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心理发展与社会交往的范围有关

心理发展与社会交往的范围有关

2019-05-08 来源:支点心理咨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埃里克森看来,心理发展与社会交往的范围有关。刚出生的婴儿只跟自己发生关系,后来与母亲取得联系,再后来与父母形成三角关系,上学以后与同龄人发生联系,进入社会以后与更多的人发生联系,最后与全人类发生联系。

认知疗法认为,一切心理障碍归根到底都是认知的偏差,其特点是:非此即彼、以偏盖全、“必须”的暴虐等。其实,这些都是学龄儿童的思维特点,说明病人的心理发展停留在儿童期。

在埃里克森看来,心理发展与社会交往的范围有关。刚出生的婴儿只跟自己发生关系,后来与母亲取得联系,再后来与父母形成三角关系,上学以后与同龄人发生联系,进入社会以后与更多的人发生联系,最后与全人类发生联系。本文用“社会年龄”表示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水平和心理健康的程度,并以此作为标准来选择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法。

一、弗洛伊德的观点

弗洛伊德发现,心理障碍是发育停滞(固着)或倒退(退化)的结果,任何一种心理障碍都可以在童年的心理活动或行为中找到根据。因此,他非常重视对儿童心理的研究,并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口腔期,相当于出生第一年,是精神分裂症的源头;(2)肛门期,相当于出生第二年,是强迫症的源头;(3)尿道期,相当于3-6岁(学龄前期),是各种性变态的源头;(4)潜伏期,相当于学龄期;(5)青春期。

二、埃里克森的观点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即出生第一年。这个阶段的儿童最为软弱,非常需要母亲的照料,对母亲的依赖性很大。如果母亲能够爱抚儿童,并且有规律地照料儿童,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就能使婴儿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感到世界和人都是可靠的,并形成“希望”的品质。(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即出生第二年。这个阶段的儿童学会了走、爬、推、拉和说话等,而且也学会了把握和放开,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就要求父母必须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主性。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就会形成自我控制和“意志”的品质。(3)主动对内疚,即3-6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活动更加灵巧,语言更加精炼,想象更加生动。他们开始了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幻想,开始了对未来事件的规划。如果父母肯定和鼓励儿童的主动行为和想象,儿童就会获得主动性,并形成“目的”的品质。(4)勤奋对自卑,即6-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大多数都在上小学,学习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能力”的品质。(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即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儿童必须思考所有他已掌握的信息,包括对自己和社会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的目标。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儿童就获得了自我同一性,并形成“忠诚”的品质。(6)亲密对孤独,即成年早期。只有建立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人才敢与他人发展亲密的关系。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爱”的品质。(7)繁殖对停滞,即成年中期。如果一个人很幸运地形成了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并且过着充实和幸福的生活,他们就试图把这一切传给下一代,或直接与儿童发生交往,或生产和创造能提高下一代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的财富。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关心”的品质。(8)自我整合对失望,即成年晚期或老年期。这时主要工作都差不多已经完成,是回忆往事的时刻。前面7个阶段都能顺利度过的人,具有充实幸福的生活和对社会有所贡献,他们有充实感和完善感,并怀着充实的感情向人间告别。这种人不惧怕死亡,在回忆过去的一生时,自我是整合的,这有助于形成“智慧”的品质。

三、范伦特的观点

自我心理家范伦特把心理防御机制分为四大类:(1)精神病性防御机制,也称自恋性防御机制,是精神病人和婴儿所采用的防御机制;(2)不成熟防御机制,是人格障碍者和儿童所采用的防御机制;(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是神经症患者和青少年所采用的防御机制;(4)成熟防御机制,是正常成人所采用的防御机制。

按照范伦特的观点,精神病人的心态相当于婴儿,人格障碍者的心态相当于儿童,神经症患者的心态相当于青少年。换句话说,刚出的婴儿是精神病人,后来变成了人格障碍者,再后来变成了神经症患者,最后成为正常人。心理的发展就是从精神病到正常的过程。

在罗杰斯看来,通过成熟防御机制所达到的正常并不是真正的健康,真正的健康应该是没有任何心理防御,也就是“心灵不设防”。罗杰斯称之为“超心理健康”。

四、皮亚杰的观点

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觉运阶段,约0-2岁,其特点是物我不分,天人合一;(2)前运算阶段,约2-7岁,开始出现记忆和思维,表现为延迟模式、象征游戏、语言和永久性客体(守恒观念)的发生,此期的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以为自己的观点是唯一的,不知道别人会有不同的观点;(3)具体运算阶段,约7-12岁,开始学会换位思维,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并与他人保持一致,遵守游戏规律,但思维方式是具体的,无法思考抽象的问题;(4)形式运算阶段,相约12-18岁,开始出现抽象思维,能够思考虚拟或假设的问题,对哲学问题感兴趣。

五、科尔伯格的观点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基础上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六个阶段:(1)惩罚与服从,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为了避免受到惩罚而服从大人的命令;(2)工具主义,相当于具体运算阶段,已能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3)人际关系,相当于形式运算的早期,把伙伴关系置于游戏规则之上,非常讲义气;(4)法律与秩序,自觉地以法律为准绳来约束自己的行为;(5)民主契约,发现法律也有不足之处,而崇尚民主和公正;(6)良心,是道德和法律的内化,但又高于道德和法律,淡化效果而强调动机。其中,(1)(2)属于前道德阶段,(3)(4)属于道德阶段,(5)(6)属于后道德阶段。

六、马斯洛的观点

马斯洛把人的心理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情况下,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才会产生高级的需要。因此,需要层次的上升往往与年龄有关。后来的研究表明,强调自我实现会导致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于是,马斯洛在自我实现的需要之后加上了(6)超个人的需要,而成为超个人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七、凯根的观点

凯根把自我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1)一体化阶段(2)冲动阶段;(3)唯我阶段;(4)人际阶段;(5)法规阶段;(6)个人间阶段。

八、布根塔尔的观点

美国存在分析家布根塔尔把心理治疗的目标分为六个水平:(1)适应,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变行为以适应世界的要求,通常采用行为矫正的方法;(2)应对,目标是减轻症状,更好地适应环境,通常采用团体治疗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法;(3)更新,目标是解除症状,消除不起作用的自我知觉,具体的方法是一般心理治疗;(4)成长,目标是解除症状,生活的重组与新生,具体的方法是精神分析;(5)解放,目标是从自我支配中获得自由,主要的方法是存在心理治疗或存在分析;(6)超越,目标是对终级觉知的开放,主要的方法是超个人疗法。

布根塔尔把水平(1)(2)称为咨询,把水平(3)(4)称为治疗,把水平(5)(6)称为唤起,并把水平(1)-(3)称为匮乏性水平,把(4)-(6)称为成长性水平。

九、社会系统

安德森和卡特在《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一书中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把社会视为一个系统,并把它分为七个层次:(1)个人;(2)家庭;(3)群体,以学校为代表;(4)组织,以工作单位为代表;(5)社区,相当于埃里克森的亲密对孤独,因为一个人只有在成了家以后才会正式与社区发生联系,关心社区的事务;(6)社会,相当于埃里克森的繁殖对停滞,因为一个人只有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才会关心社会问题;(7)人类。

表1、心理发展一览表

社会年龄

0岁

2岁

托儿所

5岁

幼儿园

10岁

学校

20岁

工作

30岁

育婚

50岁

100岁

埃里克森

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对羞怯、疑虑

主动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繁殖对停滞

整合对失望

防御机制

精神病性

不成熟

神经症性

成熟

心灵不设防

皮亚杰

感觉运动

前运算

具体运算

形式运算

科尔伯格

服从

工具

人际

法律与秩序

民主

良心

马斯洛

生理

安全

归属

尊重

自我实现

超个人

凯根

一体化

冲动

唯我

人际

法规

个人间

社会系统

个人

母子

家庭

群体

组织

社区

社会

人类

主要特点

自闭

情绪化,躯体化,依赖

自我中心,幻想、游戏

信仰主义,

听话

英雄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理性主义,意义

超越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催眠、暗示疗法

游戏疗法

行为治疗

团体治疗

认知疗法

精神分析

存在分析

超越疗法

十、总结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拟出八个关键的社会年龄如下:

0岁

刚出生,还保持着胎儿状态,表现为自我封闭,不与外界发生关系,见于孤独症(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无法建立治疗关系,无法进行心理治疗,只能采用药物治疗。

2岁

与外界已经取得联系,甚至形成强烈的依恋,但这种联系是情感的、肉体的,而不是语言的,这种情况称为“情绪化”、“躯体化”。这个年龄的孩子是真正的小皇帝,他的要求就是圣旨,父母无不依从,而父母对他只有无私的奉献,别无所求。癔症、躯体形式障碍和心理生理障碍患者往往处于这个社会年龄,可采用催眠疗法和暗示疗法,治疗关系以权威型或传统型为宜。

5岁

游戏的年代,自我中心、冲动、控制能力差、爱幻想,常把幻想和现实混为一谈。多动症、学习困难、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强迫症患者多处于这个社会年龄,比较适合游戏疗法。这个年龄的孩子懂得了男女差别,对性比较感兴趣。

10岁

小学阶段,最听教师的话,把老师的话奉为圣旨,对老师盲目崇拜,同时能够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游戏规则,懂得如何适应环境,如何适应环境,但思维方式是具体的、线性的,非此即彼,以点概面,具有抑郁症焦虑症的认知特点。对于这些病人,行为治疗(奖罚)、认知疗法(说理)、团体治疗(人际交往)、生活技能训练(学习)都是比较适用的。

许多专家把心理健康定义为良好的社会适应,按社会年龄来看,那只是小学水平而已。事实上,一个人只要能够适应学校生活,就能适应社会。而且,有人发现,从一个人在小学里所扮演的角色可以预测他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20岁

本来应该是工作年代,但许多人还在继续上学。这个年龄的人开始对抽象的东西感兴趣,喜欢思考哲学问题。但是,由于抽象的程度有限,缺乏辩证思维的能力,容易把现实和可能性混为一谈,过分关注“意外”和万一,具有强迫症的思维特点。对于这种病人,跟他讨论概率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这个年龄的另一个特点是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有了自己的理想,并努力为理想而奋斗,具有英雄主义的色彩。理想与价值观关系密切。青年期的价值观以真、症状、金钱和权力为主。这个年龄的第三个特点是浪漫主义,这与爱情心理有关。英雄主义和流漫主义有一个代性,那就是忠诚。他们足球事业、单位、团体、党派,足球领导和伙伴,足球所爱的人。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忠诚合于一身,这就是“骑士”风度。

30岁

结婚的年龄,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生活的重心从工作和单位转向家庭和社区,工作不再是为了金钱、归属感和尊严,而是为了家庭。对家庭和社区的关注导致价值观的改变,逐渐代表真、美、金钱和权力。

温州有句俗语:“老婆未讨,年年廿九”,说明未婚者是难以进入这个社会年龄的,其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健康程度也难以达到相应的高度。当然,结了婚的人也未必都能达到这个高度。

50岁

孩子渐渐长大,即将进入社会,他们会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染成什么样子呢?于是,许多父母开始关心起社会问题来。所谓社会问题,其实就是道德问题。心理医生一般都不愿意谈论道德问题,认为心理障碍与道德无关,心理咨询和治疗应该保持价值中立。这种观念与行为和精神分析有关,而大多数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家都认为价值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心理障碍涉及到生活的意义,这就是一个价值问题。甚至有人认为,心理障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和结果,而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和精神分析恰恰是为病人开脱责任。

100岁

人生的最高境界,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它是什么样子,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是无法了解的,只知道罗杰斯称之为“超心理健康”,其特点是心灵不防设、超越二元对立、高度的整合。马斯洛原先把超心理健康理解为自我实现,后来认为,它实际上比自我实现还胜一筹,是一种超越自我、超个人的状态。所谓超个人,我们的理解就是“不只一人”、许多人、人民或人们,也就是社会和人类,超越的方式和手段是语言和文化,而不是某种神经现象。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