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其他障碍 > 孩子的疾病在说什么?

孩子的疾病在说什么?

2018-07-28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孩子会敏锐地感知到家庭的状况,并以身心的变化反映出来。孩子的疾病是在说:“我们家违背生命运作的法则了!”我们这时候要做的,不仅是解除孩子身上的病痛或症状,更要看到自己需要调整的是什么,我们这个家要学到的是什么。

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生过病,在各类生病过程中,疾病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要学到什么?孩子的疾病又在说什么?

疾病不只有身体症状,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因此,需要用完整的视角去了解。我把疾病的原因分成几种:一是生活和饮食习惯,二是生理遗传因素,三是心理因素,四是性格因素,五是家族系统因素,六是社会集体与生态系统因素,七是因果失衡。

前两种因素,许多专家已经有很好的研究,我们只要有觉知地生活、健康地饮食,许多病就可以避免。但是很奇怪,即使人们的头脑知道要有觉知地生活、健康地饮食,但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不健康的食物或生活方式,为什么呢?

其实这也是对家族的一种忠诚,遵循着家族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比如顿顿大鱼大肉或吃得很咸——这样即使会使人生病,但为了满足归属感的需求,人们仍会无意识地跟随。如果不做和家人相同的事就会产生罪恶感。因此,追根究底,不管是生活和饮食习惯、生理遗传,还是心理所造成的疾病,都跟家庭密切相关。

本章将以全息的角度,尤其从心理、性格、家庭与家族系统、社会与生态集体系统等方面去了解。看过之后,你会发现,这些因素对孩子的疾病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12岁以前孩子的疾病,受到家庭的影响最大。这也是近代系统心理学家、全息医学专家与系统排列专家们研究的最新领域。

孩子的疾病在说“妈妈,请你看到我”

在德国,有个脑麻痹的孩子,妈妈为他的病四处奔波,很辛苦也很忧愁。有一天,这个孩子对妈妈说:“妈妈请你看到我,不要只看到我是个脑麻痹的孩子。”妈妈听到孩子的这句话特别震撼。她确实只看得见孩子的病,完全忽略了孩子这个人!于是,妈妈认真地看着孩子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对孩子说:“孩子,你是我的孩子,在我眼里,你不是什么病人,你只是我的孩子。”片刻后,孩子也松了一口气。

当孩子生病时,请父母调整好自己的角度、心态,不要只看到他的病。还要看到孩子,看到他们的灵魂,他们纯真的样子。如此,才不会放大病症,而是真正看见孩子的全貌,一个完整的人。如果我们从“病症”“人”到“天赋特质”一步步看见孩子,那他就只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纯净的人,有着纯净的心与灵魂的人。

有一次我和一位患有癫痫症的孩子互看。在此之前,他的妈妈一直强调孩子的情绪状况,也一再提到他的病症,我打断妈妈,问她:“除此以外,你还看得到孩子什么?”妈妈说不出口,于是我就给她做了一个示范。我跟孩子面对面,彼此认真看着对方的眼瞳。我们相视的时间只有10秒,但短短10秒,孩子被看见了,当下红了眼眶。看与被看,其实都是心灵的释放。这个孩子之所以会被感动,那是因为他心里知道:我“这个人”终于被看到了,而不是我的病。当我们能看见对方,再回到病痛中就能对彼此多一点体贴和理解。

每个孩子,不,应该说是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啊!如果没被看到,活着的人价值感就会变低。所以,真诚地去看着你身边的人的双眼,让他们知道:“我看到你了。”

孩子的疾病在说“我爱你,我愿意陪着你,我愿意为你分担”

我观察到很多时候,孩子的疾病反映着家庭系统里面发生的某些事件。孩子不知如何应对,于是就在潜意识里透过身体表现出来。比如,经常出现争吵的家庭中,孩子看见爸爸妈妈吵架,他的内在想帮助父母和好,但又不知如何做,于是他就生病了。因为他们的潜意识发现,只要自己生病,父母就不吵了。我遇到过许多生病的小孩,并且发现在这些孩子疾病的后面往往有着想要表达给父母的心声,反映着家族系统要告诉我们的事。因此,父母真的要认真反省自己。

著名企业家王永庆先生建了一所大型儿童医院叫长庚医院,他们连续6年都邀我去医院为患儿与家长们授课。长庚医院有个坐着轮椅的小女生,她大概10岁左右,笑起来很可爱,因为突然双脚无法行走而住院。可是,医院查不出原因,医护人员们虽然尽心地照顾她,但这个孩子依然无法离开轮椅。更奇怪的是,她先前没有发生过任何意外,也没有得过什么重大疾病。

当我在辅导这个小女生时发现,她无法行走的问题跟她的父母有关系。小女孩的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但妈妈一直不愿意面对丈夫过世的事实。于是,生活上碰到任何状况,妈妈的身心乃至生活就全部停摆,怎么也没办法往前走,困在低潮里。这样的情绪一路累积,于是孩子也没有办法走路了。

走路是什么?是往前走!可见,心理因素也会影响身体。妈妈无法接受丈夫的过世,孩子也跟着无法接受。妈妈没办法往前走,孩子的内心深处想帮妈妈承担,于是就生了一个“无法走”的病。

我提醒妈妈,如果她不能面对丈夫离去的事实,这个家就无法前进,孩子也不敢行动。内心的改变需要勇气。在排列中,妈妈一直不愿意看逝去的丈夫。我让全场的伙伴一起,手牵手,给她一种鼓励的能量,妈妈终于愿意接受丈夫的过世。她终于将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

就在妈妈愿意面对丈夫过世的同时,孩子的身体也有了反应,她在我们的搀扶下慢慢地向前走。最后,她终于走到爸爸的代表身边,陪着妈妈一起面对爸爸的过世。要知道,在这之前,孩子从来不愿意离开轮椅——她就一直坐着,直到妈妈愿意看爸爸,愿意接受爸爸的过世……

为什么妈妈不愿意表达这份失去丈夫的悲伤?因为如果表达这份悲伤,她就要让她的丈夫真正离开。但这违背了事实法则与流动法则。整个家的情绪滞碍不前,就像冻结住了一样,孩子在不知不觉间承接了这种冻结的情绪,最终生出了这种无法行走的身心症。这种身心症往往从身体层面是查不出原因的。那天,妈妈第一次真正表达出对丈夫过世的悲伤。她的情绪流动了,创伤也开始被疗愈,生命力重新开始流动,孩子身上冻结的情绪与生命力也开始流动。

小孩的疾病是一种爱,一种盲目承担的爱。

“多动”孩子的背后是充满争吵与冲突的家

这位母亲,名叫宝丽。她说儿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跟任何人说话,让他出房门吃饭,他也不肯。孩子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作为母亲的她一直焦虑不安。她甚至为了孩子辞去工作,留在家里全心照顾他。

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工作,这孩子从1岁开始就被送到外公外婆家。孩子要上小学了,才被父母接回身边。上学后,这孩子经常遭到老师批评,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不规范等。因此,宝丽常常被叫去学校。一开始孩子只是逃学,最后却演变为休学在家。小学五年级时,孩子被医生诊断为“儿童多动症”。

听完宝丽的这些叙述,我问道:“孩子的外公外婆关系怎样?经常吵架吗?”

“他们关系一直都不好,常常吵架。”宝丽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你和丈夫的关系怎么样?”

听到这个问题,宝丽有些犹豫,似乎有意回避,看得出,她与丈夫也常吵架。她解释道:“因为儿子状况不断,所以我们也一直都在努力修复夫妻关系。”

孩子想集中精神,他想让自己安静下来,但没有人允许他这么做。上学前是每天看着外公外婆吵架,不知道该怎么办。上学后,又是爸爸妈妈每天吵架,他更是不知所措。家里的人都是对立的双方,一会儿要听外婆的,一会儿要听外公的;爸爸妈妈也一样,没有统一、和谐的时候。这种状况下,孩子永远不可能集中注意力。

“那你丈夫的原生家庭状况怎么样?有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吗?”我问道。

“我丈夫的大哥16年来一直待在家里不出门,我儿子现在的状况跟他大伯一模一样。我丈夫的爸爸,也就是孩子的爷爷,是被抱养的。丈夫的爷爷,也就是孩子的太爷爷,是被他人杀死的。”

了解了孩子父母两方的原生家庭的诸多情况后,我们进行了家族系统排列,排出孩子、父母、大伯、爷爷、太爷爷,还有加害者。在排列过程中,我看到孩子的情绪一直都很激动,很害怕,大声喊叫。他一直想要保护太爷爷,对加害者非常恐惧。

通过这个排列,我们看到了家族中谋杀事件对家族成员的巨大影响。而这个家庭里又包含了一种更分裂的对立,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的对立。唯有消除这些对立,才能够帮助孩子保持安稳的情绪。在我的引导下,随着太爷爷与加害者之间的和解,孩子的情绪真的逐渐平复、安静下来。

排列结束后,我给了宝丽一些关于和解的建议:“你要陪着你丈夫,带着儿子,一起为过世的太爷爷及加害者做些纪念之事,祝福他们安息。还有,你要常常牵着丈夫的手跟儿子说话,让他可以从同一个方向看到父母站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你们对孩子的管教要先达成一致,就算一开始意见不同,也要经过讨论后达成共识,并且支持这个共识,确保在同一个方向教导孩子。这些父母和谐、统一的画面,都可以帮助孩子稳定情绪,提高注意力。”

“好!我一定会去做的!”宝丽肯定地点头。

两周后,这位母亲写了一封信给我和当时与她一起上课的伙伴。信上写着:

“亲爱的家人们,一天愉快!今天,我们终于和儿子一起出门了!长久以来,儿子把自己紧锁在房间里,不出门,不说话,不吃饭,疯玩电脑,让我近乎绝望。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工作坊的课程结束后,儿子居然同意和我们一起出门了!这让我感觉很意外。想到在周老师和家人们共建的场域中,儿子(代表)与家族里冲突的双方、谋杀的对立双方达成和解时,情绪激动的儿子逐渐表现出平静安稳的情绪。这让我很有感触,也很感动。

“儿子出门后,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我们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感触。而且,儿子还和我们一起去见了外公外婆。7岁之前,他都是在外公与外婆不停的争吵中长大,他已经有8个月没去看外公外婆了,实在没有想到这次他真的同意去了!

“在我心里,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抱住爸爸和妈妈,今天我做到了。我向爸爸道歉说:‘爸,我错了。’昨天与爸爸和解的过程中,我突然间发现我不再恨我的爸爸。我可以抱住我妈妈了,我还亲了她一下。四十多年了,我从来没有过。过去我总感觉自己没有妈妈……”

解说:家里谁在生病

不少家族遗传性疾病,比如过敏性哮喘,并不是家族里所有的孩子都会遗传。什么样的人会遗传家族疾病呢?我发现,有两种人。一种是小时候体弱,但长大后却成为家族里面的英雄;另外一种是最受家庭宠爱,得到这个家更多的爱,所以也需要为这个家承担更多。看得出来,遗传家族疾病的孩子,他们对家庭更忠诚,更愿意为这个家庭承担。

其实,孩子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与这个家庭连接,而不是生病。他们可以用一种更健康的方式来遗传、连接这个家族好的基因。

我有一个小学员,10岁,过敏性皮炎,一直治疗,但是反反复复总是不好。在工作坊,我引导他与爸爸的优点连接。我问她:“你像你爸爸好的地方是什么?你想五个。”她说:“我跟我爸爸一样都有想象力、幽默、做事很有热情、人缘很好、很有创意……”当我为她做完个案支持之后,很久都没有进展的治疗一下子有了变化。同样的治疗方案下,不到两周,她的皮炎好了很多;两个月后,皮肤竟然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孩子会敏锐地感知到家庭的状况,并以身心的变化反映出来。孩子的疾病是在说:“我们家违背生命运作的法则了!”我们这时候要做的,不仅是解除孩子身上的病痛或症状,更要看到自己需要调整的是什么,我们这个家要学到的是什么。唯有如此,疾病才不会生得不明不白,我们所受的苦,所付出的代价才变得有意义。如果没学会,下次可能还会出现。真正的康复意味着我们与生命运作的法则和谐一致,我们再次与生命的大力量和谐同行。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