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成长真正需要的是更多更好的老式娱乐时间。虽然丰富的、有玩具的、有组织的活动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忽略孩子玩那些在我们看似无聊的游戏的需求。结构化的活动填满了孩子的时间表,这让他们失去了做梦、幻想,也失去了在他们自己的世界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的机会,这些曾经是我们和上一辈人在自己孩提时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今的孩子却很少体会了。
自由玩耍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一个没有想象力的孩子不可能把一张纸片在手上把玩、折捏半小时或者1小时以上;没有想象力的孩子也不可能一个人在海边弄一根棍和一堆沙子就快乐得不得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
儿童究竟如何从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活动中获得收获和乐趣?在玩耍中,孩子逐渐知道哪些东西是大家可以接受的,哪些是无法接受的。
玩耍会使孩子更优秀
研究人员相信,玩耍能训练孩子应对意外情况的能力。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进化生物学家马克·贝科夫认为,“玩耍就像个万花筒”,具有随机性和创造性。他还认为,从根本上说,玩耍能提升孩子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当他们遇到意外情况或处于新环境时,将更具竞争优势。
由于玩耍具有一定的风险—玩耍中的动物警觉性较差,容易遭到捕食者袭击,因此玩耍行为很可能赋予了动物某种生存优势,它才会不断进化并延续下来。事实上,玩耍具有悠久的进化史。新皮层是与高阶思维有关的脑区,去除了这一脑区的大鼠仍能正常玩耍,这说明玩耍的动机来自于脑干。而早在哺乳动物进化出现之前,脑干就已经存在。这意味着与玩耍相关的主要神经回路位于非常古老的脑区,而且还通过遗传,在动物中代代相传。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玩耍,结果会怎样?虽然没人知道答案,但很多心理学家对此表示担忧。
父母要当陪玩高手
会陪孩子玩的父母才是好父母。但是一提到陪孩子玩,很多父母很头疼,不知道该陪孩子做些什么。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儿童的游戏会经历三个阶段: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练习性游戏
在孩子出生后的两年内出现,这类游戏的主要特点是对各种动作的重复再现。比如:一次次地把刚垒高的积木推倒重来,一遍遍地拉着小车来回走,乐此不疲。
象征性游戏
即模仿游戏,出现在幼儿园时期或者说学前阶段,所获得的最主要的认知发展能力就是学会使用不同的象征。儿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动,如“过家家”“小医院”“商店购物”等,装扮成想象中的角色。
规则性游戏
从孩子六七岁开始出现,代表规则意识的萌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已经会选择玩伴,选择玩的时间,改变玩的空间和环境,约定协商玩的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