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抑郁强迫。
痛苦得想把脑子切掉。
她说,她感觉脑子不好用了。
她说,好像想要用语言去表达一个东西,变得很难。
她说她很害怕。
她说她绝望惯了。
她在小学的房子里,
有很多小学生,在那里玩,
一个像教师一样的中年男人,出现在她的面前。
他把她看着。
他的嘴脸让她感到不舒服,
她感觉他就像流氓一样把她看着,
她感觉很脏很恶心。
中年男人径直朝她走过来。
当她不知所措,本能的想要逃开时,
“不阻止他,让他过来。”我鼓励她。
中年男人走进她的身体里,消失了。
突然间,爸爸妈妈出现在她的面前,
爸爸妈妈两个人在床上,不知道在干什么。
那时候家里地方不大,
一家三口只能挤在一张床上。
有一天晚上,她突然被惊醒了。
醒来后,看到爸爸妈妈在床上动来动去的。
她被吓到了。
那时候她还很小很小,大概两三岁吧,
她无意识的惊讶和强调着,
她不停擦拭眼角的眼泪。
小女孩很惊讶,
觉得父母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么脏!
心里头感觉到很恶心,特别的不舒服。
小女孩被吓到了,这样的情绪一直没有过去。
小女孩觉得心里头不舒服,
可不知道为什么,
又觉得自己不应该有这样的感觉。
她觉得她不应该知道这件事,
她在责备自己,在打自己。
她叫尹。
这是尹在心理催眠治疗里呈现的场景。
所以,从心理催眠治疗探索的影响来看,即使她不以抑郁强迫的症状来做治疗,我们也可以知道在小女孩未来成长的日子里,似乎抑郁强迫的爆发是一件注定的事情。
我们也一定可以知道,她在跟男生的交往里一定会不畅。她的性生活也不会感觉到幸福,因为她认为“性”是很脏很恶心的事。而事实上,她已经离婚了。
把尹和小女孩分离成为两个独立的人格,在尹身上找到温暖小女孩的力量。
我鼓励尹,
小女孩在哭泣,可以陪着她(小女孩)吗,愿意吗?
尹点点头,“愿意”。
“让她(小女孩)把所有的情绪都告诉你,
当她哭泣,当她流泪,
试着温暖她,能够抱抱她。”
“你长大了,有这样的力量可以陪着她(小女孩),
可以抱着她。”
尹说,“特别心疼她(小女孩)。”
我继续说,
“可以把你对她(小女孩)的心疼,告诉她吗?”
“没关系,你也可以流泪,她也可以流泪。
她感受得到你对她的陪伴。”
“那个时候的她,那个时候的自己,太小了。”
“事实上,我们会认为,那些困扰、痛苦,
其实并不是她那么大年龄应该承受的。
所以我们心疼她。”
“当我们开始长大,我们有了自己的力量,
我们可以保护她,陪着她,也可以温暖她。”
尹说,
“她(小女孩)好像好一些了,但还是很激动,还在哭。”
我告诉尹,
“没关系,你能体会她(小女孩)的一切感受。”
“你能够知道你在用心的陪着她。”
“陪陪她,任何的情绪都可以出来。”
“她(小女孩)哭了一会儿,好一些了。”
尹的情绪也好一点了。
关于情绪。
小女孩觉得心里特别不舒服,但是又觉得自己好像不应该有这样的感觉。
我们可以想象,小女孩是受了多么长远的否定式的教育,阻止了她去建立“表达她自己感受”的行为模式。
所以在小女孩成长过程中几乎不知道需要表达自己的情绪,更不懂得如何表达。
尹说,
“她(小女孩)觉得这个事情好大啊,
她在那儿一直哭,又哭又闹的。”
“她觉得自己好像有罪一样。”
“她觉得她不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她觉得知道了是自己的错。”
我告诉尹,
“让她(小女孩)哭,让她闹,不用阻止她。”
“只是告诉她,
我们知道她的情绪,懂她看待这件事情的看法。”
“只是陪着她。”
“虽然她还小,但是她也可以发泄她的情绪。”
尹跟小女孩说,“你想闹就闹嘛。”
她(小女孩)用那种惊讶的眼光肯看着尹。
“她(小女孩)本来认为你会阻止她,对吗?”
“嗯。”尹说。
“没关系,不用阻止她(小女孩)。”
“她可以发泄她任何的情绪。”
“这是她可以有的的方式,她可以这样做。”
“她(小女孩)看到我不阻止她,好像对我态度要好一些了。”尹说道。
“她(小女孩)就觉得是她错了。”
“她(小女孩)就算再怎么责备自己也没有关系。
我们就陪着她,可以吗?”
尹点点头,“嗯。她还在哭,但好像不那么激动了。”
“她(小女孩)好像说她责怪父母。”尹说。
小女孩能够责怪父母,说明她的情绪伤害指向有所改变,从心理疗愈来说,是一个好事。
“她(小女孩)可以责怪父母,她可以的。”
“你一直不允许她责怪父母,对吗?”
“我不知道,我都想不起这件事情了。”尹说。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很多人的一些潜意识根本影响的事件,早已被他们忘记。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会连接起这些事件,进而让事件得到处理,情绪得到安慰。
“她(小女孩)可以责怪父母,
因为是父母的一些信息吵醒了她,
让她知道她这么大年龄不想知道的事情。”
“会觉得脏,会觉得过不去。
她当然可以责怪父母,这是她的情绪。”
“她当然可以不开心,都让她告诉你,没有关系。”
“从客观讲,我们也知道这不是她(小女孩)的错。”
“而她开始慢慢像你一样成长,她也开始懂得他们在做什么。”
“没关系,你只是陪着她。让她可以把责怪的情绪说出来。”
“她(小女孩)就很激动,在那儿。”尹说。
“她找不到地方发火。”
“告诉她(小女孩),你可以感受到她的情绪。”
“你可以知道她受的委屈。”
“可以知道她因为这件事而责备自己。”
“告诉她可以责怪父母,因为这是她的情绪。”
她(小女孩)跟尹说,
“是不是她不哭,尹会好受一点?”
“你可以告诉她(小女孩),如果她不哭,你当然会好受一点。
但是如果她有情绪,可以让情绪都出来。”
“她在发泄情绪,你可以感受到她在发泄情绪。”
“她发泄的情绪似乎也是你想要发泄的情绪。”
“所以没有关系,让她哭。”
“她所有的情绪都可以出来,不用阻止这些情绪。”
尹在擦拭泪水打湿的嘴角和脸庞,
“她(小女孩)就拉着我,然后把我看着,没有哭了。”
“她反而告诉我不要哭了。”
“抱一抱她,可以吗?”
尹告诉我,
“她(小女孩)现在好一些了。”
“她慢慢就没有哭了,就坐在那里。”
关于认知。
“她(小女孩)当然没有办法去选择她要不要知道这件事情。”
“因为突然她就知道了。因为某些信息可能把她吵醒了。”
“她并不想,也没有意识到应不应该知道这件事。”
“只是这件事情来的时候,
好像某些信息就把她吵醒了,让她知道了。
她是被动的。”
“所以这是她的错吗?”
“不是她的错,但是她觉得是她的错。”尹说。
“她(小女孩)当然会这样认为,知道了一些不该知道的东西。”
“她希望自己是完美的,父母希望她也希望你是完美的。”
“可最后发现他们自己都不完美。现在连完美的标准都没有了。”
“可完美的标准本身会是对的吗?”
尹说,“那时候家里地方小,只能挤在一张床上”。
“是呀,那时候家里地方小。”
“那时候她也太小了,
爸爸妈妈可能觉得她还没有独立睡觉、照顾自己的能力。”
“所以会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三个人才挤到了一张床上。”
“但当你开始长大,你知道爸爸妈妈在做什么。”
“但你知道这件事情对于大人来说,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奇怪、过分的事情。”
“这些我都知道”。尹说。
“你当然知道,重要的是她(小女孩)知道吗?”
“她(小女孩)不知道,她想不通”。尹说。
“试着告诉她(小女孩)。”
尹说,
“她(小女孩)跟我说你可以走啦。”
“叫我不要管她。”
“我不放心她。”
“她现在好很多了,但还是有一点伤心。”
“告诉她你随时都在她的身边。”
“无论是睡着醒着你都陪着她。”
“你不用刻意去这样做,但是你可以感受得到她。”
“你可以感受得到她的状态。”
尹说,“感觉要轻松一些了。”
“告诉她(小女孩)有任何的情绪都可以出来。”
“你不用刻意陪着她,但是你感受得到你在某种状态,在某种部分,在某种力量里陪着她。”
“你随时也可以知道她的状态。”
尹说更放心她(小女孩)一些了。
尹的情绪好些了,
“抱着她很温暖”,
“我想带她出去走一走”。
“我想带她出去感受一下阳光”。
尹在擦拭眼角的泪水说,“感觉好一些了”。
“我牵着她的手在草坪上,阳光很舒服”。
1.陪陪小时候的自己。
不是告诉小时候自己,“要坚强,别哭”,
而是告诉小时候自己,“所有情绪都可以出来,自己陪着他/她”,
告诉他/她,“可以坚强,但也可以哭泣”,
告诉他/她,“需要坚强,但也需要哭泣”。
现实世界中,如果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宝宝,宝宝受了惊吓,
不是告诉宝宝,“乖,不怕不怕,宝宝别哭了”,
而是给宝宝支持与共情,“妈妈/爸爸知道宝宝被吓到了,没关系,想哭就哭出来,妈妈/爸爸在你身边”。
2.重视孩子性教育。
无论家里小或不小,至少别当着孩子的面干那事,
当孩子到了适合的年纪,或者小孩真的有撞见你们干那事,
及时找到合适的机会与他们沟通,买适合的性教育书籍给他们看。
3.带着自己带着小时候自己,
去晒晒阳光,去看看风景。
学会对自己好!
加油!
在抑郁强迫的道路上,你都经历了怎样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