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鲍尔比发现“依恋类型”,依恋便成为当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立即宣布依恋是客体关系理论的一个部分,但鲍尔比并不以为然。很快,依恋理论被用于成人情感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最近又被用于危机干预。那么,到底什么是依恋类型?
安斯沃斯最早用一周岁左右的孩子做实验,先让孩子和妈妈一起在实验室玩,然后妈妈离开。妈妈离开后,大多数孩子都会哭。妈妈回来后,孩子就不哭了。安斯沃斯把这种现象称为“安全型依恋”。除此之外,还有两种“不安全依恋”,一种是妈妈离开之后孩子不哭,说明他对妈妈无所谓,叫“冷漠型依恋”,其实就是不依恋;另外一种是妈妈回来了,孩子继续哭,甚至哭得更凶,叫“矛盾型依恋”。
矛盾型依恋是很烦人的。妈妈怎么安慰都没用,最后生气了,不理孩子了,结果孩子又拉着妈妈不放。
很多人际关系问题都可以用矛盾型依恋来解释,譬如恋人或夫妻,在一起吵吵闹闹,想分却分不开。母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闺蜜之间、同事之间的各种纠缠,都属于矛盾型依恋。矛盾型依恋也叫“敌对共生”,俗称“欢喜冤家”。
但是,我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中一直没能证实人际关系问题与依恋类型之间的联系,很多来访者处于矛盾型依恋中,但测试结果不是矛盾型依恋;而有的人并没有陷入矛盾型依恋,但测试结果是矛盾型依恋。为此我请教过专家,专家说,一个人属于哪种类型和他当下的人际关系如何只有弱相关,而对于心理学来说,只要有相关,就可以立论。另一个专家说,类型是相对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只属于一个类型,很多人都是同时符合多种类型的,只是其中之一最突出。例如,某人测试结果是安全型25分,回避型13分,矛盾型9分,就说他是安全型,其实他也有“回避”和“矛盾”成分。我心想,那还不如说他有三个人格面具,强度分别为25、13、9,为什么非说是“类型”?
按专家的解释,一个人当下的人际关系不仅仅受依恋类型的影响,还有其它影响因素,所以两者只有弱相关。那么,还有什么影响因素呢?我发现,人际距离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比依恋类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人是需要心理空间的,当心理空间被人侵犯时,人会感觉不舒服、不安全,于是“后退”或把对方“推开”,以便保持距离。如果距离太远了,又会觉得孤单,于是向别人“靠近”,或者把别人“拉笼”过来。这样一来,就可以把人际距离分为三个区域:禁区,舒适区,孤单区。如果有人进入禁区,我们就会觉得不舒服,想推开他,从而陷入矛盾型依恋。如果那个人处在舒适区,关系不远也不近,两个人的关系就会很融洽。如果那个人离开了舒适区,我们就会想念他。安全型依恋就是处于舒适区和孤单区之间的表现,妈妈离开(进入孤单区),孩子就难受;妈妈回来(进入舒适区),孩子就开心。
对于不同的对象,区域的设置是不同的。如果是陌生人,禁区就会很大,舒适区也比较大,孤单区基本没有(永远不见也不会思念);如果是恋人,禁区就会很小(人际界线打破,允许对方“侵入”),舒适区也比较小,孤单区很大(分离焦虑,稍微有点疏远就难受);如果是朋友,禁区因人而异,舒适区比较大,孤单区比较小(在一起很开心,分开就分开了,不会牵肠挂肚)。
有一位来访者,测试结果是安全型依恋。她朋友很多,事业有成,家庭也经营得不错,属于八面玲珑的类型,情商极高。但是,她卷入了婚外情。她说,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她和男朋友的关系非常纠结,她很喜欢他,但对他的有些做法非常反感(他很挑剔,还有点花心);她渴望见他,又怕见到他(每次见面的头几分钟是很开心的,过一会儿就开始担心分离);因为思念之苦,她想忍痛割爱,但一直下不了手。她的状况是典型的矛盾型依恋,原因不是依恋类型,而是现实问题。她需要一个舒适区,但现实不允许,所以她一直处在孤单区。她在孤单区积累了很多负性情绪,这些情绪转移到男友身上,导致矛盾型依恋(既爱又恨)。同时,她的禁区又是比较大的,男友的入侵(挑剔)让她感觉很不好。所以,约会的头几分钟感觉很好,然后就不好了(另一个来访者跟老公两地分居,半年探亲一次,头三天“小别胜新婚”,第四天开始就吵架,吵到第五天或第六天,发下毒誓,扬长而去)。
进入禁区,是因为爱得太深。如果不是很爱,就会保持距离,不让对方进入禁区,这样的话就可以一直处在舒适区。因为爱得太深,就会邀请对方进入禁区,自己也会主动进入对方的禁区,互相干涉,有人称之为权力争夺,迟早会发生冲突。所以,为了爱情“保鲜”,必须保持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人际界线。经典精神分析认为,爱的前提就是人际界线。前俄狄浦斯期的孩子人际界线不清,分不清你我,所以不会谈恋爱。进入俄狄浦斯期后,人际界线清楚了,“你是你,我是我”,把对方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互相尊重),才会谈恋爱。
有人把恋爱过程分为蜜月期、权力争夺期、稳定期、创建期。在蜜月期,人际界线还在,禁区还没被突破,即使被突破了,时间还不长,可以忍受,所以甜甜蜜蜜、卿卿我我,感觉非常好。进入权力争夺期,就是人际界线和禁区被突破,感到不舒服,产生负性情绪,暴发人际冲突。到了稳定期,双方又从胶着状态回到“若即若离”的舒适区,恢复正常的人际距离,保留个人空间,所以相安无事,相敬如宾。
综上所述,根本不存在依恋类型,人际关系“模式”与人际距离有关,距离太近了,都会出现“矛盾型依恋”;如果距离适当,都会是“安全型依恋”。所以我喜欢用矛盾性依恋代替矛盾型依恋。
有的人跟街坊邻居、同事同学关系很融洽,跟家人、恋人、闺蜜总是吵吵闹闹(其实不是“有的人”,而是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心理专家称之为“亲密关系有问题”;有的人总是跟别人保持距离,不愿意过分亲密,专家们称之为“亲密关系恐惧症”,并推测当事人在亲密关系方面有问题,可能与童年经历和原生家庭有关。其实这是假问题。任何一个人,一旦打破人际界线,侵入禁区,都会出现矛盾性依恋(有的人早一点,有的人迟一点;有的人强烈一些,有的人温和一些),而与当事人心理是否健康、有没有童年创伤、有没有原生家庭问题毫不相关。
那为什么有的人在亲密关系中不会出现矛盾性依恋?原因很简单,他没有真正进入禁区,他一直在维持人际界线和个人空间。有人把这样的亲密关系称为“假性亲密关系”。请注意,这又是一个假问题。
1.皮肤粘膜的过敏:适用于长期的、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血管舒缩性鼻炎,接触过敏源或食物而致的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对血液或血浆制品的过敏反应,皮肤划痕症。必要时可与肾上腺素合用,作为本药的辅助剂。2.晕动病:防治晕车、晕船、晕飞机。3.镇静、催眠:适用于术前、术后和产科。此外,也可用于减轻成人及儿童的恐惧感,呈浅睡眠状态。4.恶心、呕吐的治疗:适用于一些麻醉和手术后的恶心、呕吐,也
健客价: ¥11盐酸异丙嗪片,适应症为: 1.皮肤粘膜的过敏:适用于长期的、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血管舒缩性鼻炎,接触过敏源或食物而致的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对血液或血浆制品的过敏反应,皮肤划痕症。必要时可与肾上腺素合用,作为本药的辅助剂。 2.晕动病:防治晕车、晕船、晕飞机。 3.镇静、催眠:适用于术前、术后和产科。此外,也可用于减轻成人及儿童的恐惧感,呈浅睡眠状态。 4.恶心、呕吐的
健客价: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