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心理障碍 >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2018-08-15 来源:中大心理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有些空巢老人处于孤独,甚至与世隔绝的状态,他们既渴望得到关心照顾,又害怕期望落空出现心理落差和失望,会觉得无助,甚至绝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现状

老人:指上年纪了的人或较年长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将老年人定义为60周岁及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老人的界限。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

通常分为三种情况:

1.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

2.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

3.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独守“空巢”的中老年人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症”。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独守“空巢”的中老年人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症”。

根据调查显示,“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和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其中10%-20%。

作为一个独居老人,独自居住在一套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每天面对着空荡荡的房间。虽然一桌一椅、一茶一几都如自己的手心手背一般熟悉,但空气却分明像凝固了一样。“每天一个人枯坐在家里,一动也不想不动,屋子里似乎全空了,连空气都是灰色的,而且听不到任何一点点声音……”——这样就离老年抑郁不远了。

心理特点1:孤独感明显

空巢老人的孤独感是一种封闭的心理状态,会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产生出孤苦伶仃的苦闷的情感。与社会接触减少,特别是社会活动、人际交往越来越少,窝在家中,好像被社会所遗忘,自信心受到影响,孤独感加重。长期或严重的孤独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特点2:失落感明显

失落感是指原来属于自己的某种重要的东西被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力量强行剥夺后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失落感主要来源于人生价值、生活目标的缺失及对社会角色的改变缺乏心理准备。

例如:老人原来是领导干部,退休后把精力由事业全部转向家庭,但由于子女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与老人分开居住,留下老人独自生活,原来忙碌的生活节奏突然改变,老人往往无法适应,失落感会很大。

心理特点3:疏离感明显

有些空巢老人处于孤独,甚至与世隔绝的状态,他们既渴望得到关心照顾,又害怕期望落空出现心理落差和失望,会觉得无助,甚至绝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

例如:有的老人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状态中,拒绝别人的问候,拒绝别人的探望,拒绝社区的志愿者去清理他家里的垃圾。

心理特点4:轻信他人

空巢老人总是很寂寞、孤单,这时要是有年轻小伙或是小姑娘总是嘘寒问暖,很容易被突破心理防线。

例如:张大爷被卖保健品的传销人员盯上了,这群小姑娘一口一个“爷爷”的天天围着他转,尽管退休工资才2000多,生活中省吃俭用,张大爷却爽快地掏出钱来购买各种“保健品”,他还跟着各种保健品公司出去“免费旅游”,每次回来都兴致勃勃地买回几千元高科技的保健品,甚至被一个卖保健品的姑娘骗走了几万元。

“空巢综合症”是指老人处于空巢环境中,由于人际疏远而产生被疏离、舍弃的感觉,出现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一系列情感、心理和躯体不适综合症。“空巢综合症”会使人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导致免疫功能减退,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引发各种疾病,或使原有的疾病加重,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空巢老人常常表现出的症状是孤独寂寞,情绪低落、心情沮丧、紧张烦躁,焦虑恐惧,食欲减低,睡眠失调,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甚至流泪哭泣,自责自罪,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