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孤独自闭 > 自闭症刻板行为三大干预法摆脱刻板

自闭症刻板行为三大干预法摆脱刻板

2018-09-26 来源:星儿家长有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提供选择休闲活动的机会是千预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前事控制策略。针对有强迫倾向的刻板行为,有研究者曾在教室情境中,干预过一名巧岁自闭症男孩重复排列物体的行为。

积极行为支持(简称PBS),是在应用行为分析(AB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组建立在功能评估结果基础上的行为干预策略。主要强调根据行为特定功能,通过系统地改变影响行为发生的环境和前奏事件、行为结果等各种因素,并依据儿童的需要和现有能力来选择干预策略,同时培养儿童使用合适的替代行为,来达到减少或消退挑战性行为、增加适宜行为的目的。

1.前事控制策略

提供选择休闲活动的机会是千预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前事控制策略。针对有强迫倾向的刻板行为,有研究者曾在教室情境中,干预过一名巧岁自闭症男孩重复排列物体的行为。通过功能性行为评估,确定这种行为具有自动化强化和社会负强化功能。基于刺激偏好评估的结果,研究者选择了被试喜爱的、与年龄相符并且适用于教室情境的两种休闲物品(图画书和拼图游戏),作为结构化的休闲材料。干预结果表明,提供选择休闲活动的机会作为一种前事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发生。

对教育课程做个别化的调整,非常适用于课堂情境中对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进行干预。根据学生的障碍特点和能力现状,在不改变整体教学进度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课程内容的难度和数量,对课程做个别化的调整。在国内,许多研究者探讨课堂情境中自闭症问题行为的矫正,通常使用这种干预方法。如有人使用功能性行为评估对一例7岁自闭症男孩课堂情境中的挑战性行为行分析,认为他表现出的打头、吮吸、咬胳膊的刻板行为的具有社会正强化、社会负强化和自动化正强化的功能。调整课堂教学是针对这些行为制定的重要干预策略,老师要求他尽可能与其他同学一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果难度较高,安排其他同学协助完成。不论是否达到要求,都要及时强化。这样对教育课程进行调整,能够减少自闭症学生无所事事的时间,提高课堂参与度。

刺激控制也是干预自闭症刻板行为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刺激条件的改变来减少或削弱自闭症儿童特有的问题行为,特别是自我刺激性的行为。有研究者曾把一副每只重约0.7公斤的软性手腕负重器戴在一名10岁的自闭症男孩手腕上,成功地减少了这名儿童用手打击头脸的自伤性的刻板行为。因为软性负重器的使用改变和消弱了由自伤性打击所带来的声音和震动方面的刺激,才减少了此种行为的发生。这种干预策略削弱了诱发被试刻板行为的各种刺激,与消退法或感觉消退法有类似的地方。

2.行为训练策略

针对社会强化功能的刻板行为,最主要方法的是功能性的替代行为训练。这种方法着眼于识别刻板行为的功能,训练与之相同功能的替代行为。如有研究者使用功能性行为评估对4名自闭症儿童的课堂扰乱行为进行分析,其中一名自闭症儿童W频繁离开座位的行为具有社会正强化功能,研究者确定轻拍别人或者举手寻求关注作为随意离开座位的替代行为。通过播放自我示范和他人示范的良好替代行为的录像,减少被试的各种扰乱行为,并取得了效果。.

针对自动化强化功能的刻板行为,常采用的方法是替代性的感觉刺激。如Higbee的研究中,对一名11岁自闭症男孩不停在眼前晃动右手的刻板为进行了干预。通过功能性行为评估,确定被试的行为具有自动化正强化的功能。基于功能评估的结果,研究者实施刺激偏好评估,确定被试这种行为是为了获得视觉刺激和动觉刺激。因此,在观察分析后选择了一个带有翅膀、可以在天上飞来飞去的电动玩具作为替代性的感觉刺激物,满足被试视觉和动觉刺激,减少了其手部刻板行为。

沟通技能训练的目的是教会自闭症儿童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达到与刻板行为同样的功能。但是,这种干预方法需要被试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对于能力水平低、没有语言的自闭症儿童很难使用这种方法。国内有研究者对两名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进行功能性行为评估,被试甲揪头发和被试乙咬衣服的刻板行为都具有社会负强化的功能,由于被试乙语言能力较差,研究者重点对被试甲进行功能性的沟通技能训练,教授他简单的请求口令,用“太难”“不做”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对于沟通技能使用后是否进行强化,需要考虑儿童刻板行为背后的功能是否合理。比如儿童因逃避作业或任务表现出刻板行为,即使在沟通技能训练后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不想参与活动,干预者也需要考虑是否一直满足儿童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干预方案的设计要从功能合理过渡到功能不合理,通过降低任务的难度等慢慢提高儿童的参与度。

反应中断及转移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干预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方法。这种方法指在儿童出现刻板行为时立即提供与刻板行为不兼容的刺激以打断其发生,并将儿童引导到更为适宜的行为上。这一干预方法目前被广泛研究与使用,在国外一些研究中,主要针对言语刻板行为,如重复的语言和发声,采用反应中断与转移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减少了这种刻板行为。

3.后果控制策略

区别强化是一种常用的干预方法,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大量使用。这种方法包括对其它行为、替代行为、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目的都是通过强化非刻板行为,降低或消除刻板行为。国内的相关研究多采用区别强化法,有研究者曾干预一名9岁自闭症男孩咬衣服的刻板行为,根据功能评估的结果,采取强化不相容行为的方法,多布置一些动手的任务,让被试的双手尽量有事可做,减少用手拿衣服的可能性,然后对他完成任务的行为及时强化。

消退法对社会强化和自动化强化功能的自闭症刻板行为同样适用。这种方法逐渐减少了刻板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社会强化功能的刻板行为发生之后,不予关注或继续执行活动任务,忽视儿童的刻板行为,直到自行消失。干预自动化强化功能的刻板行为,常常使用感觉消退法。有研究者通过给一名自闭症儿童带上头盔,有效地消退了他的撞头行为。类似的防护设备还有手套,用来消退咬手带来的感觉刺激。

过度矫正法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使用较多,但是之后的研究中出现的越来越少。过度矫正法能够有效地改善、矫正一些问题行为,包括攻击性行为、遗尿、不适当的发声、刻板行为等。有研究者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用手掐捏自己面颊和身体部位的自伤行为进行功能评估,确定行为的功能是逃避和获得关注,之后对其连续发生的高强度的自伤行为采取过度矫正法,主要包括恢复环境原状和反复从事与目标行为相似但正面的行为。尽管过度矫正法能够成功的干预刻板行为,但是会产生副作用,使其它刻板行为增加。曾经有研究报道,使用过度矫正法减少了被试脚上的刻板运动,但是语言刻板行为却增加了。而且由于干预者与被试间的互动较多,会对被试的情绪和沟通交流行为产生影响。

反应代价法在后果控制策略中也常常被用来干预自闭症的刻板行为。这种方法是指当问题行为出现后,剥夺儿童一定数量的强化物,以减少问题行为未来发生的可能性。有研究者使用反应代价法对两名自闭症儿童社会正强化和自动化正强化功能的语言刻板行为进行干预,减少和消除两名被试的此类行为,并取得了良好的延时效应。

惩罚是最早处理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干预方式。由于使用惩罚法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使个体逃避以前受过惩罚的环境,所以利用惩罚法来干预儿童的刻板行为是很有争议的,很多研究者呼吁自闭症儿童有权利使用更有效的干预方法,于是基于功能性评估的积极干预渐渐取代了惩罚法。但是面对严重的自伤案例,积极的行为干预方法无法起到满意的效果时,惩罚法可能更加有效,只是惩罚法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结合积极的干预方法共同实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