乎都不拥有所谓的"成功",但是当手里拿着武器,可以肆意伤害她人,能让罪犯们获得一种"成功"的权力感和支配感。

很多人从小就受到影响的"暴力——成功"文化,目前依然大量存在于流行的游戏和影视作品中。但是对于个人如何应对心理压力和创伤的社会教育却也少之又少。对于心理健康已经出现问题的人,社会支持体系更是几乎为零。

群体伤害案是有扩散性的,一个心理病人犯下的罪行可能会激发另一个心理病人去犯罪。这也是美国枪击案每年都发生的原因之一。仅2010年以来,美国死亡人数超过12人的枪击案就有八起,其中2017年发生在拉斯维加斯的枪击案死亡58人。而今年仅仅才过去4个月,美国已经发生了至少六起校园枪击案。死亡人数达到25人,仅帕克兰一案就死亡17人。特朗普在帕克克兰校园枪击案后多次公开强调,要求全国注重心理健康。对比伤亡数字不难发现,类似的群体伤害案件,最大的问题已经不在于施暴使用什么武器,而在于施暴者——一个曾经心理受创,转而加害无辜者的人。

预防胜于重典,如果普遍化的心理辅导机制还不具备建立条件,那么起码可以从学校开始,帮助那些感觉自己不重要、被孤立、和心理负担过重的孩子。427悲剧已然发生,加强监管只是治标,心理健康才是治本。为了那些无辜死去的孩子,为了那些破碎的家庭,要努力不再让悲剧重演。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