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智商的善良是以施善者为中心的善良
高智商的善良是以受善者为中心的良善
【1】没有知识水平的善良。
为生病的人推荐各种未加验证的「偏方」。
把陆龟放生到水里,致其活活淹死。
《法证先锋1》里,高彦博(欧阳震华饰)的妻子古泽瑶(刘锦玲饰),瘫痪且患上癌症,被好心的玉姐喂了十天的民间偏方,因此「斑蝥素」中毒导致心脏衰竭而死。
【2】道德绑架,特别是针对富人的。
马云这么富有,他应该为天津爆炸事故捐上几亿!
不过就是撞坏他的豪车吗?他这么有钱就不应该让穷人赔钱。
【3】善恶不分,不去同情受害方,反而同情起了作恶方。
你的室友不就是不做家务乱丢垃圾吗。你应该善良点,不应该对她发牌气。
你的父母虽然当年抛弃了你,但你现在应该善良些,原谅他们。
注:前例取材自网文《对不起,我不是个善良的人》,后例取材自周立波逼女孩认亲事件。
回看视频,发现周立波多次使用「善良」这个词,真是讽刺。
【4】和稀泥式的调解方式。
虽然你丈夫又赌博又喝酒又家暴,但好歹夫妻一场,你还是原谅他吧。
虽然他抢了你客户,但好歹是一个部门的同事,就算了算了吧。
【5】自虐式的善良:对恶人善良,甚至是对害过自己的人善良。
港剧《溏心风暴》里,唐家妾侍王秀琴为了争夺财产,一再挑拨离间、放暗箭,最后还打起了争遗产官司,而唐家的人却一再原谅她。
如何看待「初三女生扶老太被讹后不计前嫌反资助其千元」?
我对如「初三女生扶老太被讹后不计前嫌反资助老太千元」这则新闻的评价是:
既使这个老人真贫穷,真需要捐助。谁都能捐助,就是这个被讹诈过的女生不能捐助。
这个女生的行为是很蠢,不但蠢了自己,还间接会导致很多人日后同样被讹诈。
《吕氏春秋》和《智囊全集》都记载了「子贡赎奴」和「子路救溺」的故事:
鲁国的法令规定:凡鲁国人做了诸侯的奴隶,能将他们赎回的人,可以从官府拿回赎金,子贡去诸侯家赎回一个鲁国人,却不肯接受赎金。孔子说:「子贡的做法错了。圣人的行事可以移风易俗,教化百姓,不只是自己的行为高尚就行了。当今鲁国富人少穷人多,拿回赎金并不损害自己的道德,不拿回赎金就不能鼓励其他人来效法了。」
子路救起溺水的人,那人以牛答谢子路,子路接受下来。孔子很高兴地说:「以后一定会有很多鲁国人勇于拯救溺水者了。」
《吕氏春秋》对两则故事的评价较简单:
孔子能从细小的事情上看到结果,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多远啊。
《智囊全集》有收录袁了凡(明朝思想家)对两则故事的评价,更有深入的剖析:
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赎金,似乎比子路接受牛高尚,但孔子却认为子路可取子贡不可取,于是大家才知道人做善事,不应只着眼于当时的做法,而应着眼于它所产生的流弊;不应只着眼于一时的好处,而应着眼于永久的影响;不应只着眼于自身的得失,而应着眼于天下的利害。
古人诚不欺我,袁了凡虽然是明朝人,但他的话用来评价「女孩被讹不计前嫌」这则新闻,仍是相当贴切。
再者,「以德报怨」从来就不值得赞扬的,我查过资料,孔子和老子都没有赞同过「以德报怨」:
《论语.宪问》里的原话是这样的: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认为:别人对你很差,你还对他好,那你怎么对得起那些对你好的人呢?
凤凰网上有一篇文章《“以德报怨”的历史考察与价值沉思》,详细地分析《老子》里的「以德报怨」。认为可能是断句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出土帛书错乱的原因,或者是断章取义了。《老子》里出现的「以德报怨」也不是赞同态度。
【延伸知识】:
不仅仅是做善事,做任何事前,得慎重考虑做事之后会不会产生错误的连锁反应。
举几个例子:
1、贞观年间,工部尚书段纶上奏请求征召巧匠杨思齐进宫,唐太宗让他尝试制做,段纶就让杨思齐先造一个木偶。
唐太宗却不高兴,说道:“得到能工巧匠,是希望为国家制造器物,你却让他先造玩具,这难道是在鼓励众工匠做淫巧器具吗?”于是降低段纶的品阶。
2、北宋有一个宦官刘承规,历事三朝,深所倚信。刘承规的文化素养很高,不但对度量衡很有研究,也参与编修《太宗实录》及《册府元龟》等史籍。刘承规还曾参与封查府库,平定土民动乱,防备契丹等事件,可谓他的一生做出了很多贡献。
真宗朝,刘承规病重将死,请求真宗封他为节度使。真宗很是同情,便向位居相位的王旦求情道:“刘承规要得到这个职位才能瞑目。”可王旦坚持不可,说:“将来又有宦官要求当枢密使该怎么办?”从此宦官最高的职位不超过「留后」。
注:「留后」是唐代就有的一个官职,在节度使入朝或不在时掌管军事,就相当于「代理节度使」。
3、一天,宋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近臣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
宋仁宗对近臣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我宁愿忍一时之饿。”
【6】无节制的帮助有时会起到反效果。
《儒林外史》里的杜少卿对谁都慷慨,久而久之,周围人什么事都找他要钱。杜少卿最终散尽家财,一无所有。
百度「升米恩,斗米仇」或「斗米恩,担米仇」或是「养仇人」等关键词,可以看到很多个反应自己一心一意帮助亲戚朋友,最后亲戚朋友却跟他反目成仇的帖子。
【7】表达同情心,有时也不恰当。
对穷人、残疾人表示出强烈的同情,其实会让他们内心很不舒服。
王小波在《我看老三届》一文里,提到自己有一个先天残疾但很自强的老师。文中王小波提出了一个观点:对残疾人的最大尊重,就是不把他当残疾人。
法国电影《触不可及》里,瘫痪在床的白人富翁菲利普炒掉了多位「同情他」的看护,唯独留下了做事毫不细心的黑人德希斯,因为德希斯常常忘记他是个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