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无条件积极关注,让孩子的性格更好

无条件积极关注,让孩子的性格更好

2018-08-31 来源:心理医生DrPaul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尊重他的想法和愿望,会有利于他的成长,至少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孩子不会感到压抑。但是这里有一个尺度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会爱生气,容易着急?会很犟,不听商量?在很多情况下这可能与家长的做法有关。家长按照自己的标准处处要求孩子,限制他,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他自然不爽,自然生气。而且他会发现,只有生气、哭闹才会管用。当大人要求他做他不愿意的事情时,他只能采用“犟”的办法,不跟你商量,因为他发现商量是没用的,大人反正不听他的。一个扭曲的性格就这样形成了。

让我们看看心理咨询人本主义学派掌门人罗杰斯怎么说的吧:不再想控制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而是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尊重他,会激发他的能量。相信他会成为他自己。不需要伪装,不需要压抑。他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自我主导的人,一个拥有个人目标和价值观的人。而且他会从这样的家庭关系得到很大的满足,会爱家人,爱交流。

简单来讲,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他自由,多让他做决定。

心理咨询的专业术语叫“无条件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指自我知觉出现后婴儿开始产生的被人爱、被人喜欢和被人认可的需要。当积极关注得到满足或挫折的结果产生了人们的自我关注评价。满足易发展积极的自我关注,而不满足则易发展消极的自我关注。积极关注是积极的自我关注的先决条件,但积极的自我关注一旦建立,就不再依赖被爱的需要,而可以自我延续。

如果人们看到无论行动如何都获得别人接纳,那么他们获得的是无条件积极关注。但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到的不是无条件积极关注,而是有价值条件的。也就是说只有满足了所谓的来自周围人的期望,才能得到他们的爱和认可,即是有条件的积极关注。这使得周围外界价值观易影响人们对自我的评价。

“当我们采取了无条件积极关注后,孩子的变化”

1、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她自由,很多事按照孩子的想法来:结果呢,孩子逐渐很少哭了,因为孩子不需要哭就能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了。

2、凡事跟孩子商量,即使我们已经有了倾向性意见,也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样他们经常会回头跟我们商量怎么办。

3、不再犟了,也不哭闹了,现在不需要这样就能达到目的了,自然不费那个劲了。

4、没有压抑,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和自由:性格自然逐渐变得越来越好了。

育儿师“总是会借助一把「淘气椅」树立规则,违反规则的孩子要接受罚坐的惩罚,不管他们如何大哭大闹,家长必须要求他们在椅子上坐满规定的时间”。

当孩子坐在椅子上时,若孩子哭闹,你的反应将会是以下哪一种?

沉默不语,冷眼看他闹

声色俱厉的说“不准哭,再哭就揍你”

哄孩子“听话,好好表现的话,回家给你买那个你很喜欢的变型金刚”

柔声安慰他“爸爸知道你坐在椅子上不能动很不舒服,你不喜欢这样。不过你是个大孩子了,说过的话要算数,坚持一下,爸爸爱你”

1是忽略,2是带着敌意的坚决,3是用深情来诱惑孩子,而4则是无条件的爱。无论是1,2,还是3,家长的爱都是有条件的,要求孩子必须坐在椅子上不动,才会给予爱。而4中的家长的爱则是无条件的,与对孩子的要求是相互独立的,家长带着“不带诱惑的深情”,表达“不含敌意的坚决”。

可能有人要问,无条件的爱听起来不错,可是相比其它方式,它是否能造就,以及如何造就更好的孩子?

鲍姆林德(Baumrind)按教养方式将父母延两个维度(要求,反应性)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独裁型、溺爱型、忽视型。

你是个“权威型”家长吗?

“权威型”:这类家长不但对孩子能有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也总是做出适当的限制,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并达到这些目标;同时,他们也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足够的关爱,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而且懂得恰如其分地激励孩子自我成长。简而言之,这类家长对孩子是“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关爱”。

“专制型”:这类家长就是典型的“暴君”,只一味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却不理会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有什么不顺他们的意,他们就可能非常粗暴,是绝对“成人中心”的养育方法。

“溺爱型”:这类家长总是尽可能地去满足孩子,而不对孩子提出任何的行为要求。即使有些家长会对孩子提出要求,但一看孩子的“脸色”,这些家长也会放弃或者改变要求。

“冷漠型”(忽视型):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既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和行为标准,也不会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

可以看到,权威型的父母,会教育出人格最健全,也最有成就的孩子。而权威型父母给予的,就是有规则而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积极关注”等于“什么都听孩子的”吗?

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尊重他的想法和愿望,会有利于他的成长,至少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孩子不会感到压抑。但是这里有一个尺度的问题。

1、自由


无条件积极关注提倡给孩子自由,但这种自由只能是相对的自由,需要适当的约束,孩子的愿望也需要节制。

我会适当地立规矩,比如看电视、看电脑、玩耍的时间,吃麦当劳的次数。这些约束、规矩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和她商量达成一致,并且注意不以让孩子难受的方式来执行,争取让孩子较愉快地接受。

此时无条件积极关注体现在不以父母的意志为中心,体会、考虑、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和意愿。

2、尊重


对孩子的“无条件积极关注”,重点在于尊重孩子的愿望和意见,但并不等于什么都按照孩子的想法来。成人之间也是如此,我尊重你的意见,这代表我会认真考虑你的想法,并最终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结果采纳的可能是一个妥协的方案。在孩子的想法确实是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商量、谈判,使他能够愉快地同意父母的意见或者产生一个妥协的方案。

比如孩子想吃一些“垃圾食品”,可以好好和他商量,换做其他的他喜欢的食品或玩具,既尊重了他的愿望,又坚持了你的原则。

3、做主

人都是有一定惰性的,我们是如此,孩子也是如此。我们有时也希望有一点儿外界的压力,借助它推动我们前进。

但是无条件积极关注体现在这种督促和推动是一种孩子愿意接受的、不反感的。比如孩子喜欢阅读,不太喜欢数学。如果让孩子学习,完全让孩子做主,他自然会选择阅读。但是这样逐渐就会在数学上落后,这也是孩子所不愿意的,所以此时可以用平和的态度适当地勉强孩子,推动孩子去做数学题。同时也给孩子辅助,让孩子觉得容易些,也帮助他激发兴趣,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尺度。

这也是与溺爱、娇生惯养相区别的地方。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