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精神障碍 > 心理问题是当事人应对环境的手段

心理问题是当事人应对环境的手段

2018-10-03 来源:人格面具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心理咨询必须有求才助。咨询师看出某人有心理问题了,如果他不求助,是不能出手相助的。来访者有N个问题,如果他只想解决一个,咨询师就不能顺带把其它问题也解决了。当然,咨询师可以指出来访者的其它问题,建议他一起处理。如果来访者不同意,只能作罢。

妈妈带女儿来做咨询。女儿拒绝上学,家长各种体罚都无效。咨询师问女儿问题,都说“不知道”,所有的信息都来自妈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偶尔拒绝上学,经过劝导就能上学,所以一直没有引起重视。这一次持续时间最长,才寻求心理帮助。这个学期换了班主任,前班主任比较强势,认为这个孩子“没救了”。孩子非常粘妈妈,非要妈妈抱,推都推不开。妈妈很焦虑,不停地给咨询师发微信。咨询师建议妈妈找学校领导,后来班主任来家访,孩子就去上学了。由于家境困难,虽然咨询师收费很低,家长还是决定暂停咨询。

XD认为,问题肯定出在学校,前班主任不喜欢这个孩子,会影响其他学生对这个孩子的看法,导致同学排斥她、歧视她,她没有玩伴,所以不愿意去学校。

LF认为,这个孩子非常需要关注,妈妈打她,她还粘妈妈;班主任一家访,她就去上学了。所以,不能再打骂她,不能把她推开,应该多关心她。

MH认为咨询师角色混乱,偏离了咨询设置,过分认同妈妈,拯救者面具太强。咨询师承认对妈妈的“骚扰”感到厌烦。

LQ认为,孩子很正常,什么问题也没有,咨询也很成功,孩子去上学了。咨询师纠结什么呢?

咨询师认为,虽然去上学了,但问题还没解决。她的眼神和表情诡异,很可能有精神问题。沙盘也显示存在心结。所以,她一定还会拒绝上学,还会过来咨询。但是,她一问三不知,咨询怎么做?

其实咨询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咨询结束后孩子很开心,愿意继续咨询。

家长带孩子来做咨询,涉及到谁是来访者的问题。家长是求助者,孩子是当事人,咨询师应该以谁为中心?如果以当事人为中心,求助者可能就脱落了,因为她的目的是改造当事人;如果以求助者为中心,当事人可能会阻抗,因为她是受害者。所以,咨询师会很为难。这个时候最需要“中立”,既不站在家长一边,也不站在孩子一边,而是站在他们中间,进行协调。这就是家庭治疗的原理。我看门诊的时候常常采用家庭治疗的方法,不听一面之词,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陈述问题,让孩子有机会纠正和反驳家长的陈述。孩子知道咨询师是中立的,才会愿意合作。如果他觉得咨询师是站在家长一边的,是家长的帮凶,决不会就范。

在这个案例中,咨询师站在了家长一边,全盘接受家长的说词(因为孩子什么也不说),完全认同了家长,甚至比家长走得更远。家长认为孩子的问题是拒绝上学,咨询师却认为孩子有心结,可能是精神问题;家长只想解决上学的问题,咨询师却想处理她的心结,使她今后的人生道路一帆风顺。这说明咨询师面具已经被家长面具和拯救者面具污染了。

心理咨询必须有求才助。咨询师看出某人有心理问题了,如果他不求助,是不能出手相助的。来访者有N个问题,如果他只想解决一个,咨询师就不能顺带把其它问题也解决了。当然,咨询师可以指出来访者的其它问题,建议他一起处理。如果来访者不同意,只能作罢。

主动出击也许对来访者很有帮助,但这不属于心理咨询,而是社会工作者和其它专业人士的事情。这样做也可能适得其反。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问题是当事人应对环境的手段,有助于维持平衡。主动出击会打破平衡,引发“蝴蝶效应”,其结果可能会出乎意料,乃至无法收拾。所以,咨询师必须“节制”。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