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妄想 > 生活小技巧治愈了爸妈们的被迫害妄想症

生活小技巧治愈了爸妈们的被迫害妄想症

2019-02-12 来源:jessie的自由和理想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宝宝在家里比较常见的受伤,就是那些磕磕碰碰了,铺上防撞条软胶垫?这些早就被“熊宝宝”当做玩具撕了扯了,怎么办才好?

自从当了妈之后,就患上了被迫害妄想症,不是担心这里有尖角,就是担心那里有锐器,全世界都不安全。质检安全机构工作的妈妈朋友知道我的焦虑后,教授我一些生活小技巧,帮助一岁龄以内的宝宝躲避一些常见的安全风险。实践下来感觉很有用,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家里做好细节检查

宝宝在家里比较常见的受伤,就是那些磕磕碰碰了,铺上防撞条软胶垫?这些早就被“熊宝宝”当做玩具撕了扯了,怎么办才好?

其实,宝宝磕碰在所难免,只需要排除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就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受伤风险了。怎么排除呢?按照以下五个问题一一检查就好了。

表面,是否有毛刺或尖锐突出物?

空隙,是否会卡住手指?

零碎物品,是否会被误食?

折叠物件,是否会被夹伤?

较轻大物件,是否会被推倒?

表面,是否有细发、毛刺或尖锐突出?

(尖锐桌角是最常撞到的,每次娃爬上爬下,我都要用手护着桌角)

当宝宝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妈妈们就要注意了,在宝宝能触及的范围内,看有没有细发、毛刺或尖锐突出物等。

宝宝的皮肤极其细嫩,触觉敏感度远比成人敏感得多。刚出生一个月内的宝宝,一根细小的头发都会让他哭上半天。除了毛发之外,还有木制品的毛刺或其他刚性材料做成的物品(比如金属制品)的尖锐突出部位,也是常见的安全隐患,被刺伤之后可不是哭两句就能了事的呢。

随着宝宝三个月之后慢慢学会翻身爬行,家里的其他位置也要进行排查,除了视线内一眼能望到的地方,千万记得,还有桌角凳脚和各个角落哦,我们永远不知道宝宝的“探索能力”有多强,不怕万一只怕一万呢。

空隙,是否会卡住手指?

(好像娃都很喜欢有洞洞的东西,特别是这种椅子,各种抠)

细发、毛刺或尖锐突出物可以简单收拾掉,可是那些不大不小而且不能移动的空隙呢?宝宝在一岁以前对各种各样的洞洞无比好奇,抠啊挖啊在所难免,但又还不会熟练的运动手指,所以即使是那些比宝宝手指大很多的空隙,也有可能卡住他呢。

可以怎么办呢?弄大空隙?好像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堵住它们?或许你可以试一下,用透明胶布封住或用纸团堵住,虽然最后可能还是被宝宝抠掉挖掉,但也聊胜于无。千万不要以为,做了这些简单的防护措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们还要时刻提防着。如果宝宝自己玩耍时突然哭闹,第一要检查的就是,看身体哪里是否被卡住,第二才是看是否有受伤的地方。

零碎物品,是否会被误食?

(要被气疯的琐碎物件,很小就要开始就要给娃洗脑:“咬不动的要吐出来~”)

身体没有被卡住,也没有受伤,宝宝还是哭闹不止?那就要检查一下,他是否误食了什么东西。

误食,几乎每个宝宝都有可能发生,而且是随时随地发生,特别是在他口腔探索期的时候,什么都往嘴里送。这个时候,身边的零碎物品,就变成高危物品了,得想办法清理干净。经历过的妈妈们估计会忍不住吐槽,“这那有清理干净的一天?”

折叠物件,是否会被夹伤?

(家里最容易被娃碰到的折叠物件就是餐桌了,每次都要弄好了才让娃靠近)

零碎物品很多妈妈都会比较注意,折叠物件却被很多人忽略了,但它对于宝宝来说,同样是有危险的“玩具”。

折叠物件的折叠部位很灵活,八九个月的宝宝也能轻易掰开,但宝宝完全不懂折叠的概念,不会在开关折叠的时候懂得操作或闪躲,这样很有可能被夹伤或被整个折叠物件压到,甚至还有其他我们想象不到的安全风险。

一般家里比较常见的折叠物件就是折叠小板凳,在宝宝把它当做“玩具”的时候,就要赶紧固定住灵活部位,或直接将整个物件收起来。等宝宝一岁以后懂得理解语言时,就要教导他,“这不是一个玩具,它会让你受伤。”最好是还能亲身演示一下,如何误用会导致伤害。

较轻大物件,是否会被推倒?

(书架、鞋柜、餐边柜等这些是最容易被娃攀爬的东西了)

以上都是细小东西,还有较轻的大物件,可千万别忽略了。我家宝宝学习攀爬时,已经连人带物摔了好几次了,就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它们。

宝宝学爬期间,只会不顾一切的攀爬,不管是小凳子还是床头柜,只要能攀爬的东西都不会放过。但有些物品太轻了,完全经受不住二十斤左右的“东西”挂在身上,很容易就让平稳的物品失衡倒地了。宜家抽屉柜压死宝宝的新闻之前有看过吧?原理是一样的,物品失去平衡,宝宝又不懂得闪躲,或完全闪躲不及,就连人带物的倒下去了。

矮小的轻物件没关系,最担心的就是高大的物件,容易压坏宝宝。如何减少它的安全风险?要么把它放倒成长方体状,要么加重它本身的重量,要么跟其他超重物件系在一起,要么将他们固定在墙上或地板上,解决的方法有很多,只是看大家有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安全风险。

外出做好交通防范

家里的安全风险,一般不会造成大伤害,但在外出时没有做好交通安全措施,就容易酿成大祸了。交通安全措施,做起来其实也不会很麻烦,不过是安全带安全锁安全座椅,关注着三个安全物品就行。

系安全带了没?

坐安全座椅了没?

扣安全锁了没?

系安全带了没?

(婴儿车上的安全带,经常被遗忘的)

带一岁龄宝宝外出,几乎人手备一个婴儿车。推着婴儿车在路上走的时候,容易颠簸移位?路况不好,整个车子还会跳起来?被迫害妄想症的妈妈甚至担心被宝宝坏人抱走?如果你有这些纠结,放心,一根安全带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可是他一直在挣脱,好像很不舒服,算了还是不要系了。”

“好像也还好,感觉没太大必要。”

曾经的我也是不怎么在意安全带,颠簸移位或其他问题,都有其他办法应付,但等到宝宝会爬会站了,在没有安全带的束缚下,它就会攀爬整个婴儿车,没错,整个婴儿车,每次看到宝宝站在婴儿车上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在惊呼,“这个世界已经没办法阻挡熊孩子了!”这个时候我才实打实的看见没有系安全带的安全隐患,但这个时候再给他系安全带,就不是简单的“挣脱”“不舒服”之类的了,而且翻爬滚打哭闹不止了。

看来,从长远来看,还是很有必要系安全带的,在他刚刚开始做婴儿车的时候就开始适应吧,我的惨痛经历告诉大家,至少这样你可以少对付一个“熊孩子”。

坐安全座椅了没?

(安全座椅,现在越来越多爸爸妈妈关注了)

带宝宝出行,除了必备婴儿车,还有安全座椅,有车的家庭,你们给宝宝配备了安全座椅了吗?没有的话,赶紧吧,安全座椅,是宝宝的守护神。

或许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安全座椅?占了那么大一个位置,抱着就可以了。

可是,急刹车怎么办?急转弯怎么办?跟其他车发生碰撞怎么办?汽车本身有设计成人防护装置,而且成人身体强健,甚至可以学习防护知识来保护自己,但宝宝呢?全身都还发育不成熟的宝宝呢?他自己完全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而成人的身体保护,在各种危险面前显得如此的不堪一击。

“或许危险不会发生”的心存侥幸,还不如给他买一个安全座椅,躲避所有可能的风险。

目前的安全座椅产品已经很成熟了,从宝宝出生之后一路护航到十二岁,而且不同发育阶段也有不同的选择,出生到13公斤的婴儿型、0-18公斤的幼儿型、9-36公斤的婴幼儿型,15-36公斤的儿童型,每一个阶段的防护都有对应的重点。爸爸妈妈们记得哦,9公斤以下的孩子一定要购买可反向安装的座椅,可保护好小宝宝的头颈,避免刹车时对小宝宝的强大冲力。

扣了安全锁没?

(每辆汽车上的儿童安全锁,好像设置都不一样吧?)

除了安全座椅,记得还要扣上汽车上的儿童安全锁。

目前几乎所有汽车都有汽车儿童安全锁,它是为保证乘车儿童安全的一种主动安全装置。锁上儿童安全锁之后,车内门拉手暂时失了开门作用,车门只能从外部打开,这样无论孩子在后排怎么折腾也无法从车内打开车门,也就可以完全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儿童从车内误开门而产生的危险了。

有些爸爸妈妈不以为意,开车前锁了中控锁或者设置行驶自动上锁还不够吗?中控锁可以通过车内的解锁开关解开,但如果是锁上儿童安全锁再关上车门,即使通过中控锁电动解锁,儿童安全装置仍处在锁止状态,此时车门在车内还是无法打开,这样才能万无一失呢。

如果有孩子坐在车后面,中控锁、儿童安全锁通通用起来,下车的时候,最好亲自下车为孩子开车门,避免孩子在下车时与前后方车辆发生本可避免的安全事故。方方面面的安全措施齐全了,爸爸妈妈们就可以更安心地专注于驾驶车辆了。

其实认真细看下来,这些潜在的安全风险都是一些小细节,防范起来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需要爸爸妈妈们多留心一下而已。为了宝宝,爸爸妈妈就多花费一点心神吧。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