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精神障碍 > 对你有用的来了 精神疾病的七大误区

对你有用的来了 精神疾病的七大误区

2018-12-17 来源:南京精神心理健康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精神卫生是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卫生疾病亟待进一步重视。

从张国荣自杀到乔任梁之死,从官员跳楼到富商离世,从“星星的孩子”到戒网瘾中心之争……这些人人皆知的热门话题,每一个都与精神疾病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精神卫生是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卫生疾病亟待进一步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精神疾病也呈现了增多的态势。忙碌、疲劳、焦虑、急躁、压力等种种情绪成为加速这一态势的催化剂。然而,在精神疾病越来越多地影响工作生活的同时,人们对于它的了解却仍显不足。

让我们共同走近精神疾病,消除误解,增进知识,了解并努力战胜它。

精神疾病认知度低,常见7大认识误区

一:得了精神病就没治了?错

不少人误以为,得了精神病就没救了,治不好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虽然相对于其他常见的疾病来说,精神疾病的诊治更加困难,治疗周期似乎更长,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大多数精神疾病都有办法治疗,而且总体的治疗效果和结局也是相对不错,预后较以前大大进步。

二:精神病就是心理问题,调整心态就好了?错

“医生,我最近状态不太好,您给我做做心理调适吧!”

在临床上,常常能遇到不少这样的患者,他们误以为,精神疾病只是心理问题,做做心理咨询、调整调整心态就能康复。

精神疾病种类很多,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有些一般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调适能改善,但如果是精神疾病就必须要系统的治疗才能有良好的结局,这些疾病包括大家熟悉的抑郁症,还有精神分裂症等都需要系统的规范化治疗,当然心理调试对疾病缓解能起到积极帮助。

三:得“精神病”是“受了刺激”?错

把精神疾病归因为受到某个事件的刺激,患者或家属中总有人说‘两口子吵架了’,或者‘孩子跟别人打架了’,所以就得了精神疾病。

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认识。引发精神疾病有四个因素,生活事件影响只是其中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和神经生化因素,这三个是生物学基础,造成了该病“早晚都会发生”,外界事件只是起到一个促发作用。

四:想自杀才是得了精神病?错

以往的认识中,想自杀才是得了精神病,实际上一些小的症状就可能是患病先兆。

功能性精神疾病,靠以目前的检查设备很难检查出有明显病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也很低。

例如有的人存在长期睡眠障碍,包括早醒、夜梦增多、入睡困难等,就靠服用安定药物解决,事实上睡眠障碍可能是功能性精神疾病的一种先兆。

患者当成了普通失眠对待,错过了早期治疗时机,引起疾病进一步加重。还有的患者表现为躯体症状,例如胸闷、心悸、头晕、腰酸背痛等身体上的各处不适,到综合医院的心脑血管、消化内科等科室检查,所有的检查结果没有明显问题,实际上,这可能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应该到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进行排查。

还有的患者即使意识到自己存在精神障碍,出于病耻感不愿意就医,宁愿拖着也不接受治疗,到了严重的阶段,已经完全失去自知,不认为自己存在异常,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或言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一些患者,是在110、120的协助下被送进医院治疗的。”

五: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疯子傻子?错

我国国民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低,精神卫生知识普及较匮乏。不少人将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与疯子、傻子划等号,这是非常错误的。

实际上,精神疾病的范畴很广阔,包括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失眠,更年期、产后情绪不佳、少年期的心理问题等都是我们治疗帮助的范围,还有如人际关系问题、环境适应问题、过度节食或贪食苦恼、网络成瘾等。”

六:精神病是神经错乱?错

很多人把精神病误认为神经病,事实上,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

精神疾病指精神活动有严重紊乱,精神状态有显著障碍,导致病人在认知、情感及意志等方面出现障碍,如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多疑、行为怪异等。而神经病是指神经系统有器质性病变,如脑外伤、脑梗塞等,多表现为疼痛、麻木,或无力、瘫痪、意识不清等。

七:有不良情绪就是有精神疾病?错

“很难过,很焦虑,很烦躁,我是不是有抑郁症?”很多人认为出现了抑郁情绪,就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其实不然,抑郁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是人之常情。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的境遇或生老病死等情况,自然会产生情绪变化,尤其是抑郁情绪。

精神疾病能预防吗?答案是肯定的。

“毫无疑问,精神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康德医院的徐生玲主任说到。虽然很多病因不明,内在的决定因素难以控制,但外部原因是可控的。比如,我们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社会(环境),减少压力和不良情绪的产生。

当然,人不可能不面对压力。因此,识别压力,正确地应对压力,化解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遇到不良情绪时,应该学着自己调控心理,转变态度,适当发泄自身情绪。必要的时候,可以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亲朋好友、同事都可以。还可以向专业人士,如精神科医生求助。

健康要从心理健康做起,不要忽视了“看不见的健康”而影响整个人生。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