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精神障碍 > 来访者为什么那么渴望被共情?

来访者为什么那么渴望被共情?

2018-10-01 来源:人格面具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一个来访者如果非常渴望被共情,说明他还没有达到神经症水平,而是处于精神病水平或边缘状态,不适合父亲式的经典精神分析,应该采用母亲式的客体关系精神分析和自体分析。

共情是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新手咨询师最欠缺的就是共情能力,常常因为共情不够而导致来访者脱落。但是,有的咨询师共情能力相当不错,来访者仍然认为不够,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来访者对共情的需求不同。有的来访者对共情的需求不是很高,有的来访者对共情的需求非常高。

经典精神分析不怎么重视共情。相对于人本主义和自体心理学而言,经典精神分析显得比较冷。分析师从不寒喧,也不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是静静地坐着,听来访者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由联想)。分析师把自己当成“空白屏幕”,以便把来访者的潜意识活动投射出来。来访者看清了自己的潜意识,产生领悟,病就好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形式遭到批判,共情渐渐流行起来。据说,这种风格的转变与治疗范围的扩大有关。经典精神分析只适用于神经症,是为神经症量身打造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格障碍和精神病也被纳入治疗的范围;尤其是人格障碍,已经成为现代精神分析的主要服务对象。

风格的转变也与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有关。继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之后,出现了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和自体心理学。

自我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客体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是克莱因,她们都是女性,感情比较细腻,有较多的情感卷入,不像弗洛伊德那么冷。所以,后人称经典精神分析为“父亲式的”,称现代精神分析为“母亲式的”。

精神分析把心理健康水平分为三级:精神病,边缘状态,神经症(基本上等于“正常”)。神经症病人自我界线清楚,现实感强,有自知力(对自身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们主动寻求治疗,充分信任分析师,知道分析师的爱是有条件的(付钱)。所以,分析师叫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会配合;分析师指出他们的问题,他们都会乐于接受。如果分析师什么也不做,他们就会“自我分析”。

精神病人就不同了,他们自我界线不清,缺乏现实感,没有自知力,而且多半有迫害妄想,喜欢猜疑。分析师如果不作为,他们会认为是怠慢、忽视、厌恶;分析师如果叫他们做什么,他们会认为是糊弄、利用、欺骗;分析师如果指出他们的问题,他们会认为是批评、指责、污蔑。所以,分析师必须热情一点,反复强调对病人的关心和负责,尽可能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共情和正常化),提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建议。

边缘状态介于精神病和神经症之间,有的接近精神病,有的接近神经症。分析师既不能完全按神经症的方式,也不能完全按精神病的方式,必须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由此可见,一个来访者如果非常渴望被共情,说明他还没有达到神经症水平,而是处于精神病水平或边缘状态,不适合父亲式的经典精神分析,应该采用母亲式的客体关系精神分析和自体分析。

有一个佛教故事,说一个人去寺庙求主持指点迷津,主持非常耐心地予以解答。旁边的小和尚吃醋了,质问主持为什么对他这么好,对我那么凶?主持说,个人的根器不同,接引的方式就应该不同。对于上根器人,可以当头棒喝,直指人心;对于下根器人,只能谆谆教诲,因势利导。小和尚听了很高兴,原来自己是上根器人。

上根器人通常不需要做精神分析,随便找一个人把他痛骂一顿,就能顿悟。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咨询师,共情能力不怎么样,也能产生一定的咨询效果,因为他遇到了上根器人。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