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孤独自闭 > 掌握训练大纲 提升自闭症孩子注意力

掌握训练大纲 提升自闭症孩子注意力

2018-09-18 来源:星儿家长有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掌握的标准:在没有得到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对两个选择十次能有九次做出正确反应。在没有得到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对三个或更多选择十次能有八次做出正确反应。至少应在另一个老师那里也能做到这一点。

掌握这份训练大纲,轻松提升自闭症孩子注意力

星儿家长有约2017-10-26

01.共同注意初级

第一阶段的训练:

掌握的标准:在没有得到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对两个选择十次能有九次做出正确反应。在没有得到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对三个或更多选择十次能有八次做出正确反应。至少应在另一个老师那里也能做到这一点。

程序:教学生留心他人是否在注意,还要教他如何让他人也进行注意。

第一阶段:问学生,“(物品名)在哪里?”他回答“在那儿”,并指物品所在的方向。

入门标准:

1.学生能具备基本的配合能力和指的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认识物品或人的能力。

3.具备一定的互动能力。

训练目标:

1.当有人问东西在哪里时,无语言的孩子会用手指并看向物品

2.当有人问东西在哪里时,有语言的孩子用手指并回答:“在那儿。”

环境准备:一个房间,一张桌子、一个架子、老师和儿童90度坐好,目光平视,幼儿家长或辅助老师在孩子后面坐好。教具准备:.孩子熟悉的物品或感兴趣的物品

操作方法:

1、拿出孩子喜欢的物品,引起孩子的注意

2、把物品放到眼前,老师问家长:XX在哪儿?家长示范指物品(家长的动作和表情要夸张)(1-5个回合,确保孩子要注意到家长对物品的反应)

3、把物品放到眼前,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家长用手直接辅助孩子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4、把物品放到眼前,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家长碰触孩子的手,提示孩子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5、把物品放到眼前,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家长撤出,老师用肢体或眼神提示孩子,提示孩子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6、把物品放到眼前,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孩子独立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7、把物品放到不同位置(物品放置的位置由远及近)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老师用肢体或眼神稍做提示,孩子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8、把物品放到不同位置(物品放置的位置由远及近、由低到高)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孩子独立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9、把不同的物品做泛化。

10、1-3个物品放置不同位置,老师连续问学生:XX在哪儿?XX在哪儿?XX在哪儿?,学生也能连续指出并看向物品

11、N个物品放置不同位置,老师连续问学生:XX在哪儿?XX在哪儿?XX在哪儿?,学生也能连续指出并看向物品

12、泛化到(XX人在哪儿)(同操作方法1-12)

13、由老师发指令泛化到家长发指令:“XX在哪?”学生能指并看向物品(同操作方法1-12)

特别提示:以上的教案主要目标是针对“当有人问东西在哪里时,无语言的孩子会用手指并看向物品”这个目标。有语言的孩子,操作方法不变,只是多了一个目标:“用手指物品并回答:“在那儿”。

第二阶段:

要求学生把物品交给某人。那人应该不注意学生,也不接受物品,直到学生说“(名字),给你”为止。也可以在传球的时候进行这一训练,只有在学生说了“(名字),接球”,别人才去接他传过来的球。

入门标准:

1.学生能具备执行简单指令的能力。

2.学生能具备认识人的能力

3.具备一定的互动能力。

4、学生具备一定的注意力。

训练目标:

1.要求学生把物品交给某人,无语言的孩子会把物品递给某人

2.要求学生把物品交给某人,有语言的孩子会说“把物品递给某人,说“XX,给”或者把物品递给某人,说“给”

环境准备:一个房间,一张桌子、老师和儿童90度坐好,目光平视,幼儿家长或辅助老师坐在旁边教具准备:幼儿家长的东西或别的物品

操作方法:

1、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一步指令,过渡到让孩子把某东西给老师。强化

2、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妈妈,老师立即辅助孩子把物品递给妈妈。妈妈给予强化(孩子坐在位置上)

3、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妈妈,老师3秒后辅助,孩子把物品递给妈妈。妈妈给予强化(孩子坐在位置上)

4、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妈妈,老师3秒后辅助,老师手势提示或碰触孩子,孩子把物品递给妈妈。妈妈给予强化(孩子坐在位置上)

5、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妈妈。孩子把物品独立递给妈妈。妈妈给予强化(孩子坐在位置上)

6、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妈妈,老师3秒后辅助,老师手势提示或碰触孩子,孩子把物品递给妈妈。妈妈给予强化(孩子要离开位置,递给妈妈。妈妈的位置由近及远泛化,操作步骤同1-5)

7、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某某老师,(人的泛化)(操作步骤同1-6)

8、轮换,(在同一环境里,听指令,把物品给两个不同的人)

9、当这个目标熟练后,孩子在不同时间或地点都能执行。特别提示:以上教案的主要的目标是针对“.要求学生把物品交给某人,无语言的孩子会把物品递给某人”这个目标。对于有语言的孩子,操作方法同上,只是多了一个(说“XX,给”或者把物品递给某人,说“给”)目标。

第三阶段:

引起他人注意。要求学生告诉或问某人某件事。一开始,某人不要对学生的话做出反应,教师要提示学生喊某人的名字,并去拉某人的胳膊来引起他的注意。

入门标准:

1、孩子具备一定的非语言能力(注视、拉人、)

2、孩子遇到困难时,有寻求帮助的意识

3、孩子具备简单的理解能力训练目标:当别人不理孩子的需求时,孩子会(喊某人的名字,并)去拉某人的胳膊来引起他的注意。

环境准备:房间、老师和妈妈、孩子、

教具准备:把孩子喜欢吃的食品放在一个密闭的盒子里(孩子打不开的盒子)

操作方法:

1、老师拿出盒子,在孩子面前打开,老师拿出薯片来放在嘴里很享受的吃。主要目的是增强孩子的内需。

2、孩子伸出手(迫切的想要),老师立即给他,孩子打不开。把薯片盒子递给老师,老师立即打开盒子,给孩子自己拿出薯片吃

3、以上巩固后,孩子想吃薯片,孩子伸出手(迫切的想要),老师立即给他,孩子打不开。把薯片盒子递给老师,老师假装不理孩子,妈妈在孩子的后面示范拉老师的衣服,老师立即帮孩子打开盒子,给孩子自己拿出薯片吃

4、孩子想吃薯片,孩子伸出手(迫切的想要),老师立即给他,孩子打不开。把薯片盒子递给老师,老师假装不理孩子,妈妈辅助孩子拉老师的衣服,老师立即帮孩子打开盒子,给孩子自己拿出薯片吃

5、孩子想吃薯片,孩子伸出手(迫切的想要),老师立即给他,孩子打不开。把薯片盒子递给老师,老师假装不理孩子,孩子独立拉老师的衣服,老师立即帮孩子打开盒子,给孩子自己拿出薯片吃

6、老师随意把盒子放到桌子上,孩子自己拿起盒子,打不开时可以主动找到老师寻求帮助。

7、老师随意把盒子放到桌子上,孩子自己拿起盒子,打不开时可以主动找到老师寻求帮助,老师假装不理他,他可以多次拉老师的衣服,引起老师的注意

8、当孩子寻求老师帮助时,老师拒绝帮助。老师辅助孩子把盒子递给妈妈,妈妈立即帮孩子打开盒子

9、熟练以后,孩子寻求妈妈帮助,妈妈假装不理孩子,老师辅助孩子拉妈妈衣服,引起妈妈的注意,帮忙打开盒子愉快递给孩子。

10、经过多次后,孩子寻求妈妈帮助,妈妈假装不理孩子,孩子主动拉妈妈衣服,引起妈妈的注意,帮忙打开盒子愉快递给孩子。

11、以上都掌握后,妈妈离开房间,孩子主动走过去,让妈妈帮忙。

12、以上都掌握后,妈妈离开房间,孩子主动走过去,让妈妈帮忙。妈妈拒绝帮忙,孩子在找老师寻求帮忙。老师拒绝帮忙,孩子能寻求第三人的帮助。

13、按8-11的回合,泛化到其他在场的人。

特别提示:以上的教案主要针对没语言的孩子。对于有语言的孩子,操作方法同上,只是多了一个(喊某人的名字)目标。

02.共同注意力中级

第四阶段:

给他人看自己做的东西。要确保他人能看到这件东西。

入门标准:

1、孩子会跟随手势看

2、孩子会用手指物品

3、孩子会眼神参照

训练目标:

1、回应别人的分享(当老师在孩子面前分享时,孩子会回应)

2、主动分享(给他人看自己感兴趣的的东西)

环境准备:房间、老师和妈妈、孩子教具准备:泡泡水、操作方法:目标一

1、在教这个课题前,老师和家长要经常在孩子面前主动分享自己的东西。例如:XX看,我的手机很好玩的哟,给你玩一下。我有棒棒糖哟!给你吃一个。带孩子看一个很好玩的玩具。每天都给孩子不同的分享,为教分享这课做铺垫。

2、老师、妈妈和孩子玩吹泡泡,促进孩子玩的兴趣,让孩子的情绪高涨

3、三人轮流吹泡泡,老师故意吹了一个特别大的泡泡,妈妈引导孩子看看向大泡泡,并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说:“哇!好大的泡泡呀!”孩子回应妈妈的分享,追逐泡泡。

4、老师和妈妈要利用孩子感兴趣的物品创设情境,老师选择的物品要有不可预期性,例如:吹泡泡、吹气球(可控的)、经过多次这样的练习,孩子对妈妈或老师的分享都做出很好的回应。

目标二

1、妈妈给孩子准备较多孩子感兴趣的吃的,在家告诉孩子上学后,把吃的分享给老师。家长多次告诉孩子把吃的分享给老师,在家长辅助下,孩子把东西给老师时,老师装出这个东西非常好吃的表情,让孩子觉得给别人分享很有趣。

2、妈妈给孩子准备较多孩子感兴趣的吃的。当孩子主动把东西给老师时,老师装出这个东西非常好吃的表情,让孩子觉得给别人分享很有趣。

3、先是食物的分享,在泛化到物品、作品的的分享。等以上目标都达到后,老师为了让孩子的分享稳定下来,老师不会立即回应孩子的分享,妈妈会提醒孩子,要确保老师已经看到了物品。

4、在按以上步骤,做人物、环境、情境的泛化。

第五阶段:

确定别人指那里。教师指着某个东西说:“(学生的名字),到那儿去。”教师问助手:“饼干在哪里?”助手指着饼干说:“在那儿。”教师要求学生去拿饼干。助手指着某个东西,教师问学生:“他在指什么?”

入门标准:

1、孩子会跟随手势看

2、孩子会用手指物品

3、孩子会眼神和肢体参照

4、孩子会认识一定得物品

5、孩子能执行老师发出的指令

训练目标:确定别人指哪里。

环境准备:房间、老师、辅助老师或者家长、学生、环境里的干扰物要少

教具准备:杯子、玩具汽车、玩具电话机

操作方法:

1、示范:老师把杯子放在桌子上面,老师问妈妈:“杯子在哪里?”妈妈指着杯子说:在那里。老师要求孩子去拿杯子,孩子拿回杯子,老师强化

2、老师把杯子放地上,老师问妈妈:“杯子在哪里?”妈妈指着杯子说:在那里。老师要求孩子去拿杯子,孩子拿回杯子,老师强化

3、老师把一个玩具汽车放在房间里的不同地方,(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位置泛化)老师问妈妈:“玩具汽车在哪里?”妈妈指着说:玩具汽车在那里。老师要求孩子去拿玩具汽车,孩子拿回玩具汽车,老师强化玩小汽车

4、老师把杯子和玩具汽车放在不同位置,老师先问妈妈:“杯子在哪里?”妈妈指着杯子说:在那里。老师要求孩子去拿杯子,孩子拿回杯子。老师紧接着问妈妈:“玩具汽车在哪里?”妈妈指着说:玩具汽车在那里。老师要求孩子去拿玩具汽车,孩子拿回玩具汽车,老师强化玩小汽车

5、人的泛化:老师问不同的人,”玩具汽车在哪里?”XX指着说:“玩具汽车在那儿。”教师要求学生去拿玩具汽车

6、情境中的泛化:孩子在生活中,能关注别人手指的方向,确定别人指那里

第六阶段:

确定他人在看什么。助手看着某样东西,教师问学生:“他在看什么?”

入门标准;

1、孩子会跟随手势看

2、孩子能理解他人在干什么和说:他在吃饭的句子

3、孩子会眼神和肢体参照

4、孩子会认识一定得物品训练目标:确定他人在看什么环境准备:房间、老师、辅助老师或者家长、学生、环境里的干扰物要少

教具准备:电视机、手机、书、玩具汽车、

操作方法:

1、辅助老师在看手机,老师问妈妈:他在干什么?妈妈说:他在看手机。超级强化

2、辅助老师在看手机,老师问妈妈:他在干什么?妈妈辅助孩子的手,指着辅助老师说:他在看手机。老师强化孩子3、辅助老师在看手机,老师问孩子:他在干什么?妈妈辅助孩子的手,指着辅助老师让孩子说:他在看手机。超级强化

4、辅助老师在看手机,老师问孩子:他在干什么?孩子的手指着辅助老师让并说:他在看手机。超级强化

5、以上步骤多做几次,等孩子巩固后,(人的泛化)妈妈在看电视,老师问孩子:妈妈在看什么?孩子说:妈妈在看电视。

6、(物品的泛化)妈妈盯着玩具汽车看,老师问孩子:妈妈在看什么?孩子说:妈妈在看玩具汽车。老师强化玩具汽车。7、以上步骤多次练习后,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物品加以泛化。

特别提示:孩子能达到自己主动观察别人在看什么。

第七阶段:

确定物体移动的方向。把动物玩具排成一排,让他们面朝某个方向,在问学生它们要去哪里,学生应指出正确的方向。

入门标准:

1、孩子会用手指

2、孩子会理解:去哪里?的句子

训练目标:确定物体移动的方向

环境准备:房间、老师、辅助老师和家长、学生、桌子

教具准备:玩具汽车

操作方法:

1、老师把玩具汽车放在桌上,辅助老师慢慢地移动汽车,老师问妈妈:汽车往哪儿开?妈妈用手指汽车开的方向,说:往那里开。

2、多做几次示范后,辅助老师慢慢地移动汽车方向不变,老师问孩子:汽车往哪儿开?孩子用手指汽车开的方向,说:往那里开。(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做适当的辅助)

3、以上掌握后,辅助老师反方向移动汽车,老师问孩子:汽车往哪儿开?孩子用手指汽车开的方向,说:往那里开。(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做适当的辅助)

4、以上掌握后,辅助老师随意移动汽车,老师问孩子:汽车往哪儿开?孩子用手指汽车开的方向,说:往那里开。(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做适当的辅助)

5、泛化到其他物品,例如:电动玩具

6、泛化到人,确定人移动的方向(训练方法如上)

03.共同注意高级

第八阶段:

确定他人能否听到自己说的话。助手在学生身边,或在室内其他地方,让学生对助手说一件事,在问学生助手能否听到。学生不但能根据自己与助手的距离,而且能根据助手是否有反应来进行判断。

第九阶段:

确定他人能否看到自己能看到的东西。就学生能看见的东西进行提问。让助手在学生身边或室内其他地方,教师问学生助手能否看见这样东西。学生要根据助手是否在自己身边和是否朝正确的方向看来做出判断。

第十阶段:

确定他人是否知道其他事情。让助手在学生身边或在室内其他地方,然后上演某个事件,在问学生助手是否知道这件事。学生或者根据助手是否看到这个事件进行判断,或者根据助手是否听说此事进行判断。

第十一阶段:

做奇异的事引发学生议论。玛格里·拉帕波特在莫里斯等人所编的著作中列列举过一些方法。

1、戴假发。

2、倒着戴眼镜

3、“意外的”把颜色弄在桌上。示范说:“哎呀!糟了!”

4、把东西从桌上弄掉下来。示范说:“掉了。”

5、试图把鞋子穿在手上

6、把锤子放在银器抽屉里

7、把一捆芹菜放在洗衣篮里

8、重新摆放家具或拿走一些显眼的东西。

9、在进行轮流做某事时,先按惯例进行轮流,然后做出乎意料的事。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