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心理障碍 > 失眠,可能需要心理治疗!

失眠,可能需要心理治疗!

2018-08-15 来源:成都脑康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行为治疗。在生物反馈治疗仪的检测下,进行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是为了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肌肉和情绪放松。

今年睡眠日的主题是“规律作息,健康睡眠”。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全球睡眠情况及睡眠认知最新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中国90后年轻人普遍睡眠不佳,呈现出“需要辗转反侧,才能安然入睡的状态”。在90后年轻人的睡眠中,形容自己睡眠状态为“苦涩睡眠”占29.6%,“烦躁睡眠”占33.3%,“安逸舒适睡眠”占19.4%,只有5.1%处于“甜美睡眠”。

什么是失眠症?

失眠症简称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从而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等症状。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下以及生活压力的加大,许多人都有睡眠障碍,尤其是在容易犯困的春天(其实每天都在犯困)。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的都属于睡眠障碍,好的睡眠成为了奢求。

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转来转去越清醒?

闭上眼睛数羊、数鸡,越数越精神?

失眠症为长期对睡眠的时间或质量不满足的一种障碍。世界上30%的人有失眠症状,6%~10%符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失眠者有抑郁焦虑等情绪的概率较正常睡眠者大5倍,并且经常出现不良的认知和行为。失眠的心理治疗近几年有快速发展的趋势,美国医师协会的指南将认知行为疗法作为失眠症的一线疗法。

失眠症不仅是一个生理紊乱,同时还是一个心理紊乱过程。失眠患者由于长期的睡眠障碍,导致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

目前已知失眠的形成和维持还与功能不良的认知、信念和行为等心理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常被称为“维持因素”,包括担心失眠的影响、失去对睡眠的控制、采取担心和惩罚的思维控制方式、夜间思虑过度、夸大失眠对健康的影响、将失眠过度归因于疾病等功能不良认知和信念,以及行为因素如延长在床上的时间,白天“补觉”等。

对失眠来说,淘宝上各种褪黑素、薰衣草枕头对失眠毫无作用,失眠症只能通过下面治疗来解决。

1.心理治疗

(1)一般心理治疗。通过解释、指导,使患者了解有关睡眠的基本知识,减少不必要的预期性焦虑反应。

(2)行为治疗。在生物反馈治疗仪的检测下,进行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是为了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肌肉和情绪放松。患者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呼吸调节、放松全身肌肉的方法来消除杂念。主要方式为,病人先把注意力集中于躯体的一部分,尽量使这部分肌肉充分放松,然后转移注意力到躯体另一部分,如此反复训练,可使心情平静,这对焦虑症发作的病人有很好的效果。

2.物理和其他治疗

(1)药物治疗。

(2)体育锻炼。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重躯体疲劳感,对睡眠有利,但运动量不宜过大,过度疲劳反而影响睡眠。

(3)调整生活习惯,如取消或减少午睡,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