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关注 > 案例解读 > 家长是否想知道孩子的攻击性从哪里来?

家长是否想知道孩子的攻击性从哪里来?

2018-10-07 来源:保定市世纪阳光心理咨询公司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如果达到了临界点,随时都可能爆发。只要遇到特定的场合,遭遇外在的刺激,哪怕只有一点点刺激,都会导致情绪失控,发起极端攻击。

人的攻击性是天生具备的,攻击性的背后,是波澜起伏的情绪。

孩子的攻击性,一开始都会尝试向外释放。

婴儿很早就会对妈妈发起攻击,比如咬妈妈的乳头,或者撕扯妈妈的头发。大一点了,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就会打妈妈,或者说:“妈妈,我恨你,你是坏妈妈”之类的话。

对于孩子早期的攻击行为,如果父母足够接纳,像一片温暖而包容的池塘,孩子就会感到安全,他会觉得父母是爱我的,我也是值得被宠爱的,自信和意志力就会得以构建,他那片情绪的大海就会激情饱满,充满活力。

相反,如果孩子的攻击行为,父母像一堵冰冷坚硬的墙一样拒绝承接,不是施以严厉的惩罚,就是扣道德的大帽子,要么就是威胁,孩子一次次的被拒绝,最终就会绝望。他会觉得父母并不爱自己,甚至觉得这个世界都是残酷和不安全的,自己也不值得被爱,他就会常常自我攻击、自我诋毁、自我限制。他那片情绪的大海的表层就会冰封,外面失去活力,压抑的负面情绪就会潜藏在水下酿造极端负面想法。

现在孩子为啥那么容易得心理疾病?

现在很多的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偏低龄化,很多来访者家长在随来访者来时,都会和我说:“你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我们那会感觉也会出现一些情况,可是,也没有人做心理咨询啊,也没有人就这么样啊,这不都现在长大了吗?”

对此,保定市世纪阳光心理咨询中心李军旗博士深有体会,说: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都是野生的。现在的孩子,都是圈养的。我们成长的年代,活动空间很大,孩子们之间会做很多攻击行为,大人也都很少干预。孩子们在相互攻击中满足皮肤饥饿的需要,完成攻击性的释放。他们也在这样的实战操练中学会了很多自我保护,与周围人相处的生存策略。

现在的孩子,大多被过度的保护。犹如活在牢笼里面,每天由家长护送上学放学,没有自己独处和小伙伴更多发生攻击和碰撞的空间。在学校里,这里不能跑,那里不能喧哗,这样不可以,那样不允许。旺盛的生命力被太多所谓文明的枷锁限制,太缺少释放和宣泄的渠道,就会慢慢转向隐性攻击和自我攻击。

孩子的偏差行为,都不是道德问题,是心理问题,但是在家庭和学校当中,却常常遭到道德谴责,这就会让孩子很压抑。

一些偏低龄的孩子找不到发泄渠道,就会咬自己的指甲。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的指甲不用剪,都是咬掉的,这就是自我攻击的行为表现,如果家长连咬手指都不允许,孩子就只有抑郁的份了。

孩子越弱小就越容易向内自我攻击。现代大量的孩子患上抑郁症,除了基因遗传等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情绪宣泄不出去,长期自我压抑、自我攻击,压力已经超出了承担的极限,于是他就病了。

极端的攻击性从哪来?

我们发现一个规律,所有被严格拒绝、被严格打压的情绪,都会积累起来,在某一个时刻以更加猛烈和更加面目狰狞的形式爆发。

那是什么引发了这么极端的攻击性呢?

过于严苛的家长,就会制造内心压抑的孩子。当一个人内在的负面情绪,低于平衡点,他就会处于常态。分值突破了危险点,他就会随身携带武器,随时准备防御和攻击。如果达到了临界点,随时都可能爆发。只要遇到特定的场合,遭遇外在的刺激,哪怕只有一点点刺激,都会导致情绪失控,发起极端攻击。

我们都希望孩子心理健康,不要压抑,内心不要藏着危险的魔鬼。这就需要我们帮孩子找到一些释放工具,常常把各种情绪和攻击性释放出来。

其实,孩子越小,攻击性就越无害,越早的承接,攻击性就会越多的转化成为创造性,孩子就会越积极健康和自信。

父母应该怎么承接孩子的攻击性呢?

好的妈妈,会在孩子咬自己的时候,温柔而有力的拥抱住他,可以适当的制止,但没有惩罚的责打责骂。

好的家长,会在孩子踢打自己的时候加以指导:“儿子,打这里,这里不能打,这样容易把人打坏了。来,手腕使劲,注意别伤着手指头。”

好的家长,会在孩子骂自己的时候对他说:“我知道你很不开心,没关系,你这样骂我,我不会怪你,我知道这不是你的本意,等你心情好一点了,我们再讨论这件事,好吗。”

好的家长,会在孩子生闷气、内攻击的时候说:“儿子,来,我们一起打打枕头吧,我们一起打打玩具吧,我们一起把那个惹你生气的家伙画出来吧。”

情绪的洪流越激荡,生命就越有活力,越汹涌,生命力就越有创造性。让我们去做一个最好的承接者,引导孩子把攻击性释放在体育和艺术的主场,他们将会成为最有活力和创造性的生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