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精神障碍 > 穿着隐形衣的心理病:躯体化障碍

穿着隐形衣的心理病:躯体化障碍

2019-02-11 来源:精神康复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患者反复就医,并有社会功能的受损。躯体化障碍的患者常常导致医疗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接受昂贵的、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躯体化障碍(somatoformdizorders,SD)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又称Briquet综合征。它是以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的躯体主诉为特征,可以累及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但是医学上没有相应的病理学证据。

表现

患者反复就医,并有社会功能的受损。躯体化障碍的患者常常导致医疗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接受昂贵的、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多种躯体主诉找不到生物学基础,但是却反映了患者不能面对的潜在的情感冲突。

临床症状及症状分布频率

消化系统:72.9%,如腹胀、恶心、返酸、嗳气

神经系统:71.2%,如头疼、头昏、头脑不清

呼吸循环系统:59.3%,如胸闷、心慌

肌肉骨骼:74.6%,如颈背腰酸痛、关节疼痛

皮肤:62.7%,如发冷、发热、虫爬感、多汗等症状为主

泌尿生殖系统:16.9%,如性欲降低

其他症状:20.3%

病因

01.遗传因素

躯体化障碍与遗传易感素质有关,在此素质基础上病人对各类社会因素反应强烈,易产生各种非器质性的躯体症状。在病人的一级亲属中患病率为7.7%,正常对照为2.5%。

02.个性特点

神经质个性。患者多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躯体不适及其相关事件,感觉阈降低,对躯体感觉的敏感性增加,易产生头痛和各种躯体不适。患者的感觉阈和痛觉阈都较低。

03.心理社会因素

继发性获益

一是通过变相发泄,缓解情绪冲动,如病人爱吵架、唠叨等;另一种是通过呈现患者的角色,可以回避不愿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并取得周围人的关心照顾,逃避困难以达到某种目的。

认知作用

患者的人格特征及不良心境可影响认知过程,导致对感知的敏感和扩大化,使其对躯体信息的感觉增强,选择性地注意躯体感觉并以躯体疾病来解释这种倾向,增强了与疾病有关的联想和记忆,对自身健康的负性评价非常强烈而敏感。

述情障碍

文化层次较低者,不善于表达其内心深藏的情感,不善于表达其内心冲突,更不善于区分内心情感还是躯体感觉。所以往往把情感以“器官语言”表达出来。如明明是在心因下导致的情绪问题,求治时也只诉说“胸闷、憋气、睡不好”等躯体症状。因此躯体化和述情障碍被假定有关联性。

04.生活事件

躯体化障碍患者往往因生活事件而发病,而成为其重要的诱因。有研究显示:患者生活事件较多,且以长期性生活事件为主,可能是其慢性迁延性病程的原因。创伤性经历的记忆可被储存于意识范围之外,并表现为躯体症状。

05.文化因素

情绪的表达受特定的社会文化影响,在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地区的基层社会,负性情绪常被看成是耻辱的表现,从而阻碍了该类情绪的直接表露。而躯体不适的主诉则是一种“合法”途径,患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掩饰、否认甚至不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体验而关注躯体不适。

06.家庭因素

许多SD患者都有在家庭环境中接触到疾病的经历。童年期经历的父母的不良健康状况和父母疾病行为,都可能会增加儿童患功能性躯体化综合症的易感性。

治疗

01.非药物治疗

常见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基于人本性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张让患者反复体验“顺其自然、接受症状、带着症状去生活”,尽快回到社会生活之中。

02.药物治疗

部分观点认为单纯心理治疗起效较慢,需尽早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临床使用较广泛的是氟西汀和帕罗西汀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躯体化障碍患者首先向内科医师寻求帮助,所以内科医生能够识别和治疗躯体化障碍很有临床意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