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愤怒有时来源于恐惧和悲伤,有时则是对不公正的情绪性反应。无论何种情况,愤怒总是令我们感到不舒服,而看到自己孩子生气则更加令我们难以忍受。
为了缓解这种不舒服的感觉,父母通常要求孩子“别哭”或者说“没什么好哭的”之类的话。正是这些时候,孩子心中开始种下了不良的宣泄愤怒的种子。
事实上让你的孩子“别哭”本身是对孩子的一种冷暴力,孩子可能以后仍然需要人帮助解决抑郁、成瘾以及其他心理问题。这些要求孩子“别哭”的家长是在传授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而他们父母又可能是受到自己父母同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还可往上追溯。
强行压制情绪为何不健康
你可以可以把情绪想象成是身体上的伤口。当你切到自己的手指,你的身体会立即反应,收缩血管,释放白细胞。为了让受伤的手指复原,你得让身体的自然机制进行工作。与身体一样,心理也知道如何治愈情绪创伤。要让心灵痊愈,你也需要让自己经历一段修复过程。如果你不经历这一过程,当生活中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这些旧情绪又会重新出现,带来痛苦。如果你不学会怎么检查自己的情绪,读取其中的信息然后再发泄掉,这些情绪就会像永不闭合的伤口一样永远存在。
当我们发觉自己的愤怒太强烈,无法自我修复并发泄出来时,那时我们也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模板。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见过他/她的父母表达愤怒,那父母实际上就在教育孩子也决不能表达愤怒。或者,如果有家长总是以大声、有害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又或是父母之间存在暴力行为,那么他们的孩子往往会觉得发怒十分可怕。
有些孩子处理愤怒情绪时会创造一个“虚假自我”: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在虚假自我中,你会把自己真正的情绪剥离开来。当你永远无法坦率地表达愤怒情绪时,隐藏在心中的“真你”就不得不处理那些被压抑的情绪。那些建立了虚假自我的人往往表现出消极抵抗的状态,并且显得比较肤浅,因为他们将所有能拓宽深度和塑造品格的情绪都隐藏起来了。
阻止孩子表达愤怒也会导致孩子产生羞耻感。当你觉得自己做了错事,你会感到内疚,而当你相信自己有错时,你会感到羞耻。孩子还不能把个人情绪与自我形象分割开来,因此当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却被告知这“没什么好哭的”,他们会认定自己是坏孩子。
那么我们怎么能防止孩子建立虚假自我或是为自己的情绪感到羞耻呢,并形成良性的愤怒情绪?
要你自己应该率先实践。
一旦你能更好地体验愤怒并且以健康的方式发泄出来——没有消极抵抗或者大发雷霆——那么你就为你的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愤怒的榜样。
我们应该在抚养过程中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大胆表达情绪的环境
当你的孩子表达愤怒时,帮助他们检查愤怒的原因。为什么他们对此感到愤怒?该原因是怎么让他们生气的?然后,你再告诉他们情绪没有对错之分,它们的产生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可以控制情绪的表达。
与其告诉我们的孩子愤怒是不对的,“幸福的家庭”从不会发火,或者怒火最终将导致暴力与恐惧,不如教育我们的孩子愤怒没有错。愤怒是自然的,是普通的,并且我们能以健康的方式体验它、表现它。
帮助你的孩子借助语言合理的表达愤怒的有效方法。
教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情感。
当我们帮助年幼的孩子对不同情感标注定义时,比如“你很生气”或者“你很伤心”,那我们就做到了让他们确定自己的感觉,并开始了解自己的心路历程。
帮助孩子将情绪和特定状况相关联。
谈论情感反应的原因可以进一步帮助孩子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譬如,“那个男孩不让你荡秋千,你生气了。“类似的情形再度发生时,你的孩子将学会自行完成情绪关联,并做出更为积极的反应。
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情感。
看到孩子想要发火,你可以对他说:“(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吧。”
限制攻击性行为。
孩子将据此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如果你知道孩子扔玩具的原因,你可以告诉他:“妈妈(爸爸)不让你再吃饼干你很生气,所以你乱丢玩具。但是生气时,乱扔东西是不对的。你应该说出来,比如‘我生气了’,妈妈(爸爸)会帮助你的。”
要有耐心。
要让孩子停下来是件困难的事。对幼儿而言,动武的冲动比理解父母的限制要来得迅猛得多。即便是成人,即便明知最好的办法是说出感受,我们还是会摔门而出。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才会慢慢懂得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