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性取向的转变:为什么会困扰?

性取向的转变:为什么会困扰?

2018-09-01 来源:心理医生DrPaul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18%至28%的男同性恋伴侣和8%至21%的女同性恋伴侣已经共同生活10年或以上。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如果同性伴侣关系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与异性伴侣关系处于平等的地位(例如与婚姻相关的法律权利和义务),那么同性伴侣的稳定性可能会增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同性恋权利运动的推进,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接纳已经越来越广泛。如12月7日,同性婚姻在澳大利亚正式合法,同性婚姻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澳大利亚成为了全球第26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和地区。

但是,在这背后,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依然有许多人会为自己的同性性取向感到焦虑不安,甚至选择压抑自己的感情,承受着不敢爱、不敢言的恐惧与担忧。

“最近一直有个问题在困扰着我,我的性取向开始向同性发展了。

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我很确定我喜欢她,我想要跟她在一起,她是一个同性恋。

我之前的性取向是正常的,最近这件事很困扰我。

我需不需要找心理医生疏导一下,有的时候可以压抑住这份感情。”

性取向的转变:同性恋是天生的吗?

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持久性地对同性产生情感或者性的吸引。

同性恋只是性取向的不同,并不是生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也不是人格障碍。

早在1973年,美国精神病协会就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的诊断列表(DSM-III-R)中剔除。

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也在1990年代初,将同性恋从疾病分类中移除。

中国精神病学会经过五年的研究与努力,于2001年将同性恋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中删除。

2008年,面对性取向扭转治疗的争议,美国心理学会和12个相关组织,超过48万名心理专业人员,立场一致主张:“同性恋不是一种精神疾病,不需要、也不能够被‘治疗’。”

但是,同性恋去病化并不意味着同性恋是天生的。

目前为止,研究者对于形成异性恋、双性恋、男同性恋或女同性恋倾向的具体原因还没有达成共识。尽管许多研究考察过可能会影响性取向的因素,例如遗传、激素、成长经验、社会及文化的影响,但尚无研究能够明确证实性取向是由某个特定因素或多种因素所导致的。

许多人认为先天和后天因素均发挥了复杂的作用,不同的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及双性恋者在性取向上的体验也会有所不同。有些人早在与他人建立关系之前就知道自己是女同性恋、男同性恋或双性恋。有些人在与同性及/或异性伴侣发生性行为之后才会确定自己的性取向。

偏见和歧视令许多同性恋者难以接受自己的性取向。对于部分同性恋者来说,如果说他们的性向不是天生自然的,就等于是在否定他们的自我认同,并再次把异性恋的认同强加在他们个人身上。

一些人相信性取向是先天的和固定的,但是,性取向是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发展的。例如,前言中提问的女孩说,“我的性取向以前是正常的,现在却向同性发展”。性取向的转变是正常的,一个人的性取向贯其一生不断浮动变化,其中生理心理都起到重要作用。

同性恋既非天生,亦非后天,因为性取向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人都有爱别人的权利。不能、也不该以同性恋的性向为理由,合理化任何歧视性的差异对待。

为什么会困扰:同性恋面临的现实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提到了同性恋想要出柜的艰难。)

虽然同性恋权利运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反对歧视性取向的舆论也渐渐深入人心。但在社会中,对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者的敌视表现仍然普遍存在,双性恋者更可能同时面临来自某些女同性恋、男同性恋、以及异性恋者的歧视。

不被社会接纳、叛离家庭以及所遭受的恐怖暴力让同性恋者的处境十分艰难。性偏见、性取向歧视及针对同性恋的暴力行为是同性恋者的主要压力来源。大量调查显示,口头骚扰和辱骂几乎是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及双性恋者的普遍经验。

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及艾滋病(AIDS)的出现令社会对同性恋者的看法更为负面。很多人认为艾滋病是“同性恋疾病”,以及有些人认为所有同性恋和双性恋者都受到感染,这些都进一步造成对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及双性恋者的污名化。

许多青少年同性恋者不被父母接纳,被父母强迫进行同性恋性取向转变治疗,经历残酷而侮辱人格的疗法,最终导致严重的情感伤害,甚至引起自杀。

同性恋者在就业机会、养育儿女及伴侣关系认可上受到限制。甚至不少人利用对同性恋的刻板印象去合理化这些同性恋者所受到的不公待遇。社会上针对同性恋的负面态度,令同性恋者难以在社会上找到支持。研究证实,女同性恋、男同性恋或双性恋者经常遭受的偏见和歧视,可对他们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

刻板印象之一:同性恋关系是不幸福的。

然而,研究发现同性伴侣和异性伴侣在关系满意度和承诺程度上是相同的。

刻板印象之二:同性恋和双性恋者的关系是不稳定的。

调查数据表明,18%至28%的男同性恋伴侣和8%至21%的女同性恋伴侣已经共同生活10年或以上。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如果同性伴侣关系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与异性伴侣关系处于平等的地位(例如与婚姻相关的法律权利和义务),那么同性伴侣的稳定性可能会增强。

刻板印象之三:男女同性伴侣的目标和价值观不同于异性伴侣。

事实上,研究发现无论是同性同居伴侣还是异性已婚伴侣,影响双方关系满意度、承诺和稳定性的因素都相同。

关于偏见的研究表明,当主流成员与小众成员互动交流后,偏见便会减少。针对同性恋者的偏见也一样。因此,让异性恋者接受同性恋者的其中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与公开承认同性恋倾向的人士接触。当一个人的好友或家庭成员是同性恋者,他们对同性恋的态度相对比较正面;而且这些同性恋者直接向该异性恋者出柜,更能减低该异性恋者对同性恋的负面态度。

部分同性恋者,由于不认同自己是同性恋,或者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而出现焦虑和苦恼,对此,心理治疗师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包括协助当事人积极应对针对同性恋的社会偏见、协助其解决内心冲突及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以及协助其让自己生活得更快乐及满足。研究显示,当一个人对自己的性取向感觉良好、并能融入生活中,有助于其提升心理幸福感和精神健康。

我们曾在之前的文章里(同性恋人士应该接受心理治疗吗?)写过:

世界是多元的,人也是多元的,人人生而平等。同性恋会伴随人类的整个历史而存在,并书写重大的意义。保护同性恋者不受暴力和歧视的侵害,是对善意与人性的致敬,也将推动人类整个群体的进步。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