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情感障碍 > 讨好型人格它是一种病吗?

讨好型人格它是一种病吗?

2018-09-02 来源:心理医生DrPaul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可能是因为自己遭受过被人拒绝的感觉,感受过很多人都是自私的。所以自己不希望别人跟我遭遇到同样的事情,反倒好像魔咒般,下蛊自己:

脑袋中充满冲突的念头,觉得自己总是在做讨好的行为。

人家丢个讯息来,要我找论文资料,我就很有压力得帮对方完成。

如果我说我没有,对方就说,让我去问我的同学。

假如我自己遇到事情,如果不是必要,我是很难得为自己跟同学讨人情。

但是常常总是为了别人去欠人情,这矛盾极了。

讨厌死这样的自己。

但是省思过,可能是因为自己遭受过被人拒绝的感觉,感受过很多人都是自私的。所以自己不希望别人跟我遭遇到同样的事情,反倒好像魔咒般,下蛊自己:

一定都帮别人,要满足人家的要求。

让自己再累,也得做,不然自己就不对。

明明内心中已经冲突了,却是如果不这样做,就觉得好像对不起人家。

如果我敷衍说场面话,好像就是违反道德,说谎欺骗人家。

小到在我很累无法听对方讲电话的情况下,会被对方觉得自己不重视他。

我得花更多的心力去讨好对方,先示好赔不是。

只因为我在乎对方

有人问我是否太过于害怕不被喜欢,害怕被别人讨厌,怕别人不理我。

感觉很常被人勒索情感,但是却又无法做个不在意的人。

虽然我有朋友说觉得我很多朋友,

但是我常无言,真正愿意真心对我的朋友,有吗?

电话拿起来,有时该打电话对谁说?

好想做个多为自己想一点的人喔!

不要在意别人,能做自己。

什么是人格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首先,我们要先说明「人格」的定义。事实上,这个主题的范围很大,在心理学的领域里面,有一个独立的分类,就叫做人格心理学。

从通俗的角度来讲,人格就是每一个人,遇到不同的事情,通常会有不同的反应。例如:有人上课上到一半,老师突然因为肚子痛而提早下课,一定有的同学会很高兴,因为他可以提早下课;也一定有人会觉得很可惜,因为自己没机会听到后半段的课程;当然,也会有人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老师的身体健康。

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每个人的反映不同,这是很常见的状况。但是,心理学家发现有一些「事件-反应」,经常是一整组的出现。例如:有的人非常关心别人,即便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别人。同样的这批人,往往又喜欢抱怨,常常感觉自己牺牲太多,好心都没有好报。这样的一些「事件-反应」的连锁,就形成了不同的特质组合,也就是人格。

例如,讨好型人格可能会有下列几点特质:

1、喜欢大家和和气气,害怕拒绝别人,害怕冲突和矛盾。

2、如果双方发生谈不拢的时候,很容易自己主动让步,做出牺牲,把利益留给别人,自己则显露一种宽宏大量的态度。

3、拒绝别人会产生强烈的内疚感。

4、害怕请求帮助,别人的帮助是一种恩惠。

5、私底下,他们内心冲突很多,跟自己亲近的人抱怨,认为对方很霸道,一点都不讲理。

6、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不够好。活得很累很压抑,愤怒又抑郁

当然,讨好型人格的人,不会只有这几种特质,临床上的经验,往往会有几十种特质一起出现。然而,另一方面,也不会有人具备讨好型人格的全部特质,一个都不漏──通常,会出现个七、八成的讨好型人格特质,比重就算很高的了。

更甚者,一个人也未必只有一种人格,常见的状况是:有一些人格比较显著,其他人格比较不明显。当然,也需要和多重人格进行区分,因为这些人格是各占一定比重的──而多重人格往往是每一种人格都很强烈,所以才会在某些时候,某一种人格很明显,在另外一些时候,却会转变成为另外一种人格。但是必须强调的是:绝大多数的人格会因为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心情而有不同的特质,而随着人格比重的不同,实际表现的结果也不同。

同样的一种精神疾病,出现在不同人格的人身上,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例如:讨好型人格的人,罹患抑郁症的时候,可能是更容易退缩,躲起来不见人的;相反的,戏剧型人格的人,罹患抑郁症的时候,可能反而更加积极主动,更喜欢社交活动的。由于人格通常只会影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表现方式,充其量,会让心理治疗专家,必须采取不同的治疗技术,但是人格本身却往往不是疾病的一部份。

但是有些时候,人格也会故障,这时候,就叫做人格障碍症。人格发生故障的机率并不算太低,但是很容易被忽略掉,被当作一般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来处理。例如,在绝大多数的时候,“关心”对抑郁症患者是有帮助的,但是面对合并有妄想型人格障碍症的抑郁症患者时,可千万不要随便关心一通——同样一句“为难你了,我能了解你的痛苦”讲给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听,患者会感受到被接纳、被支持的温暖,但是在合并有妄想型人格障碍症的抑郁症患者耳里,他们却会立刻对你表现敌意,因为他们会想:“你怎么知道我很为难?你又怎么知道我很痛苦?你是不是长期都在窥视我的一举一动?那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有什么阴谋?”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成因,心理学上的共识是原生创伤。父母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或者控制欲过强的父母容易塑造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在原生家庭没有体会到无条件的爱,孩子需要靠讨好、看脸色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在原生家庭习得的人际模式会伴随终生,它会让你没有自信,习惯性讨好别人,认为自己不配得到他人的帮助。

讨好型人格也有自己本身的优势,所以无须全盘否定自己。讨好型人格因为常常对人际中的冲突保持敏感,所以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他人的情绪,能够更体谅他人。讨好型人格的人害怕求助,没有安全感,但从另一面来看,他是养成了自给自足的个体循环,能够培养自我独立。

讨好型人格有一个巨大的劣势,就是不会拒绝、又羞于求助,外界对讨好型人格的误区是:讨好型人格要学会拒绝别人。但其实在讨好型人格的人看来,拒绝别人,比接纳请求、硬着头皮完成更难受。讨好型人格通常只出现在被请求帮助的单向关系中,关系得不到流动,久而久之就会令关系冷却。

对于讨好型人格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不变,也可以选择改变。一方面是让自己继续原有的、习惯性的讨好行为,用方法和技巧让自己轻松一些,例如可以选择只答应一部分请求,让自己达到情绪与疲惫的平衡。适当地锻炼自己,让自己学会索取。有时候,与他人建立关系,索取比施给更加有效。因为索取是让对方建立成就感的过程,也产生了你来我往的可能性。

讨好型人格也可以选择喜欢这样的自己,有意识地自我保护或者锻造自己的实力。在社交场合,先和自己熟识的人交流,再慢慢过渡到陌生群体。遇到矛盾冲突时,可以通过一些技巧让自己保持平静,例如转移注意力、远离冲突矛盾点、练习放松等等。在这样逐步的改良中,讨好型人格才能逐渐积累起自信,有所成长。

如果要改变,便要从自己的思维模式上入手,去除道德绑架,要意识到自我的重要性。要想修整也并非一朝一夕,明确自己的需求,并且慢慢练习将自己的需求与情绪正确地表达出来。如果自己做不到,也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辅助。人格并非意味着疾病,认识自己的人格,更加了解自我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