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愿每一个孩子都被温柔对待

愿每一个孩子都被温柔对待

2018-09-02 来源:心理医生DrPaul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爱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洒满阳光。很可能,就是这一缕阳光,能陪伴他们度过生命中最黑暗的阶段。那么应该如何进行生命教育呢?

关于死亡与生命的教育再次被提及。同时,几起高校博士、研究生自杀身亡的事件引发了大众的关注。原本在青春最美好的时光,有着令人羡慕的美好前程,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以如此悲壮的方式结束年轻的生命,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聊聊生命教育。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费立鹏曾经根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数字计算出我国青少年自杀的基本情况,:

5~9岁年龄段占全国自杀死亡人数的0.42%;

10~14岁年龄段占全国自杀死亡人数的3.46%;

15~19岁年龄段占全国自杀死亡人数的16.46%;

20~24岁年龄段占全国自杀死亡人数的22.33%。

以上数字表明,中国学生的自杀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10岁以后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自杀率及死亡人数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直到35岁才越过高峰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张纯,2018)

生命教育是什么?

生命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正确地看待生命,过好每一天,珍惜生命与感情。

生命教育是一生之事,也是每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的事。生命教育的旨意,在于教导人珍惜生命,开展生涯,实现生活,丰富人生,并发现生命的意义。人因为生命教育的熏陶,而变得有爱心和智能,自我功能提升,生活的兴致和质量提高,社会适应良好,从而有个幸福成功的人生。

中国的生命教育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例如上海市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的指导。

但是在生命教育的普及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家庭与社会范围中,生命教育还是较缺乏的。要知道,生命教育是全民教育,不应只包括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内,也应体现在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中。同时由于地域差异,生命教育在农村偏远地区普及程度很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关于死亡的话题大多人都忌而讳之,常常使得生命教育中死亡教育的部分不能完善。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影响,生命教育的课题已经迫切地摆在学校与家长面前,例如之前在青少年间流行的蓝鲸死亡游戏,游戏通过洗脑方式,鼓励参与者在50天内完成各种自残任务,并在第50天要求参与者自杀,引起多方警惕。

生命教育的重点?


那么生命教育有何意义?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生命教育包含了生命的活力、成长、实现、伦理、快乐和意义,这六个向度。

不是只有青少年学生才需要学习它,而是从出生到老死都要面对它。

1.生命的活力:生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面对许多挑战和调适,因此需要一股强劲的活力。现代人生活在快速社会变迁之中,所面临的是竞争和追求成长。人一旦失去活力,就会产生精神溃败和自暴自弃的问题。根据马丁?席尔格曼(MartinE.P.Seligman)的研究:乐观的人在遭遇挫折或逆境时,采取区隔模式思考,悲观的人则采取扩散模式思考。而乐观与悲观的思考习惯,往往从父母、师长和同侪的行为中学习而来。生命教育显然要从身教做起,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指导。

2.生命的成长:生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从未成熟到成熟,从需要照顾扶持到独立负责,它的特质是成长。特别是知识与能力方面,更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适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生命必须面对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变,所以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才有好的适应能力。

3.生命的实现:人都得实现自己的人生,走出自己的生涯路。每个人都是唯一的、独特的,都注定要依自己的根性因缘(包括体能、性向、兴趣和特质),去发展其人生。你不可能变成别人,也不可能抄袭别人;每个人都要学着接纳自己,了解自己,实现自己。每一个类型的人,各有其善长,学习的方式不一样,生命教育必然要秉持因材施教的观念。

4.生命的伦理:生命能生存下去,需要一套规范。我们透过生活的规范来保护生命,维持健康,提升生活效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透过合作和沟通解决生存问题。生命的伦理建立在爱与智的培养。人人都应爱惜生命、欣赏生命。根据葛拉塞(WilliamGlasser)的说法,伦理习惯较好的人,人际支持及自我价值感较高,他们的社会功能好,心理也比较健康。伦理习惯较好者与人合作学习较佳,参与各类活动多,能力的发展亦较好。

5.生命的兴致:生命的存续必须是有兴致的,这才活得起劲,活得快乐。有兴致的人无论在学业、工作、休闲、与人交往都表现得起劲。生命如果缺乏兴致,不免会暮气沉沉,活得没有朝气和快乐。兴致的高低与个人的主动性、思考方式、创意和情绪有关。长期接受填鸭教学,透过威胁和压力强制学习;缺乏好奇、探究和主动表现的学习;生活经验狭隘以及情绪低落等等,都足以造成兴致的低落。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情绪健康受到影响,不少人有了情绪困扰,诸如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怠倦等等,都足以对生活兴致构成严重威胁。

6.生命的意义:人如果有了活下去的意义、价值和目标,就能承受生活的种种挑战。心理学家弗兰克(V.Frankl)认为:「生命一旦有了意义,就能健康的生活下去。生命的目的不只是要去追寻一个意义,而是有了意义之后,才能活得好。」于是,一个人若能怀抱着崇高希望和意义,就能不断鼓励自己、指导自己,走出光明的人生路。另一方面,人在不断发现新的意义中,生命变得既丰富又光彩。个人所怀抱的意义,正是他的人生观的来源。

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爱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洒满阳光。很可能,就是这一缕阳光,能陪伴他们度过生命中最黑暗的阶段。那么应该如何进行生命教育呢?

所谓生命教育,首先要是通透的,是尊重孩子的生命,给到孩子充分空间和适当引导的。孩子要从小知道自己难免犯错,难免跌倒,错则改之,跌倒还可以爬起来。其次应该是符合孩子心智发展的,贴合孩子成长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教育。

例如从埃里克森(Erikson)的人格发展理论来看,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形是:

约0~1岁发展信任:生命的幸福奠基在信任与安全感上。孩子最需要的是拥抱和哺育、温暖和祥和。

约1~3岁学习自律:孩子开始发展其自律(autonomy),自律得不到好的发展,生命将会是混乱失控的悲剧。

约3~6岁主动进取:发展主动进取,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也是道德发展和快乐人生的基础。

约6~12岁勤奋与好奇:发展勤奋和好奇,这种特质是自我实现的资材,透过它才有健康的自尊和生涯发展。

约12~20岁自我认同:自我认同完整,心理比较健康,人格发展趋于健全。生命的充实感与生涯实现的基础因此奠定。

约20~35岁创意与亲密:发展创意和亲密,使生命变得多采多姿、活力强,并发展幸福婚姻生活和家庭。

约35~60岁中年期:这是一个生产的年代,在事业上发展,在生活上有更大视野的接触。

约60岁后生命的晚期:适应晚年的生活:如适应丧偶、户外活动以保持体能等。透过回顾过去,发现人生的价值,而感到满足。反之,则易造成绝望、怨恨、自我否定。

让儿童的身心按自己内在的节奏自由生长,使孩子的学习过程本身充满意义和乐趣,而不只是考一个好学校,就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场域。在其中,孩子与他人和世界逐步建立起了亲密的感通关系与界限分寸,而逐渐了解自己生而为人的涵义,懂得自己在世的责任与使命。强大的意志与穿透能力一旦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便不会轻易自杀。

生命的历程是艰难的,所以要不断学习和历练;生命同时也是孤寂的,所以需要发展爱和互助。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