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父亲们都哪儿去啦?这是中国的妈妈们的呐喊,其实妈妈们真的不是在抱怨,而是在提醒父亲们,再不和孩子多沟通和交流互动,爸爸两字或许就仅仅是符号了。
中国的父亲很忙,很忙,很累很累!每天忙着赚钱,忙着应酬,忙着补交,回到家里,孩子已经休息了,想陪伴和爱,确实不容易,很多的父亲心有力而与不足。
在当今社会,双性·同性的倾向越来越多,这样的现象都和父亲的缺席有关系,孩子,需要在父亲的陪伴和加入到孩子的生活和游戏中,帮助孩子建立和模仿学习社会的规则,人我之间的边界舒适区。
喜欢心理学的朋友都知道,安全感来源于母亲,价值感来源于父亲。0-3岁前,母亲固然重要,但父亲的的支持力量陪伴孩子成为独立身份的过程,在3岁尤其重要!
父亲代表了孩子的祖先身份,证明了孩子生命的起源,他是有祖先的,比如我们《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的出生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是没有祖先的,所以他的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有了祖先,他的出生和身份就获得了幸福的祝福!
人类学家马可.欧杰曾提过这样的观点:“社会层面的母亲与父亲并不然是生物学层面的母亲与父亲”。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我从哪里来是确定的--“来自妈妈的身体”;这个意思是说,母亲是确定的,父亲是不确定的;也就是父亲是一个生物学层面上的父亲,在法语中,父亲是(nom-du-p`ere),它不仅仅是代表生物学层面上的父亲的名字”,同时还代表一种法规,一种家庭制度和社会制度。父亲必须通过他的一套法规来体现他的存在,而这套法规就是他的语言系统。儿童只有接受语言系统的法规,才能具备主体的功能,形成主体,形成一个有我的身体形象以及话语和语言体系的一个“我”!
我记得热播《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时,很多的父母陪孩子去看,剧里的父亲曾经说了一句话:“我都忘了金牌谁都可以拿,男女都可以拿”,他在告诉自己的同时也在告诉女儿--男孩可以做到的,女儿也可以做到!给了自己的女儿一个身份的主体感!表达我的女儿和他家的男孩一直有价值!我女儿和男孩一样可以创造自己的价值!
编辑区添加图片模板,点击图片区域可以更换图片。
再一个镜头中,当两个女儿要被体校劝退时候,作为一个男尊女卑的印度男人,他下跪,痛哭流涕的乞求校董,宁愿丢失男人的尊严也要保住孩子的学位!
编辑区添加图片模板,点击图片区域可以更换图片。
在这里,他帮助孩子确定了身份的归属感,坚定的告诉孩子,大风大浪有父亲给你们撑腰!不管什么时候,父亲就是你身后的大树,在最困难的时候,都会耗尽心力全力支撑你!非常感人,有一次,我看完这部夜场结束后,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散场后看见一位3岁的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回家,就问这位男孩,你喜欢剧里的爸爸吗?电影这么晚才结束,你累吗?孩子很开心的告诉我说:“父亲不累,我也不累!我喜欢我的爸爸,也喜欢剧里的爸爸!”
这位孩子不累,是因为他的父亲不累!这就是父亲的爱和榜样的力量!
如何评估孩子缺失父亲的爱和力量呢?我提供几点让家长们参考:
孩子胆怯,遇到冲突不能独立化解矛盾,并拥有重新修复关系的能力
在团体中被孤立者
理科成绩比较弱,表达能力不够强
在行动上和执行力上,龙头蛇尾,不能独立完成或者坚持完成一件事或工作,做作业也是拖沓,不能完成一件事再做第二件事
突然变得内向了,沉默寡言,整天呆在房间里打游戏和沉迷网络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焦虑和害怕考试失败
不喜欢和父亲交流,很容易和父亲吵架,5岁以前的孩子容易经常随性的打父母,父母有争执通常帮妈妈,不帮助爸爸
我们的父亲可以帮助孩子找回父亲形象和力量呢?
制定一个暑假和孩子一起完成的一项技能的完整计划,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做一个计划书以及流程跟进图表,同时一起讨论可行性和执行力,计划完成与否对双方的约束和奖励规则。
父亲单独陪伴孩子晚饭后散步,在散步中和孩子谈散步途中遇到的人和事情,以及涉及到的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讨论,听听孩子的观点,并作出积极肯定的回应!
孩子与母亲发生摩擦,如果是妈妈对的,父亲需要坚定的站在妈妈的视角,支持妈妈,同时告诉孩子,她只是以事论事,父亲在爱妈妈的同时也是爱孩子的,这件事只是针对事情本身站在妈妈的视角支持,下次如果孩子的视角是和爸爸的一样,父亲也会站在孩子的视角支持他!
男孩的勇气都是打架打出来的!因为现在都是独子多,中国当今的家庭结构是,孩子是家庭中最重视的成员,很多家庭都以孩子为“尊”,孩子被宠多了,家里的王者出去家外面的世界,还是以家里默认的规则和他人相处;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的发展,所以父亲在家里可以和男孩玩“打架”的游戏,打架后让孩子模仿如何处理矛盾冲突。同时默许他在家里家外可以打架,建立打架的规则--比如,什么情况下可以打架,打架不能打身体的哪些重要部位,打架不能拿哪些武器,打架时刻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让他建立打架的规则,让男孩好好打架,打出男人的勇气和战斗力。
在家里建立规则同时潜移默化的让孩子模仿:夫妻的规则,父子或妇女的规则,长辈的规则,子女对父母的规则,远亲和近亲的规则。
帮助孩子找回父亲的力量,可以让孩子从小建立人我边界,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规则,有自信和坚韧的毅力,克服困难,持久的完成一项工作或活动,不轻易的否定自己的观点,勇敢的在团体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父亲们!钱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父亲给到孩子父亲的力量,才是孩子最需要的人生的标杆和家业繁荣昌盛的图腾!
如何成为恰恰好的养育者呢?
记孩子的脆弱性
温尼科特开始让听众印象深刻,是从提出婴儿在心理上之脆弱性开始,婴儿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也不知道在哪里。只是挣扎着存活下去,在下次吃奶之前没有可以抓住的客体,婴儿也无法与自己或者他人互动交流。
温尼科特的工作一直关注这点,并且一再强调养育者需要去适应,适应尝试每件事都去理解婴儿的需要,而非强加自己的意愿到他身上。
允许孩子表达愤怒
温尼科特知道健康的孩子有许多暴力和恨,如果父母忘了给孩子喂奶,他警告说:如果你让他失望了,他一定会觉得要被野兽吞噬一般。婴儿有时会表达攻击性,对于父母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允许愤怒的表达,对于所谓的“坏”表现不要对其进行恐吓或是说教。
温氏主张:如果婴儿在愤怒的时候大哭,而身边的照料着保持冷静的做法,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增加婴儿的能力——即他感受到的以为是真实的感觉其实并非如此。
别让孩子太过顺从
当见到婴儿及孩子们顺从自己的规则,父母会很欣慰,这样的孩子们被称作好孩子。
温尼科特却对于此种好孩子甚是担忧,他相信这样的孩子会释放出一种讯息,让那些无法忍受坏行为的家长们过早且过于严格地要求孩子顺从。
这将会导致一种假我的出现:一种表面顺从,表面好的,但其实是压抑了自身重要的本能的人格面具。
在温尼科特的概念中,那些缺乏创造力的成年人,那些内心已经有部分死亡的成年人,他们的父母亲多半没有对叛逆的涵容之心,多半过早地让后代成为好孩子。于是扼杀了他们变得适度的好,适度的慷慨和善良的能力。
让孩子成为自己
每个失败的养育环境都会迫使孩子过早的适应。
举例来说,如果是太过混乱的养育环境,孩子会迅速对环境做出过度判断,孩子的理性部分被过度刺激(也许,在接下去的生活中,他会很理智);
而如果养育环境中有一位抑郁的家长,可能会不自觉地使孩子变得太愉悦,而没有时间去经历必要的抑郁感觉的过程。
温尼科特意识到这种危险:即孩子不得不照顾母亲的情绪。温尼科特尤其憎恨那些人,他们总爱跪着把孩子上下摆弄引其咯咯笑,其实这是利用孩子的笑声来抵御他们自身的悲伤,孩子可能完全不那么认为。
对于健康的养育做法其实很简单,温尼科特觉得以共情的名义做事,了解那小小的、神秘的、美丽的脆弱的人,承认他独特的品质,全然地尊重他。
放下沉重的负担
温尼科特见过的许多耗竭的家长,他尝试通过提醒他们,最重要的是正在做的事,来提供支持。然而家长依旧用惯常的方式,就像首相和内阁那般重要。
温尼科特认为养育是:
唯一的真实基准之于健康的社会;
唯一的制造厂之于国家社会系统的民主倾向性。
在养育者要为孩子做些什么的描述中,温尼科特提到了一个很少被直接引用的词:爱。
通常我们对于爱的想象是有关于对某人的神奇的直觉上的连接,然而在温氏的作品中,我们有不同的定义:
爱是关于自我的救赎,为了亲密的需要。
要倾听别人,把自己的需要和假设搁置一边,当一些坏行为出现时,要怀着尊重,达成不被冒犯,不会去报复的约定,就像平时对别人那样,尤其是孩子或是成年人。
在养育者要为孩子做些什么的描述中,温尼科特提到了一个很少被直接引用的词:爱。
通常我们对于爱的想象是有关于对某人的神奇的直觉上的连接,然而在温氏的作品中,我们有不同的定义:
爱是关于自我的救赎,为了亲密的需要。
要倾听别人,把自己的需要和假设搁置一边,当一些坏行为出现时,要怀着尊重,达成不被冒犯,不会去报复的约定,就像平时对别人那样,尤其是孩子或是成年人。
自从温尼科特逝世后,我们已经在养育上有了一点进步,然而仅仅是一点点而已。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相处。
虽然理论上我们知道他们很重要,但是离温尼科特生前主张的适应还是有很大差距,当和孩子一起时,我们会习惯性地无法克制自己的需求。
我们依旧在学习如何爱孩子,就像温尼科特主张的。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的行尸走肉,他们披着成功的外衣,拥有光鲜的社会地位,然而内在却并不一定真实,也会伤到别人。
我们在一条通往恰恰好的养育者的征途上,这是一种和其他任务一样重要的任务,必须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