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孤独自闭 > 孤独症患者训练方案和效果可见

孤独症患者训练方案和效果可见

2018-09-17 来源:西安蓝精灵语言康复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自闭症患者的情况每个都不一样。最严重的情况是重复性的自伤或他伤行为。这类的情况会持续不断并很难改变。这对与自闭症儿童一同生活及进行教育的人士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一、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autism)又名儿童期孤独症(childhoodautism)、婴儿孤独症(infantileautism)或早年孤独样障碍(earlyautisticdisorder),在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及日本又常称为自闭症。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根据现代研究将其归类于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s,PDD)。它是PDD中最早被研究的一种。它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功能障碍、言语交流的困难以及固定刻板的行为模式或兴趣。约70%的患儿同时伴有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

自闭症的临床特征:

大多数孤独症起病于出生后的1-2年,发病年龄对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即有助于精神分裂症鉴别(大多数起病于10岁以后),也便于广泛发育障碍(PDD)的其他类型鉴别。

(一)、儿童孤独症核心症状是社会交往障碍:缺乏社交凝视、微笑和依恋;交会性注意缺陷;不能进行正常游戏;不能遵守社会规则;不能建立伙伴关系。

(二)、语言交流障碍:①语言表达障碍:刻板、重复及模仿语言;代词用错;不善于描述和表达;语音、语调、语速的异常。②语言理解障碍③缺乏实际意义的交流④自语乱语⑤非语言交流障碍

(三)、刻板重复的行为障碍:①日常生活习惯的刻板:不愿改变日常生活习惯;拒绝探索新事物。②过分关注于某些事物:对一些特殊物品产生依恋行为;着迷于单调、重复的事物;对物体的非功能特征的兴趣。③行为和情绪异常:刻板重复的动作;多动、冲动行为;强迫行为;不寻常的情感反应。

(四)、认知缺陷:①智力问题:智力低下;②注意缺陷

(五)、感知觉障碍:感知觉迟钝或敏感;特殊的感觉偏好

这些病症通常会在三岁之前发生直至终生。到目前为止,自闭症不能被医治,但妥善的护理会令自闭症儿童有一个比较正常的生活。

据调查发现,不论其种族及社会背景的怎样,在一千人当中就有两个至十个自闭症患者,而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出四倍。

自闭症患者的情况每个都不一样。最严重的情况是重复性的自伤或他伤行为。这类的情况会持续不断并很难改变。这对与自闭症儿童一同生活及进行教育的人士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自闭症患者的病症

(1)跟其他儿童难以相处。

(2)喜爱转动物体。

(3)不喜欢目光的接触。

(4)不恰当的笑。

(5)喜欢单独玩耍。

(6)对真正的危险没有恐惧

(7)不喜欢被拥抱。

(8)不愿意踢球,但却愿意堆砌积木。

(9)对身体所受到的痛楚没有明显感觉。

(10)对外来声音如耳聋一样。

(11)用手势来指出所要的物品。

(12)过度活跃或过度安静。

(13)不正常地依恋物件。

(14)没有理由地极度忧伤。

(15)不懂回答问题,只会重复别人的话语。

(16)抗拒惯例行为或动作。

教育自闭症儿童的策略

(1)鼓励视线接触但不用坚持长久接触。

(2)与自闭症儿童沟通时,尽量以孩童的水平来沟通。

(3)抓紧机会与孩童相处。

—站立/坐在孩童的旁边,然后开始模仿他们所进行的动作/活动。尝试让孩子带领活动,跟着他们进行。

—介绍新活动给孩童。但是切记要慢慢地把新活动引进,以便让他们有个适应过程。

—用柔和的声调和语气来鼓励孩子投入活动。但同时亦要注意孩子是否有哀伤或疲劳的表现。

—重点要耐心地带领孩子,帮助他们离开自己的世界,但切记不可用强迫的方法。

(4)用最简单的语言与孩子沟通,所用的语言要前后保持一致。

(5)有一些孩子对物件有所依恋。

—利用这些物件去帮助孩子转移到新活动。

如:孩子最爱的布娃娃,把它放在你希望孩子坐着的椅子上,这样能鼓励孩子去遵守你的要求。

(6)自闭症儿童希望你们能活跃地指导他们的行为

—他们需要非常清楚地指引方向,所以你发出的指令要非常清楚。

—如:请说:“把手放在口袋里”取代“请把手放好”等模糊用字句。

(7)请为孩童转移活动,当你发现孩童有以下表现时:

—不安反应—退避反应—无法自我控制

—肌肉抽缩—发出哀鸣声

(8)活动转变之前,请重复提示儿童活动将会怎样地改变,好让他们有一个过渡期。

—让他们充当过渡期的角色,如让他们摇钟以示清理玩具的时间到了。

(9)令自闭症儿童有安全感,在早上的时候给他们介绍整天的活动或简单地讨论之前所计划要做的/中午要吃的。

(10)自闭症儿童很容易从视觉上去学习新事物,所以你们可用图画板去介绍日常活动。

(11)可在房间设立特别地带,当中摆放大枕头、大豆袋、帐篷、睡袋等,让情绪不安的自闭症孩童通过这些东西而感到安全。

(12)用言语去证实你猜想的感受。

—如:“我可以说出来你对要参加这项活动感到了喜悦。”

—“你可以先吃完你喜欢的食品再进行活动,可能你会感到好一些”。

(13)对孩子的行为应有一致及清楚的限制及赏识。

(14)当孩子失去控制时,“用力拥抱”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静下来。用肯定了力度而不是轻轻的接触。

(15)减少会影响孩子感官上负荷的因素,如孩子对嘈杂的声音敏感,可以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取代。

(16)自闭症的孩童较难参加小组活动,你可以试着把孩子抱起来,在他的耳边柔声地简单告诉他活动的情况,注意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负担不起,可以让他离开。

重复这方法,慢慢地把孩子参加小组活动的时间延长。

结论

自闭症儿童在美国的历史只有五年时间,在这种病症被确定之前,患者会被诊断为精神病。

总的来说,帮助患者有以下的重点:

(1)他们对视觉上、感官上的学习比较快,对语言及声音学习则较慢。

(2)有一些患者在三岁(或更早)已经有比较强的阅读能力,但他们不一定理解其内容。有一些患者则对电脑方面比较敏感,但他们往往不能将在电脑上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成功案例:

基本情况:

王X,男,6岁(2002年6月1日出生),父亲与母亲在孩子2岁时离婚,孩子一直由姑姑和奶奶爷爷、爸爸抚养。姑姑特别疼爱他。抚养者主诉“患儿言语差,交流困难约3年余”。3年前发现孩子去幼儿园不与同龄儿童交流,单独行动,自娱自乐、不会做扮演性游戏、不听老师指导,老师常体罚孩子,吓唬,没有给予充分鼓励和关心,孩子不太愿意去幼儿园,不喜欢那里的环境,家长发现在幼儿园孩子进步不大,与同龄儿童相差愈来愈大。孩子机械记忆力好,经常来回奔跑、喜欢转动的东西,喜欢天气预报。与孩子加强交流后发现进步较大,可理解所说的问题,有重复语言、刻板动作。

1岁半后才可主动叫奶奶、姑姑,3岁以后可说简单句,对代词理解差,但训练后有进步,运动发育稍差。

临床观察及家人补充情况:

语言方面:患儿对简单的一些动作指令能够理解(如:过来,坐下、站好不能动等)但在执行时需要老师稍提示下完成,对叫自己的名字偶尔会作出反应。当不高兴时,会出现大哭或尖叫,目光对视短暂,常低头听大人说话,经常重复一句话或自言自语,有需求时会用手拉大人的手指向自己所要的目标。

感知觉方面:不喜欢听大的声音,怕黑,喜欢吃甜食,触觉比较敏感,不喜欢穿太扎的衣服,不喜欢人抱。

行为情绪方面:情绪不是很稳定,有时会哭闹,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比较依赖姑姑,但没有自伤和攻击他人现象,睡眠较少,晚上要哄很久才肯睡。

运动能力:能跑、跳、走、自行上下楼梯、会穿珠子,但运动中表现不协调,不喜欢运动,常趴在地上睡觉,惰性强,不督促就不动,缺乏耐力,运动项目很难按指定的数量完成,不会拍球、传球,喜欢把积木按大小个排成排,不会滑滑板等。

生活自理能力:会拿杯子喝水、能自己吃饭、能自己穿脱衣裤、会穿脱不系带的鞋子、能自行去大小便,晚上要和姑姑一起还要哄着睡觉。

训练方案:

1、老师与家长训练相结合,家庭训练与机构训练相结合,湖动游戏与模仿教学想结合,以个别训练为训练重点,以大运动训练为切入点的基础训练。

2、训练时间:老师进行的语言交往训练,每天1小时,大运动训练,每天2小时。精细和感知训练合计1小时。参加集体活动每天30分钟。

(三)、训练步骤:

第一阶段:表达性语言训练前期。(这个阶段要使患儿在互动游戏中建立模仿,增进情感及沟通,建立互动模式,服从指令)

1、口部动作模仿:从被动辅助其动作到能依从指示模仿。动作有:张大口、闭上口、打哇哇,伸收舌,弹响舌,舔唇,咬唇,拨唇等。

2、气吸训练:每天坚持做一定数量的跑步,上下楼梯,仰卧起坐,增强肺部呼吸能力,模仿深呼吸、被动抓痒笑、辅助压挤腹部使出喉嗓声、吹哨子等。

3、交往动作模仿:听指令拍拍子表示高兴、摆摆手表示再见、拱拱手表示感谢、伸出手表示要东西、拉拉手表示友好等。

4、模仿发声:仿哭声,抓痒令发出大笑声,张大嘴巴发声“啊……”即使是无意义的叫也要给其强化。

第二阶段:简单问答沟通训练。这个阶段,让儿童能建立简单的问答对话。学习知道与自己有关的熟人之间的关系,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1、以儿童自己为中心,从问答练起,如你叫什么?你几岁了?

2、从儿童动机训练,拿着他喜欢的食品问:谁吃、谁要、谁玩。

3、从表扬问起,谁棒、谁好、谁做对了。

4、分辨儿童与熟悉人的关系,用提示自答方式。你是爸爸?妈妈?是老师?是爷爷?是奶奶等。

训练中注意统一问话指示,儿童熟悉的人统一发指示:“叫我”如(老师、姑姑、阿姨等)。还可利用电话,学习简单的对话。当父亲来电话时,让儿童对话“爸爸好,我想你了”等。

当上述概念掌握之后,在游戏中随情景理解“我的”、“你的”、“他的”、“她的”进行“我的”“你的”表达性语言练习。

第三阶段:练习“象征”性游戏

社会救助活动:消防队员救火;警察抓小偷;姑姑给孩子做饭等;

要求孩子借助象征性替代品将每样物品表演出来并强调“代替”这个词,以帮助孩子理解。

第四阶段:认读句子的训练,在这个阶段,使儿童在掌握一定文字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和文字,学习认读句子,说儿歌,进一步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l认读简单句子。如“太阳出来了”“小明在跑步”

2、读儿歌。如“大苹果”,“小白兔”等。

3、唱简单歌曲。如“我有—个好妈妈”,“两只老虎”,“我是一个粉刷将”等。

4、表达需求。如“我要吃东西,我要出去玩”等。

5、读句子依从指令做事。如“请把杯子给我,请坐在椅子上”。

第五阶段:进行“分类”练习

练习分类时开始要求孩子回答:为什么?将四个相同类和一个不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如:四个苹果图片和一个汽车,四个动物和一个书包,哪个东西不是同一类,为什么?

七、训练效果:

经过5个月的训练后,患儿有了显著的变化。

1、会背儿歌十几首,并能指读儿歌和唱简单歌曲。

2、具有了基本沟通交往能力,会应答,会表示简单需求。

3、能分清“你”“我”“她”,对自己有了简单的认识,能说出家庭的地址,爸爸的手机号码,知道姓名、年龄,与家人的关系。

4、认识水平进步明显,会认读单韵母,声母20多个,能认读词语卡片100多个,会辨认7种颜色,会认读点数数字1--50个,能背数字1--100。

5、学习情绪从不稳定到稳定,能坚持学习1个小时。

6、从情感上由什么都不怕到知道陌生人,并喜欢与熟人进行逗、笑的情感沟通。

7、能和他人做模仿和互动游戏,在做拍手游戏时,会主动拍手、做动作。

患儿训练还在进行中。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