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情感障碍 > 迫害者、受害者、拯救者称为戏剧三角

迫害者、受害者、拯救者称为戏剧三角

2018-10-07 来源:人格面具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此阶段要求治疗师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观察病人与治疗师建立关系的方式,逐渐确定病人在治疗中和与治疗师的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客体关系。

克莱因认为,婴儿没有统合的能力,当妈妈对他好的时候,就认为她是好妈妈,妈妈对他不好的时候,就是坏妈妈。在好妈妈面前,他就是好孩子,在坏妈妈面前,他就是坏孩子。所以,婴儿的心灵是由四个部分构成的。

人格面具理论认为,这四个部分就是四个人格面具,它们是最早形成的,每个人都有,还没分化,是概括性、原型性的,所以称之为原型面具。

好妈妈就是仁君,不管孩子表现如何,她都会爱他。坏妈妈就是暴君,不管孩子表现如何,她都会批评他,处罚他。好孩子就是幸运儿,永远快乐。坏孩子就是苦命人,一直痛苦不堪。

有人把迫害者、受害者、拯救者称为戏剧三角,因为这种角色在戏剧中是必不可少的。迫害者就是暴君,拯救者就是仁君,受害者开始的时候是苦命人,后来变成幸运儿(获救者)。换句话说,戏剧中的角色主要有四个,而不是三个,只是受害者(苦命人)和获救者(幸运儿)常常由同一个人扮演。

双相情感障碍是好孩子和坏孩子轮流出场的表现。当他使用好孩子面具时,就会进入躁狂状态,同时把好妈妈面具投射给身边的人。当他使用坏孩子面具时,就会进入抑郁状态,同时把坏妈妈面具投射给身边的人。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好孩子、坏孩子、好妈妈、坏妈妈轮流出场的表现。病人有时候是好孩子,非常温和、乖巧,把身边的人都当成好妈妈。他有时候是坏孩子,喜欢捣乱、叛逆、故意激惹别人,诱惑别人,把身边的人变成坏妈妈。他有时候是好妈妈,关心别人,无微不至地照顾别人,把身边的人都当成好孩子。他有时候是坏妈妈,非常挑剔,喜欢打压别人、控制别人,把身边的人变成坏孩子。

为了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科恩伯格发明了“移情焦点心理治疗”(transference-focusedpsychotherapy,TFP)。整个治疗过程包括四种策略:

策略1:确定主要的客体关系。

在此阶段要求治疗师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观察病人与治疗师建立关系的方式,逐渐确定病人在治疗中和与治疗师的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客体关系。

此策略又包括四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病人的表现(移情)和自己的内心反应(反移情)。病人可能会有很多负面情绪,很着急,治疗师感到不舒服,有挫败感。

第二步,识别病人的自体表象(也就是病人使用了哪个人格面具)和客体表象(它被投射到治疗师身上)。

科恩伯格把病人的人格面具(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细分为二十个,两个一组(一个孩子面具一个妈妈面具,互相配对),共十组:

孩子

妈妈

破坏性的坏孩子

惩罚性的、施虐的父母

被控制、被激怒的孩子

控制性的父母

没人要的孩子

不关心、自我中心的父母

有缺陷的、无价值的孩子

蔑视性的父母

受虐待者

施虐的攻击者

受性侵害者

攻击者,强奸者

被剥夺的孩子

自私的父母

失控的、愤怒的孩子

无能的父母

调皮的、性兴奋的孩子

阉割性的父母

依赖的、满足的孩子

溺爱、赞赏的父母(好)

第三步,帮助病人给自己的人格面具命名。

第四步,注意病人的反应,观察病人的变化。

策略2:观察和解释病人的面具逆转。

很多病人开始的时候使用孩子面具,把配对的妈妈面具投射给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面具逆转,自己使用妈妈面具,把配对的孩子面具投射给治疗师。

策略3:观察和解释相互对立的面具配对的联系。

病人有时候与治疗师的关系是“依赖的、满足的孩子——溺爱的、赞赏的父母”(好),有时候又是“受虐待者——施虐的攻击者”(坏)关系,这就需要解释这两种配对模式的关系。

策略4:整合分裂的人格面具(部分自体和部分客体)。

整合也是人格面具心理治疗的核心技术之一,适用于面具分裂、对抗、压抑、投射,具体方法有:分析,命名,观想,感受,表演,替身,象征。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