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心理障碍 > 不懂改变主意的人 什么也改变不了

不懂改变主意的人 什么也改变不了

2018-11-29 来源:支点心理咨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若是答应了别人一件事情,总觉得既然说好了,就不能再改变,一定要按照说好的事情来进行。真要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哪怕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也得硬上。

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内心冲突:

若是答应了别人一件事情,总觉得既然说好了,就不能再改变,一定要按照说好的事情来进行。真要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哪怕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也得硬上。

是当初答应别人的自己守不住边界和原则,还是自己把面子和形象问题看得太重?这份冲突,怎么破?

01收到一位朋友的留言,他说很想辞职,却有各种担心。一方面,怕自己找不到好的工作。另一方面,他很难拒绝现在的地方。但是,他又真切的觉得不想在这里继续呆下去了。

这是师兄开的公司,成立也有三年了,处于创业阶段。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师兄就邀请他来帮忙,师兄对他很好,给他承诺了很多东西,比如公司发展起来后的给他的职位、股权…等等。

他也在公司里学到不少东西,同时,也付出了很多。最近的一年里,他越发觉得好像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报。没有加薪,没有加班工资,甚至连基本的社保也没有。

他也曾和师兄提出过辞职,但是师兄极力挽留,也给他加了点工资,这让他又同意了留了下来,但是没过多长时间,他感受了一下,仍然想离开现在的环境。

所以现在很犹豫,他说总觉得自己这样不好,才答应了师兄留下了,而且师兄对自己又那么好,自己也知道创业不容易。

一会说留下了,一会如果又说辞职,变来变去的多不好。可是,该怎么办?

02言出必行不是问题,问题可能是,你对自己言出必行赋予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意义。

先说个自己的故事。

有家出版公司邀请我出书,我也很高兴就答应下来了。于是,我就开始策划着主题,构建书目框架,完全没有想到去了解版税、推广发行等细节问题。

我的朋友知道后,就问起我这些细节的问题。这时候我才想起来,这些也是需要考虑的。

我就再和那位编辑了解了具体的细节。并综合了解了多家出版社的发行、宣传推广等方方面面。

这时候,我内心开始矛盾起来,一方面觉得自己的作品应该有更多的展现和获益,而正在谈合作的出版社可能满足不了。

另一方面,自己又觉得,既然已经答应了合作,对方也非常有诚意,我实在不好意思说,因为有这方面的不满意而退出合作。

于是,我就自我觉察,为什么不能改变主意,为什么不能直接说拒绝,或者是和对方重新谈这些利益问题。

我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静下心来诚实的面对自己,我其实是想利益最大化。

但是我为什么却不敢说!因为我觉得,我好像之前已经答应了和对方合作,这么做就显得像是反悔了似的。

但是我们之间也没有签订合同啊。这些本来就是没有确定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改变呢?

难道我的话比合同还重要吗?

当我这么问自己的时候,我发现,我还真的觉得自己的话比合同还重要。因为在想象层面,就已经觉得自己是该一言九鼎,所以必须言出必行。

这实在是太自恋了,不过当我看到自己的这份自恋时,自恋也就放下了,我也很坦诚的和对方说了我的考虑。

言出必行,很可能是我们对自己的言行,赋予了一言九鼎的意义。

03为什么会认为自己要一言九鼎呢?

我有一位来访者,经常自愿加班。她总是在公司里不自觉的包揽很多工作,不属于她的,超出她工作范围的,她都包揽了。有时候同事请她帮忙,哪怕她自己的业务没有处理完,她都答应下来。

她去逛商场的时候,遇到销售推销商品,即使是不怎么用的物品,被销售催眠一下,她都会买下来。

她来咨询的时候,是想知道,为什么自己没有办法拒绝别人。

随着咨询的深入了解,她才看到,她不能拒绝,是因为她太渴望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是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所以她在面对别人的请求时,在面对推销时,她就忍不住的去答应对方。因为她想通过这一行为,讨好对方,讨好这些关系。

所以常常在讨好中失去了自己。所以她常常觉得很委屈,很矛盾,很冲突。

因为你不能用有力的方式表达拒绝,于是就用委屈这种柔弱的方式表达情绪。

因为不能直接拒绝,就会有强烈的不情愿,于是出现自我攻击,所以内心就有了冲突和矛盾。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对别人是有价值的。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候,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就会容易执着于“我付出越多就会得到重视”的信念中。

不能拒绝别人的人,是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自己拒绝了别人,自己就是不好的,而且自己就会不被重视了。

有个成语叫人微言轻,意思是指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我们害怕自己人微言轻,人微言轻意味着会被忽视,被拒绝和排斥,所以我们要用一言九鼎的言行,证明自己的重要,来缓解内在的卑微。

我们害怕拒绝别人,其实是害怕被别人拒绝。

04我们的认知,一直固着在那个时刻,所以面对各种人际关系,我们只会不断重复我们的心理模式。

那么怎么改变呢?

可以看看电影《至暗时刻》。这部电影讲述了面对纳粹侵袭的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面临黎明前的黑暗,做出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决定。

影片最精彩的一幕,是丘吉尔在面对国会发表的演讲。那一段鼓舞人心的讲话,不仅让整个国会议院,也让全国人民都坚定了战斗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然而在坚定战斗决心之前,丘吉尔的内心,是充满着矛盾与冲突的至暗时刻。

内有国会大臣的议和压力,外有纳粹侵袭的局势危机,丘吉尔的内心经历了战斗和妥协的不断变化,但最终他选择了决不投降。

在他的演讲过后,有大臣戏谑的问他:“你怎么总是变来变去?”

丘吉尔笑说:“不懂得改变主意的人,什么也改变不了!”

《至暗时刻》剧照

一个位居高位的首相都可以改变主意,我们又不是九五之尊,也就更无需用一言九鼎来限制自己的人生。

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就是知道,你可以改变你的主意。

你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小孩子了,这个世界很大,并不会因为谁没了谁就活不下去,也不会因为你离开了某个地方或是某个平台就不能有所发展了。

人最大的力量,就是豁出去的决心。

与其忍受内心的不痛快,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能力去做出改变,让自己活得更畅快一些。

生命是由每个当下构成的,每个当下的生活,都影响着我们人生的美好与否。所以,当生活不畅快的时候,记得一定要及时地做出改变。

真正的生活,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太晚。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试着为自己做选择。

为什么合群会让你变笨?

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都生活在群体里,从众心理我们都知道,但人的从众心理有多强,我们并不清楚。

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群体效应(从众心理)的实验:

当参加测试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时,已经有6个托儿先坐在那里了。

阿希让大家作判断:卡片上4条线段,哪两条一样长?

线段差异明显,正常人很容易作出判断,但6个托故意说出一个错误答案。

于是,32%的测试者也跟着选择了错误答案。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从众心理:

别人做什么我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1895年,勒庞写了一本经典著作《乌合之众》。它道出一个真谛:

聪明、理性、冷静的个体,但一旦陷入群体或成为群体的一部分,就容易变得迷信、盲从、愚蠢、暴力。

比如,因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抵制日货游行事件,愈演愈烈地发展为打砸日系车辆、日资商场,并伤及无辜群众。

平时的守法公民,由于强烈的情感形成一个心理群体,在这种狂热的情感驱使以及人数赋予的力量下行使着所谓的“正义”,群体的共同意志粗暴地裹挟了个人意志,使个体在无意识的自觉状态下,完成从外到内的转变,形成了群体无意识行为。

从这个事件窥探群体行为特点,基本符合《乌合之众》中所归纳的几点:

第一,盲目冲动且多变。

当面临问题时,群体通常不会做预先的策划安排,危机出现时往往会情绪压倒理性、盲目冲动代替思考。

如前段时间的“成都被打女司机”事件,从起初网友怒斥打人者,到风向突变、集体训斥女司机,直至网民人肉搜索出女司机个人隐私并公布于众,女司机不情愿地发表道歉声明,部分网民对女司机又抱有同情心理。

第二,易受暗示和轻信。

勒庞指出,群体成员彼此间通过暗示、情感传染等加快了无意识个性的显现,人们立即将接受暗示的思想外化为成自身行为趋向。

传销组织的“洗脑术”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第三,情绪被强化,无意识品质占上风。

勒庞认为,虽然群体中的个体表达出来的感情各有不同,但普遍极为简单而妄诞。

例如在巴黎恐怖袭击之后,民众普遍将整个穆斯林群体置于口诛笔伐的境地,而忽视了大部分穆斯林都是善良的,欧洲的穆斯林与基督教徒相安无事的生活了很多年。

第四,群体的匿名感削弱了责任感。

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在心理学范畴又被称为匿名状态。

个体借助“数量即正义”之名行不负责任之事,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

所以在互联网社交的时代,极端而且暴力的键盘侠野蛮生长。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