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芳芳找我诉苦,说信用卡欠了太多钱,快连最低额度都还不起了。
我很惊讶,芳芳就职于某知名外企,工资并不低,怎么变成这样的?
原来,这几年她受到各种“富养”思维的影响,认为爱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给自己花钱。
于是,她不断地买高品质的衣服、鞋子、包包,护肤彩妆品更是经常买,什么流行她就买什么。
“女人一定要懂得富养自己”,变成了她的口头禅。而她普通白领的工资,根本承担不起她的消费。
几年下来,毫无节制的花钱,不仅没给她带来幸福感,反而让她负债累累、身心疲惫。
每月越来越多的还款额,终于让芳芳醒悟,她开始节衣缩食,只为早日还清欠下的卡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习惯用物质的丰裕,来定义“富养”二字。
“不舍得花钱的女人是没有前途的”,类似这样的言论被大肆宣扬。
但事实上,真正会花钱的人,不是只会给自己买贵的东西,而是学会把钱花在这3个地方。
花钱买体验
丽丽又去旅游了,这是她今年第3次出游。
不了解的人,恐怕都会以为她挣钱特别多,或家境很好。
其实,丽丽工资还不如芳芳高,家境也只是普通。
她每年在旅行、绘画课程、剧院演出和购买烘焙原料等兴趣爱好上的支出近6万元,占了她工资的大部分。
她对物质没有太多的欲望,衣服只买最经典的、包包简单大方就行、护肤只买必需品。
事实上,丽丽花在游玩上的钱,足够她买几只LV或GUCCI的包包了。
只是,在花钱这件事上,丽丽选择了更多地购买体验而不是物质。
《花钱带来的幸福感》中提到,有机构采访过搬进新房子的人。
这些被采访者当下的反馈十分满意,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整体的幸福感却没有得到提升。
实验人员发现:相比购买体验,实物带来的快感十分短暂。
而美国的另一项问卷调查显示,57%的人认为购买体验比实物更让他们感到幸福,只有34%的人答案相反。
研究发现,决定体验比实物更让人幸福的,主要有以下两大因素:
01.联系
生活中,大部分的体验消费活动,都会让你接触到不同的人,与他人产生联系。
不管是活动前沟通、活动中交流还是活动后反馈,言语、动作甚至思想碰撞都会贯穿其中。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搬进新房子,却无法长期提升幸福感”。
02.回忆
现代研究表明,回忆可提供一种存在感。
当日子开始变得枯燥时,回忆可以帮助我们增加活力、缓解压力、提升幸福感。
而曾经购买的体验,就可以给回忆提供更多的素材。
想想一下自己在海边捉蟹、在山顶看日出、在埃菲尔铁塔下拥吻......
这些画面,光是想想,都会让人心情愉悦,忍不住嘴角上扬吧。
真正会花钱的人,懂得将更多的钱花在购买体验上。
制造享受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
实验让研究员先吃一块巧克力,过一段时间再吃第二块。
结果研究人员普遍反映,吃第二块巧克力时,没有第一块那么享受了。
消费者在消费逐次增加同一个单位的消费品时,体验到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
基于此,我们知道了事物无法持续让人拥有幸福感,那学会给自己制造幸福感就变得尤为重要。
之前有段时间,我爱上了吃螺蛳粉。
于是我给自己囤了无数的螺蛳粉在家里,基本每天都要吃至少一包。
刚开始吃时,我非常享受,闻到那股味道就忍不住流口水。
就这样连续吃了半个月之后,我发现我已经完全不想再吃螺蛳粉了。
甚至连那味道都开始让我难以忍受,家里的囤货也只能束之高阁。
事实证明,不管多美味的东西,一旦你吃得多了,吃伤了你就再也不想吃了。
生活中,对于喜爱之物,我们应该学会适可而止,限制消费。
比如,你可以给想吃想玩的东西,设置购买间隔期,避免产生审美疲劳,来获得更多的享受。
正如《花钱带来的幸福感》所说,即便是日常开销也要有计划的消费,当你在消费时,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会让你更有幸福感。
真正会花钱的人,懂得让每一笔支出都变成一种享受。
投资他人
今年母亲节时,小可从网上给妈妈定了一束花。
妈妈收到花,一边欢快地打电话叫小可不要乱花钱,一边拍照发朋友圈、亲戚群,炫耀女儿送她的母亲节礼物。
妈妈的快乐感染了小可,感觉这笔钱花得特别值。于是她决定,父亲节的时候,带着父母一起出国旅游。
带着父母旅行,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出游前,你需要花尽心思设计一条最舒适的游玩线路。旅行途中,要不时照顾父母的饮食、交通等等。
但是,看到父母开心的笑容,一切不愉快都会烟消云散。
带着父母旅行,着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看到他们开心的笑容,路途上的不愉快烟飞云散。
新的研究表明:将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只要消费方式正确,钱可以帮你买到更多幸福。
真正会花钱的人,懂得将钱花在他人身上。
物质富裕的时代,重复性消费给人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少。
今天给大家的3个建议,就是通过给消费列计划,帮助你获得更多幸福感。
希望你不仅会赚钱、存钱和投资,还要学会聪明地花钱、开心地花钱。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