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其他障碍 > 太“执着”不一定是好事

太“执着”不一定是好事

2018-08-15 来源:中大心理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他们很少求助医生,如果配偶或同事伴其去治疗,他们多持否认或辩解的态度,使治疗者难以明辨真相。

世人常说做事执着点,才会出成绩。看看那些伟大的人物,哪个不是执着于一件事情,最后才彰显伟大呢?!但是不健康的“执着”就是一种精神疾病了,不但让自己的生活陷入痛苦,也给周围人带来烦恼,更谈不上什么伟大了,这种病态的“执着”医学上称为: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PD),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并持续一生的精神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他们很少求助医生,如果配偶或同事伴其去治疗,他们多持否认或辩解的态度,使治疗者难以明辨真相。他们经常难以自拔,陷入难言的痛苦中。当向外界求助时,别人的指导难以维持,继而又陷入从前的状态。自己也经常通过多种方式自我疏通,但也很难让自己走出困境。

一位刚升入高中的男生,前半学期老师暂定他任班长。半学期后由于与同学关系不和,被撤换班长之职。于是,他就疑心是某同学在老师那里搞鬼,嫉妒他的才华,觉得自己受到了排挤和压制,常与同学、老师发生冲突,大家都耐心细致地劝他,他总是不等人家把话说完,就急于申辩,始终把大家对他的好言相劝理解为是恶意、敌意。到高中毕业时,仍无根本性的变化,经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一经形成想彻底矫治好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任何形式的疗法都收效甚微。其原因是患者与心理医生不肯好好配合,患者总认为自己没有患病,是医生在胡说,因此总是用不信任的眼光看医生,怀疑医生、拒绝与医生合作,使得医生无法介入治疗。可见,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不宜拖迟,应该在患病初期进行有效调节。调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

(1)要自觉地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父母、教师对青少年患者不要轻易地责备、侮辱,彼此间要相互理解、关心。经常进行沟通和交往,减少或避免不良刺激。一旦争吵起来,周围人要尽快散开,而患者此时也要尽量告诉自己不要吵架,使自己尽快离开。在这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中,患者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往,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减少敏感多疑。

(2)学会自我暗示调节法来逐渐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

自己一定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同学、老师,相信他们也会这样对待自己。这种自我暗示,首先要充分相信它的神奇作用,最好能在大脑皮层兴奋性较低的早晨、午休或就寝前进行默念。在默念过程中尽量运用想象,这样自我暗示的效果会更佳。

(3)学会用自我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一些非理性观念,以逐步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

有时患者不知不觉地表现了偏执行为,事后应抓紧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再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4)如果使用上述方法还不能起效的话,可以求助医生辅以药物治疗。

偏执型人格障碍使用抗精神病药有一定疗效。如何使用,必须听从医生的嘱咐。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最好结合上述的心理调节方法。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