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精神障碍 > 为什么一个人穿上制服就会趾高气扬?

为什么一个人穿上制服就会趾高气扬?

2018-10-01 来源:人格面具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也有一些人不太容易受身份和角色的影响,时刻听从自己的内心。这种人觉性比较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所扮演的角色和所使用的面具时刻保持觉察,随时可以进去或出来。

为什么一个人穿上制服就会趾高气扬?为什么狱警喜欢虐待囚犯?人的行为到底是由性格决定的,还是由环境决定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在1971年做了一个实验:招募一批既没当过警察也没坐过牢且心理正常的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狱警,一组扮演囚犯,在“监狱”里共同生活两周,看会发生什么情况。结果,狱警很快学会了滥用权力和使用暴力,有的囚犯非常顺从,有的囚犯奋起反抗,最后冲突升级,局面完全失控,到了第七天,实验被迫停止。

扮演狱警的实验对象都属于“普通人”,在平常生活中不太容易跟别人发生冲突,没有使用暴力的习惯,但是,当了没几天假狱警,就完全变了一个人,说明“身份”对一个人的行为影响很大。

在社会心理学中,身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个人一旦获得某种身份,他的心理和行为就会发生变化,他会不由自主地根据身份行事,而不是听从“自己”的内心。换句话说,身份使人失去个性,甚至人性(去个性化,去人性化)。

扮演囚犯的实验对象也是如此,他们本来都是非常有个性的,当了假囚犯以后,就被狱警唬住了,变得唯唯诺诺,服服帖帖。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有人引用戏剧理论,把人生比作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就是“社会角色论”。当一个人扮演某个角色的时候,他的心态跟不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会截然不同,好像两个人一样。有的人在家里是一个样子,在单位里是另一个样子,就是角色的作用。在斯坦福监狱实验期间,实验负责人的妻子去看望丈夫时遇到了一个扮演狱警的学生,跟他聊了一会儿天。当他回到“监狱”时,她通过监视器看到了他,发现他完全变了一个人。她开始担忧这个实验,并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丈夫。但是,她的丈夫已经进入角色,根本听不进去妻子的话。

有一个扮演囚犯的实验对象受不了“监狱”的气氛,决定退出实验。负责人告诉他,他应该再坚持一下。事后反思,如果按负责人的性格,他是会同意实验对象退出的。他之所以不同意,是不想让实验半途而废,这是负责人(角色)的职责。

为什么一个人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会有截然不同的心态呢?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多人格面具,人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使用不同的面具。

每个人都有狱警面具和囚犯面具,只是平时没有机会用而已。如果当了狱警,或者成了囚犯,相应的面具就派上用场了。有的人这两个面具比较强,即使不当狱警和囚犯,偶尔也会冒出来,例如打抱不平(狱警面具),做贼心虚(囚犯面具)。所以,一旦被选中扮演狱警和囚犯,就会假戏真做。

狱警面具和囚犯面具属于互补面具,互相对应。扮演狱警者会把囚犯面具投射给扮演囚犯者,扮演囚犯者会把狱警面具投射给扮演狱警者。扮演狱警者接受了投射,变得越来越像狱警,扮演囚犯者接受了投射,变得越来越像囚犯。例如,实验第一天,大家都还嘻嘻哈哈,囚犯打球的时候不小心砸到了狱警。狱警很生气,责令停止打球。囚犯顺从了,狱警尝到了权力的滋味。

囚犯面具是受害者面具的一种,很容易转换为讨好者面具、逃跑者面具、反抗者面具、苦命人面具。大多数扮演囚犯者都很顺从(讨好者、苦命人),个别反抗性比较强(反抗者、逃跑者)。囚犯的顺从强化了狱警的权威,囚犯的反抗和逃跑激发出狱警的残暴。当反抗者认为自己是在为正义而战时,他已经变成了暴君。当狱警认为自己是在维护秩序时,也变成了暴君。

但是,也有一些人不太容易受身份和角色的影响,时刻听从自己的内心。这种人觉性比较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所扮演的角色和所使用的面具时刻保持觉察,随时可以进去或出来。当有人想退出时,如果负责人知道自己之所以不同意,是因为自己在扮演负责人,他就可以暂时放下负责人面具,听听自己的心声。

话说回来,在某些情景中,即使有很强的自我觉察,还是身不由己的。例如,一个扮演囚犯者,再怎么清醒,也改变不了局面。电影中一个扮演狱警者,因为同情囚犯,也可以说是被囚犯收买,而被其他狱警贬为囚犯。换句话说,能够改变局面的人只有实验负责人和狱警头目,其他人是无能为力的。不幸的是,越是有能力改变局面的人,越容易受身份的左右,越不容易跳出角色、卸下面具,越不清醒。相反,最清醒的人往往是处境不好(譬如囚犯)、被边缘化(受排斥,融不进去)的人,或者旁观者(局外人)。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