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亲子|孩子分离焦虑怎么办?

亲子|孩子分离焦虑怎么办?

2018-08-31 来源:心理医生DrPaul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分离焦虑症是童年时的一个疾病,孩子几乎每次和父母分离的时候,就会产生犹如面对生命危险的感受。这是一种真实,却无必要的恐慌。

父母亲形容它为一场恶梦,有人称它为“拒学”,也有人称它为“学校回避”,还有人称它为“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对所有小孩童来说是正常的。

9个月大的时候,大多数婴儿会开始辨认父母亲熟悉的脸孔和陌生人之间的分别。人类发展的专家将这个现象称为“陌生人焦虑”。这是小孩发展中的依附系统的许多里程碑之一。小孩的大脑已经形成了父母亲的心理表征,能分辨爸妈和其他人。这是一个又美妙、又实用、又有保护性的进化上的发展。

随着小孩成长,大脑继续发达,我们会看到渴望自立和恐惧分离之间有了日趋增加的紧张。要记得,某些程度的分离焦虑是正常的,是意料中事。三、四岁的儿童害怕晚上自己睡觉、五岁儿童害怕父母亲出门,将他们留给保姆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是小孩对于外在世界的风险日趋扩大的意识,所做出的正常反应。我们尤其是在小孩开始上学的时候就会看到这种情况。这种焦虑,在学前教育、幼稚园及一年级的时候很常见。

分离焦虑症


但是,分离焦虑症是童年时的一个疾病,孩子几乎每次和父母分离的时候,就会产生犹如面对生命危险的感受。这是一种真实,却无必要的恐慌。当他们面对和父母分离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事物能够让这些小孩平静下来。他们的思想与感受,必定会转向父母亲遇到伤害的忧虑。在他们的脑海中,这次的分离,将会以最糟的损失收场。他们深怕自己会恐慌地孤单,不受保护。只有父母的存在,会让他们安心。

然而,在每个开学季让各位家长很苦恼的难题就是送小孩上幼儿园。尤其是在幼儿园门口上演「十八相送」的戏码─孩子哭哭啼啼,抓着爸妈大腿不放,父母不晓得说了几十遍「再见」,最后还是舍不得,抱着孩子一起掉眼泪。

那么到底有什么方法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让他们开心上幼儿园?

确定孩子的“自我掌控感”。

那些在家里自理能力强、父母包办比较少的孩子适应幼儿园更快,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掌控感更强。所以,缓解分离焦虑的基础工作是确定孩子在幼儿园对吃喝拉撒的掌控,确定孩子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需求。

管理好我们大人自己的情绪

面对孩子的哭闹,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平静,因为如果大人表现出无措、不安、焦虑,孩子就会更加没有安全感。你此时最需要做的是蹲下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不愿意离开妈妈,你可以伤心一小会儿。”然后适时转移到老师身上,最后果断地和孩子说再见,可以强调一下:“吃过晚饭后就能见到妈妈”。

重新强调你们之间的亲密与联结

孩子上幼儿园的过程是扩大信任圈的过程,由开始的只信任家人到慢慢信任老师、信任朋友。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后面的信任是建立在前面信任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和家人建立起的信任关系越牢固,孩子越容易与别人建立信任关系。

刚刚入园时,孩子会对之前的信任关系产生怀疑,所以一定要反复强调:“爸爸妈妈像以前一样爱你,是因为你长大了,要去做自己的事情。就像爸爸妈妈上班一样。”另外,不要忽略幼儿园之外时间里的高质量陪伴,多陪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

不要做的:欺骗和恐吓

用“出去玩”把孩子骗出家门、把幼儿园描述得天花乱坠、说“不上幼儿园就有人来把你抓走”这样恐吓的话……这些欺骗只会让孩子不信任父母,不信任环境,重新建立起信任关系需要更长的过程和更多的耐心。

怎么和孩子聊幼儿园

和孩子聊聊幼儿园,能够帮助我们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的情况有着更加详细的了解,也能帮助孩子们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问题问得越具体越好

尤其是对于入园不久的孩子,尽量避免“今天怎么样啊?”“今天都干什么了?”“今天都吃什么了?”等笼统的问题,而是具体地问:“今天上午是喝牛奶还是酸奶了?”“晚饭吃的是面条还是包子?”等。问得越具体,孩子回忆起来越容易。

问题尽量正面引导

比如:“哇,你的手洗得真干净,是在幼儿园学的吗?”“妈妈看到接你的时候你和一个小朋友玩得很开心,她叫什么名字?是你的新朋友吗?”“老师说你们今天玩小火车的游戏了,是不是很好玩?”等等。

不要做的:负面提问

“你今天又尿裤子了吗?”“有没有人欺负你?”“今天老师批评你了吗?”……这些问题只能传递给孩子的这样的信息:幼儿园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地方!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