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其他障碍 > 得了精神病 6种情况比精神刺激占比更多

得了精神病 6种情况比精神刺激占比更多

2018-09-24 来源:精神卫生研究总会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应激性生活事件,之所以能够让人诱发精神类疾病或者是直接导致患者病情复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这些事件,能够在段时间内极大地刺激患者的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发人强烈、波动大的精神波动。

精神刺激在如今精神类疾病诱发的占比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患者的精神类疾病诱因来自于其他方面!

那么,还有哪些能造成精神病的诱因呢?

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往大了说就是如今的社会压力,工作环境,甚至是风俗习惯、职业、文化这类因素;往小了说就是家庭,父母性格、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文化教育,甚至是家族观念。

这些因素作用,在特定的条件下,作用于患者后很容易就会引发一些列的心理矛盾冲突,而通常这种矛盾背后则是隐藏着诱发精神类疾病的隐患。

2、躯体因素;

经由躯体因素引发的精神类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年龄、性别和机体的功能状态(包括体力、营养、健康水平、抗病能力、代偿修复能力及对消耗的耐受性)。

这类精神类疾病的诱因,总结起来就是身体素质差诱发的精神类疾病。

3、家族遗传

老实讲,在众多的能够引发精神类疾病的因素中,家族遗传其实占比和精神刺激一样,不是很大。

但是这类诱因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血亲患上精神类疾病的几率,典型的:单卵双生子研究显示,双生子的一方发生精神病,其同胞发生精神病的危险性高达70%,相反,非双生子的兄弟姐妹中有一个发生精神病,其他兄弟姐妹发生精神病的危险性仅15%。

4、病前性格;

在众多精神类疾病的患病案例中,患者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病情有影响。

比如,精神病患者本身一般具有抑郁人格,拥有这类性格的患者,往往会因为抑郁人格的原因对周围的事物、这个世界,都存在一定的悲观情绪,他们不擅长去保留好的事情,通常对于坏的事物拥有非常强烈的关注力。

5、治疗允从性;

说治疗允从性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本质上治疗允从性其实就是指的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医嘱的执行程度。

典型的,在很多患者治疗过程中,往往会有擅自违反医嘱的行为(停药、减药、增药、断药),这些行为通常带来的后往往都是患者病情的不断反复,严重者会直接造成患者需要终身服药的情况。

6、应激性生活事件刺激;

应激性生活事件,之所以能够让人诱发精神类疾病或者是直接导致患者病情复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这些事件,能够在段时间内极大地刺激患者的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发人强烈、波动大的精神波动。

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引发人脑的生活活动的持久性改变,让人处于一种高危状态,很容易就会使精神病复发。

哪些属于应激性生活事件?

一般情况下,指生活中,需要作适应性改变的任何环境变故,如改变居住地点,入学或毕业,改换工作或失业,及家庭重要成员的离别、出生和亡故。

如何避免这类日常生活中的诱因?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避免有些不现实,因为前文中所说的很多诱因都直接关系到家庭,亲情这类羁绊。

日常生活中并非是像路障一样,说绕过去就能绕过去的。

但是,从预防精神疾病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去坚持一个原则

做好自己!

看似空洞的四个字,其实包含的就是要求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却学会舍得,不要过多的纠结于一些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

比如,遗传病史。

面对这种既定事实,其实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既然这个是事实,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专注眼下呢?

与其纠结于自己会不会“被遗传”上,倒不如努力创造健康、阳光的生活环境,去享受生活,避免自己长期沉浸在负节奏当中。

不然,本来不会有病发的可能,也会被你长期沉浸在负节奏所有发出来。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